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篷
长沙街头,见一高鼻梁的洋人头戴着斗笠,格外新奇。靖县人不称斗笠,称之为斗篷,长沙人则称作“寮笠壳”。斗笠、斗篷、寮笠壳,我习惯遵从靖县人的叫法——斗篷。靖县农村斗篷是人人一顶,天晴遮太阳,落雨挡雨水。找出一张40年前的老照片,这位头戴斗篷的小伙子是下放在靖县铺口公社同乐大队松子树脚生产队的长沙知青,他长我六岁,我称他大魏兄。他面对的方向是我家的房子。斗篷戴在大魏兄头上就感觉自在,熨贴。可这斗篷戴在洋人的头上就走了味,旁边还站着一穿着时髦的女士,出现在繁华街头,总感觉有点别扭。时代进步了,靖县乡村的用具如今成了旅游必备品!
德罗
德罗,这个长沙方言词,我写不准。配幅照片,一目了然。上世纪50、60年代,长沙少年打德罗真可谓是乐此不疲。那鞭子抽在德罗上,“嗖、嗖”着响。今天见到一老人玩德罗,挥汗如雨。那姿态,那身手,可以看得出当年他是打德罗的高手。他身后站着两个小学生,看得入神,跃跃然,想上场试试。本应该打德罗的小学生成了看客,早过了打德罗年龄的老人玩得酣畅。老人啊,你能找回那份远逝的童趣吗?
屋顶菜园
长沙人民新村有个屋顶菜园。菜园的主人姓杨,四川万县人,20多年前他来到长沙谋生,找到一份工作——看守院门。杨师傅帮人修理单车,补贴家用。他收费合理,技术精湛,生意红火。修理单车成为了他的主业。他妻子在一家机关做清洁工,儿子长大成人,也在长沙打工。一家三口,人人做事。可收入微薄,无奈他在自已栖生的传达室屋顶开辟成菜园。春天,十平方米的青菜长得绿油油的,成了人民新村一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