我国书院悄然复兴 被寄望冲破刻板教育培养大师
书院复兴
书院复兴
引子:
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重又兴起,
山东,有作家张炜创办的“万松浦书院”;陕西,有陈忠实的“白鹿书院”;天津,有“北洋书院”;江苏,有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长沙的岳麓书院,则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唯一绵延至今,讲坛热度不减。
书院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文化教育组织,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全国曾达7000多所。书院传播学术思想,普及礼乐教化,成为民间知识精英思想新创的集结地,一些著名的书院,对于文化思潮的引领力量,甚至辐射政治领域。
1901年,光绪帝一纸诏令,改中国书院为西学学堂,今人或不知书院为何物。
悄然重兴的书院,依旧显得神秘。他们大多安居在不被注意的“角落”,或是私人出资,或由政府筹办,或是背靠大学;他们以著名学者或作家的影响力为旗帜,或开坛设讲,或切磋酬唱,已经开始具有局部的号召力和四方的追随者。
有人说,书院复兴的热潮,是针对现代教育体制“批量化、标准化”的缺陷,期待以传统的师徒授受方式,更注重对“人”的教化养成;也有人说,书院为民间思想者提供了新创的空间;还有人寄望这种“野蛮”自在的方式,能够冲撞刻板的学术藩篱,“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
当人们发现,真正的自信少不了本民族的文化根基时,敏锐的文化人开始重返传统之旅。
书院重兴,难免良莠混杂,但也必定会冶炼出新的文化担当者,正如沉默的万松浦、僻远的太湖大学堂,静待各自的奇迹。
伟大的文化复兴之梦,正在增添新的助力。
【文章导读】:
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银监会副主席带队听课
等待奇迹的万松浦
岳麓书院: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
书院兴起标志文化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