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瀛谈 当前离线
头衔: 知青VIP
一个和郭沫若“纠缠”了一生的历史人物,那就是两千多年来被人们说来说去却总也说不明白的秦始皇。正是这个秦始皇,像镜子一样折射出郭沫若早年与晚年之间的巨大变化。
四十年代:大骂秦始皇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郭沫若在重庆。当时,蒋介石一面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面加紧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露出了法西斯专制的狰狞面目。“爱国同胞不断被无声手枪打死,民主报刊不断被无声手谕查禁。”(唐弢《回忆·书简·散记》)郭沫若、阳翰笙、夏衍等人的160余种剧本均被列入“取缔剧本一览表”,不准出版,不准演出。郭沫若的行动也受到特务的监视。他曾经说:“在重庆几年,完全是生活在庞大的集中营里,足不能出青木关一步。”(阳翰笙《郭沫若在重庆·序》)
但是,郭沫若没有屈服,他在《新华日报》上撰文疾呼:“连话都不让老百姓说,那是很危险的事。”还对友人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文禁愈严,总是灭亡之期愈近。”(潘孑农《〈屈原〉的演出及其他》)密布的文网,促使郭沫若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他写出《吕不韦与秦王政批判》,收入《十批判书》。
不愧为历史学家,郭沫若一出手便扼住了专制帝王的命门。他以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对立,揭示了民本主义和专制独裁的水火不容:“吕氏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而秦始皇则是:天下,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之天下也。他要一世至万世为君,使中国永远是嬴姓的中国。”(《十批判书》,以下引文同)把天下视为一己之私,“不让任何人有说话的余地”,这就是秦始皇的统治术。“他的钳民之口,比他的前辈周厉王不知道还要厉害多少倍。”周厉王时还能道路以目,而秦始皇则斩尽杀绝,连目也没有了。此时,郭沫若的批判矛头直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对于“普天之下大烧其书”,郭沫若说:
这无论怎么说也不能不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对于坑杀儒生(据考是两次,一次杀了七百,一次杀了四百六十多),郭沫若更是愤慨异常:
吕氏门下的那批学者,可能是完全被消灭了。然而……人可以诛灭,真理总是烧不绝的。
阿迪 当前离线
头衔: 版主
当年如果谁被打成右派,那他全家就永无翻身之日了,我的一位亲戚就因为画了幅反映领导问题的漫画,搞得妻离子散,自已也在劳改中致死,被社员裹点芦苇埋在不知名的地下了……
TOP
笑对人生 当前离线
容溶 当前离线
头衔: 老知青
白云悠悠 当前离线
迪哥说的好,他是幸运的。其实,他不是不懂味,而是深知其味,以他的聪明和智慧,逃过一劫。我觉得他和东方朔和淳于髡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还是多享受他们留下的文采。少一点责难吧。 ... 海客瀛谈 发表于 2011-8-9 14:04
我比较赞同这个说法,在文革那样的政治环境,谁没有压力和顾忌呀?谁又敢与领袖公开抗争啊?有几个脑袋?又有几个人看得清楚呢?在那个环境,郭沫若不转弯是不行的。我们小学学的历史,就是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那教材肯定也是经过最高层的审批的。到了文革后期,到1974年批林批孔的时候才翻过来,我看过报纸后,说,哎呀,我们以前学的历史是颠倒的历史。现在的小学教科书是怎样写秦始皇那一段的,我不知道。这叫人们怎么说呢?所以,我赞同海客的这个说法。
回复 14# 海客瀛谈
对郭我钦佩他的才华,但很讨厌他的为人!
然哥 当前离线
湘江霜叶红 (湘江霜叶红)当前离线
昵称: 湘江霜叶红头衔: 知青VIP
回复 9# 周行
姐呀:你这段时间“藏匿”到何方“清凉”去了?竟无影无踪?
自宣布为“版主”你就“玩失踪”了呀!
为何有“知识越多越反动”之说呀?世界上最可怜、可悲,是中国的知识份子,不,确切点说是(华夏的?汉民族的)说不好了。
然也是最可敬的!!
历来文人都是用来粉饰太平的,郭老不懂其味。 和那些犯了一点点右派言 ... 阿迪 发表于 2011-8-8 16:28
历来文人都是用来粉饰太平的,郭老不懂其味。
和那些犯了一点点右派言论的人来说,他的不幸应是万幸!
老梅 当前离线
老梅
头衔: 知青VIP(老梅)
火土重生 (难哥)当前离线
追找快乐的人
昵称: 难哥头衔: 版主(追找快乐的人)
周行 (周行)当前离线
昵称: 周行头衔: 版主
大卫王 当前离线
我听到郭沫若儿时的一故事:当时请私塾老师,逢年过节是送点礼的。一次过节不知主家怎么忘了送,又不好明要。就说出一上联要学生回去明天对出下联来,上联是:
竹本无心遇节岂能虚过
郭第二天包了一无子松树苞,并附下联:
松原有子过时已是空苞
狄德罗二世 (狄德罗二世)当前离线
昵称: 狄德罗二世头衔: 知青元老
民族文人群中的一大悲剧,年青时的郭沫若是何等的才华横溢风光无限;到晚年确是满身伤残,大儿被迫在文革自杀身亡,真惨、真惨.也曾经是一代文豪啊,谁之过?
哥巴 当前离线
回复 4# 海客瀛谈
一只叭儿狗。
也是一个学术偷窃者。早一两年曾读到一位当事人的文字:某年那位当事人将一篇研究管子的论文寄给老郭,希望发表,请他指导。结果石沉大海。后来,那篇论文发表了,但署名是老郭……
历史在重演!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