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游漫记之十六——民丰、大沙漠

   

      9 月 25 日   雨

    早上8点起来,退房,寄存行李。这个“好幸福宾馆”各方面条件不错,夜里又下雨,凉快,很舒服。但不知怎么回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足。相比前天投宿的维族私人旅馆,曾让我们睡觉都不安稳,可是第二天早上一看,走廊,天棚,门框的各种装饰维吾尔风格十足,我们不由得留步欣赏,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世界上的事就是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条件好坏,满意与否,不过是自已个人的感受。
    我们先去汽车站打听坐什么车穿越沙漠公路。如果想省钱,可以买到轮台的车,但开车晚,路上看不到沙漠公路什么样,更看不到大沙漠。想看沙漠,只有下午4点到库尔勒的车,车票只卖库尔勒,不售中途票。看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们此行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于是我们买了二张到库尔勒的卧铺车票。
    到民丰来,除了要穿越大沙漠,还想看看尼雅遗址。
    民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因为西北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屏障作用,阻挡了中亚,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的冷空气和水汽。南面受昆仑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低纬度的暖空气也不易进入,所以相当干旱。我们今天碰到下雨,可谓天降甘霖,福气不浅。
民丰有人类聚居劳作已有7000年,在公元前曾建立过精绝,卢戎两个小国。自汉以后一直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驿站。上个世纪中期建县时定名“民丰”,取人民丰盈之意,但维语仍称“尼雅”,“尼雅”是古地名。
    1901年,英籍探险家斯坦因为了寻找“东方庞贝”,深入新疆腹地,到塔克拉玛干进行地理和考古探险活动。就在现在的民丰县以北约150公里处,在起伏的沙山包围中,发现了古精绝国遗址。此后百年,经过多次系统调查和科学规范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古文化遗存。楼兰与尼雅,是我国最著名的两座已湮没的古城废墟。楼兰的神秘面纱已经被一点点地揭开,而尼雅的千古之迷最终揭晓,还有待时日。
    遗憾的是,想去尼雅遗址并不容易。不是旅行社提前安排,到了民丰再找车,费时费钱又费力。我们在民丰打听了好几个地方,没有谁知道怎么去尼雅遗址,只得作罢。更恼火的是,当我们退而求其次,打算就在县城参观一下“尼雅文物馆”,也因为是双休日,我们四次登门拜访,均没有人上班。我不知道百年前那位英国人斯坦因来新疆造访,是否有不可告人或险恶的目的,但他揭开了一个千古秘密。百年后的今天,当尼雅考古已经获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当地政府不能为被称作“东方庞贝”的尼雅再多做点什么吗?博物馆近在咫尺不得而入,不能更近地接触古文明历史,不能目堵尼雅遗址的国宝级文物,让我们百般感叹!
    因为不去尼雅遗址,时间富裕,想起昨天那位四川姑娘的话,于是想走到沙漠边缘去看胡杨林。
    民丰县城中心有一个大十字路。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过去。一路走,一路向碰到的人打听哪儿有胡杨林,但是碰到的维吾尔人不懂我们的话,不知道我们要看什么。看看走到大路尽头,到了县城边的居民区,再走没有多少房屋了。往远处看看,没有胡杨林的影子。我们知道在民丰看胡杨林是没戏了。可是一路看到的维吾尔民居,那些高大的左公柳,土路两边低矮的平房,街边堆的大石头,门框上各种小牌子,有尼雅镇的门牌号,有计生委发的“少生快富项目户”,有“平安家庭”,“有线电视用户”,也有民政局发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让我们觉得很有趣,觉得不虚此行。能够了解一下维吾尔民居也是一大收获。
    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条巷子口。刚才经过的时候,就听到里面响音乐,看到很多穿戴整齐漂亮的人往里走。我们很纳闷,既没有看到教堂,也没有听到鞭炮声响,他们在干什么?虽然好奇,但当时一是想去看胡杨林,二是耽心不懂维族人的习俗,怕出纠纷,敬而远之,没去里面看热闹。现在返回来,看见还有不少人往里走,闲着没事,好奇心不由分说把我们往巷子里拽。
    走进巷子,看到人多的那个地方,一个门前站了一排男的长者,很尊敬地象在迎接什么人。旁边的一个门则有不少女人出出进进,里面闹闹嚷嚷。我们估计是办什么喜事,不想打扰,就走了过去。在这家边上有一栋很有特色的小楼。我想把小楼拍下来,可那样镜头会对着这些人。我和妻子商量一下,还是去跟这些人打个招呼好些。
    我先客气地大声问好,然后问站成一排首位的那个人,是不是在办什么喜事。没想到他用很流利的汉语说“是”,他说是他娶儿媳妇。我马上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我问他怎么懂汉语,旁边的人说他是交通局长。我马上用更加尊敬的态度和语言表示赞扬。当然,这些人都很高兴。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赞美他们这儿的房子漂亮,问能不能拍照。他们说可以。好,我们在这儿照像是平安无事了。

 

 

    1——2   尼雅民居,门上有各种政府项目标记

fficeffice" /> 

 

      SUC57923n.jpg

 

 

     SUC57927n.jpg

 

    3  农村的馕摊

 

 

   SUC57931n.jpg

 

    4——5  在维族人家作客

 

 

   SUC57932n.jpg

 

 

   SUC57939n.jpg

 

 

    6 街心的纪念碑

 

 

   SUC57941n.jpg

 

 

 

  

      衷心感谢雨晴,铁道人,雨后斜阳,立立,落家山人,晓泛,石马,呵呵的欣赏和跟帖!

TOP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跟着你们游了好久,看得好过瘾,谢谢了!!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TOP

  跟着子耿子夫妇进言语差异的少数民族民居、游500公里无人沙漠,真的好开眼界,也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由衷的佩服之余还有一丝丝嫉妒。


 

TOP

   SUC57932n.jpg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DISPLAY: none; TOP: 4094px; LEFT: 229px; opacity: 1" id=aimg_41668_menu class=t_attach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41668"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161.71 KB)
2011-4-8 16:53

 

 

   SUC57939n.jpg

 

好客的新疆人在迎接客人,你们有福气啊!

西游漫记写得很详细,欣赏啦!享受啦!你们辛苦啦!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TOP: 4634px; LEFT: 229px; opacity: 1" id=aimg_41669_menu class=t_attach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41669"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117.52 KB)
2011-4-8 16:53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TOP

 

 

   开了眼界!用泵房滴灌公路沿线固沙植物,真是伟大!

 

  有幸探访维族民居,贺喜婚礼,还拍得短片,运气不错!

 

  谢谢子耿子!拜读美文!

TOP

子耿子夫妇不简单,自助游的劲头很足!游得这么过细这么原生态,这是一般的DDIJ难以做到的.佩服你们!

TOP

         好丰富的经历,好精致的游记!果真不虚此行。
开心上网,平心做人。

TOP

真真正正的自助游!看到最最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真过瘾!难得难得,很好很好!!!

TOP

   看这样的游记真过瘾!送子耿子朋友四个字;不虚此行!
健康快乐的活下去,比什么都好!

TOP

 

 

 

TOP

 

 

    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全长560多公里,其中流动沙漠路段就有446公里。这条公路主要为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修建。公路的建成,解决了深入沙漠腹地勘探开发石油的交通运输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了南疆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促进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在流动沙漠中建公路,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我透过汽车挡风玻璃看到的,在公路表面上婀娜舞动的那些沙尘。这是微风中的景象。如果刮大风,起了沙尘暴,那么沙子很快就会埋掉公路。为了阻挡沙子侵袭,防沙工程采用“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远远看去就像在金色沙丘上镶了一条网状花纹的飘带。难以想象,这美观又充满韵律的飘带,竟然起着长城一样的防御作用。它挡的不是匈奴,而是更难阻挡的流沙。
    尽管“芦苇栅栏”等固沙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沙漠环境实在太恶劣了。狂风加上时间,“芦苇栅栏”很快就会被流沙湮灭。为了战胜流沙,专家们又采用了更有效的生态防沙。
    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沙漠公路沿线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虽然矿化度很高,但红柳、沙拐枣和梭梭等沙漠植物经过驯化培育,可以适应这种高度矿化的地下水。于是,就出现了我在喀什听司机小于说过,现在又亲眼见到的那每隔20公里一座,为单调的沙漠增添亮丽色彩的红顶蓝墙小屋。这些小屋是为防沙植物提供生命之水的泵房。它以太阳能为动力,把水通过沿公路铺设的漫长的水管,用滴灌方式输送到抗沙第一线的植物根部。通过十多年的拼死抗争和努力,这些红柳,梭梭,沙拐枣等极耐旱的植物,就靠着这一滴一滴的矿化水,不辱使命地手拉手组成了一条体现生命价值与辉煌的“绿色植物腰带”,一条会不断壮大的绿色长城。
    提起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心里就非常激动,这可是死亡之海呀!可是坐在性能良好的大巴上,行驶在宽阔平整,路况良好的沙漠公路上,完全没有任何危险的感觉。我看一下车里其他人,大多数都已昏昏入睡。
    我望着前方无尽头的公路,望着两边像波涛汹涌的沙丘。望着沙漠中打破蛮荒的高耸的移动通讯铁塔,望着好像列队护卫公路的士兵一样的沙生植物,梭梭,沙拐枣,红柳。望着那过一会就从树影中露一下的蓝墙红顶小屋。这条公路太伟大了,他给荒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现在还只是我们人可以坐着车顺利穿越500公里大沙漠。我期盼着“绿色植物腰带”最终能把大漠的两边连接起来,让小鸟也能从树林的枝头飞过,让野兔也能从树林草丛中穿过。当沙漠两边的小动物能够互相串门相会的时候,那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情景呀!
    汽车在晚上8点半到了塔中。这是塔克拉玛干的中心,沙漠公路的中点,一个大油田。油田在这里建立了一处功能齐全的油田后勤保障基地,也是游人补水补食的小憩之地。前几天在喀什,司机小于就建议我在塔中住下,说早晨看日出,傍晚看日落,塔中都是最佳之处。我也曾很想体验一下在大沙漠中过夜是什么感受。但今天是阴天,四处灰蒙蒙的,现在看不到日落,明天估计也看不到日出。决定直接穿越过去。车上的旅客都下车方便。司机碰到我,建议我到沙丘上照张像。我和妻子赶忙跑到不远的沙丘上去。这时天已经渐渐暗下来,光线很差了。管他呢,在大沙漠中心留个模糊影子吧,有个纪念就行。也就在此时,我下定了决心,今夜不去库尔勒了,就在塔里木河大桥下车,明天去库车。
    接下来是夜间行车。天完全黑了,车上的旅客基本都开始睡觉。只有我稳稳地坐在过道的台阶上,信守我决不遗露地看沙漠的承诺。两旁广袤的沙漠完全看不到了,没有人烟,没有灯火,虽然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鸣,但我心里感受到的只是车外那死寂一片,这是真正的亘古不变的荒漠。汽车的强烈灯光刺破黑暗,在黢黑的夜幕中划了一个亮暗分明的圆洞。听着发动机单调的声响,觉得科幻片中的时光隧道就在眼前,我们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乘客。
    物极必反,黑有黑的好处。当车子经过油田的钻井时,远处燃烧的油气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路边的沙丘和胡杨林在火光的映衬下,线条清晰,黑红分明,构成一条变幻不定的极为神秘的天际线。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是天工与人力共同绘制的壮美。无法言喻,只有感动。我感谢上天体谅我不睡觉看沙漠的一片诚心,把这种不入沙漠,焉得一见的美景赐给了我。
    汽车在晚上11点半到了塔河大桥,我们背好行包下了车。那位上海局的退休职工也下车了。司机与我们分手时说这儿是交通要道,很好找住宿,明天要去轮台也很容易乘车。哈哈哈!这儿离库尔勒还很远,我们下车了他当然高兴,空出来的几个铺位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少额外收入。
    下弦月出来了,银色的月光扫去了我们一天的疲惫。我们很快找到一家名为“万宝宾馆”的客栈住下。又乘兴到外面餐馆吃了拌面,买了哈密瓜,返回宾馆用太阳能热水器洗了澡。很好,很好!50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我们穿过来了。以前只在地理书上知道的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们平平安安地穿过来了,确实很好!

 

    181920  沙漠中的客栈,这不是电影布景

fficeffice" /> 

       SUC57987n.jpg

 

 

      SUC57989n.jpg

 

 

      SUC57991n.jpg

 

    21、沙漠中移动通讯的铁塔

 

 

    SUC57992n.jpg

 

    22、没有防沙工程的保护,细沙在公路上飞舞

 

       SUC57993n.jpg

    23、塔中油田。我们穿越沙漠的大客车

 

 

      SUC57998n.jpg

    24、暮色中的沙丘

 

 

    SUC58003n.jpg

 

 

 

   

 

TOP

 

 

    不停地走了大半天,我们有点累了。看下表,已经快到4点,于是去宾馆取出行包,到汽车站去休息。
    等车的时候,见到几个河南省开封骑行俱乐部的老年人,风尘仆仆,神采奕奕。我凑上去和他们交流一下怎么穿行大沙漠。我很快发现,敢出来长途旅行的老家伙都很自负,别人的话很难听得进。他们坚持要买下一班到轮台的票价便宜点的车,说要在塔中停留看日出。
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买汽车票时留了电话号码,车站通知我车到了。
    我们拿着行包去上车,可是对一下车号,与我车票上记载的对不上。我问司机是不是这趟车,他看一下票,说“是”。司机安排我们两个上铺,而且都在车的尾部,这我们可不干了。我说我们是买的两个下铺,为什么现在变了上铺。车票差价很大,我们不同意。司机给我们解释,可是他汉语不流畅,我们不懂什么意思。我一看与司机讲不通,就到车站售票处去讨说法。售票处的人态度还好,向我们解释。听着半懂不懂的普通话,费了一肚子劲,我才大概明白。我们坐的那班车晚点,什么时候来不知道。现在来的这班车中途下了人,空出了铺位,所以车站调济让我们先坐这班车走。在南疆这地方,能有车坐就不错了,车站要我们也作点让步,请车上给我们一个下铺一个上铺。在沙漠地带,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就是这规矩,没有什么好选择。我估算一下,想看沙漠要抓紧,晚了就看不到了,于是答应。上了车,司机问我车站怎么讲,我说一个下铺一个上铺。就这样我们在钱上已经吃了不少亏了。司机就叫睡在驾驶员座位后面下铺的那位维吾尔小伙子到另一个座位去睡,把位子腾给我们。另外一个上铺就在车尾了。
    我叫妻子睡下铺,我去了车尾。车开了,我睡在那个上铺越想越不对劲。我坐车的目的不是为了睡觉,是要看沙漠公路。现在这个上铺什么也看不到,更别说照相。我躺在这儿算是哪回事嘛。烦恼中,心里突然莫名地冒出一种耽心,沙漠中行车什么事都有可能出,出了事怎么对付?干脆不睡了,就坐在妻子的铺位旁,既可以说说话,万一有事,也好照应。
    本来我坐在过道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万一。突然发现这个位置看风景很好。如果再靠前一点,不但视野更宽,而且有一个台阶。坐在台阶上,跟司机一样,不但舒服,对车行前方的风景一览无遗。车子在行驶时过道没有人经过,我也不会妨碍别人,于是毫不客气地在这个台阶上坐下来。这种长途夜行客车有两位司机。那位没有开车的司机讲汉话还可以,也许他还对我刚才争铺位的事有意见。他要我睡到后面去。我说我不去,我就坐在这儿看风景了。他说这些沙漠有什么好看的。我说,城市的高楼大厦见多了,青山绿水也玩遍了。花钱大老远的来坐你这辆车,就是为了来看荒漠。今天晚上我也不睡觉了,就要这样睁着眼一直看到你的车驶出大沙漠。这位司机听我这样说,望着我呆了一会,什么也不说了。
    俗称“物以稀为贵”,没想到我们今天在沙漠边缘的民丰碰到下了一天雨。车子开出民丰不久,我在路边看到的不是滚滚黄沙,不是冒烟的沙丘,倒象是哪个地方发大水,缺堤垮坝成了灾区。到处是河滩,到处是烂泥,一派泽国的景象。
    民丰有五条河,地表水不少,地下水储量更多。河水季节性强,夏季炎热,冰雪消融,洪水暴涨,冬天则河道干涸。我们这时候来是秋天了,河水泛滥应该接近尾声。
    来新疆前我在网上看到和田这边因水害断道的事。我虽然犯嘀咕,但觉得不会碰到。可是今天看到的样子真的有点玄。我们的汽车在一片正在抢修的河滩便道上拐了几次后,缓慢地驶上了一架铁浮桥。桥面几乎与河面平,泥沙黄水就在汽车边翻滚。听说浮桥架好没有几天。如果我们冒冒失失早几天到了这儿,或者浮桥没有及时开通,我们被困在民丰,那真是中奖了。我们今天侥幸冲破大水的阻隔过了桥,又看到了沙漠的另一番面貌,也算有幸,有福,开眼了。
    妻子跟车上几位漂亮的维族姑娘搭上了话,知道她们一共十五个人是自治区文艺宣传队的,那位让座的小伙子也是,到各地宣传党的好政策。哦,怪不得。车上的姑娘,小伙子那么漂亮英俊,一个赛似一个。而且又那么讲文明礼貌。本来是他的铺位,他完全可以不让,但为了减少矛盾,他顾全大局把自己的好铺位让了出来。想起上午参加维族人的那场婚礼,我对维族人又多了几分好感。
    不知那位待班的司机是听我们聊得热闹,还是被我不怕辛苦看沙漠的精神感动了,或者真的对我的仁丹胡子好奇。态度和缓了许多,凑过来问我,胡子是怎么弄的?我可有二十年的经验了,这两撇翘胡子就是我的通行证和敲门砖,是我的宇宙牌香烟。只要一谈胡子,事情就基本摆平了。很快,这位司机和我的关系融洽了,他开始主动介绍沙漠和这一带的旅游情况。
    看到我和司机越谈越热火,一位据说是上海铁路局的退休职工也加入进来。这位仁兄从和田上车,一副老里手的样子,拿着一本新疆旅游指南,说我直接去库尔勒花不来,应该去库车。去库车可以看克孜尔千佛洞,看天山大峡谷。这些情况我都知道,可是我买的是库尔勒的票,中途这么下车,钱的损失太大了。可如果错过了这次去库车的机会,以后花多少钱都买不到后悔药。怎么办?两条路线的斗争就随着沙漠公路的延伸而不断继续着。

 

    13、泛滥的河水

 

    SUC57963n.jpg

fficeffice" /> 

    14汽车渡河的铁浮桥

 

 

   SUC57964n.jpg

 

    15、沙漠还是沼泽?

 

 

   SUC57966n.jpg

 

    16、沙漠公路旁的红顶蓝墙水泵房

 

 

   SUC57980n.jpg

 

    17、沙漠公路防护林,右边地上可见滴灌用的输水管

 

    SUC57982n.jpg

TOP

 

 

 

    照完像,我和妻子向他们表示感谢和再见。就在我们打算离开的时候,相邻的这边门里出来一个人,很客气地邀请我们到院里去。当时我们很吃惊,完全出乎意料,没有思想准备。看他那么真诚的样子,入乡随俗,恭敬不如从命,于是走了进去。
    进去后,里面一位穿红裙的漂亮姑娘招呼我们用一个很有特色的大水壶洗手,然后请我们在一边坐下吃抓饭。一看这架式,更让人措手不及。我赶忙从兜里掏出20元钱交给那位姑娘,她客气地说不要钱。我说钱不多,聊表一点祝贺的心意。那位姑娘很有礼貌地接过钱,然后大声地用维吾尔语向另外的人说了句什么。我们虽然听不懂,但知道她是向管收礼的人通报说我们送了贺礼,因为接下来,她马上请我们进到里屋去。进屋一看,这是一间大客厅,里面坐的都是年长的女眷。我们明白了,送礼后就是她们尊敬的客人了,就不在院里吃饭,进这屋里坐是更高的礼遇。
    我一看机会难得,气氛很好,于是提出来能不能用相机把这个场面拍下来。她们说可以。我大喜,于是把相机调成短片模式,走到院子外再走进来,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再进到里屋时,我看见在我们座位的前面已经摆了两大盘手抓饭,每盘饭中央摆了一大块羊肉,桌子上还摆了馕,散子等其他食品。我们一早出来什么也没有吃,又走了这么久,饥肠碌碌,有这么一大盘羊肉抓饭,正合吾意。盘子里虽然放了一个调匙,但吃手抓饭要用手抓才地道,哪管他是不是油腻。妻子看其他人都是用右手抓着吃,她于是也用右手。而我右手要拿相机,弄一手油不好清洗。我问屋里的人,用左手抓着吃是不是违反了什么规矩。她们笑着说随便,都可以。我于是用左手抓起那块肥美的羊肉先三五两下吃掉。看一下妻子,她好像还讲斯文,像其他妇女一样,用几个手指把饭撮一下抓起来吃。我可是饿了,手就像挖掘机那样,把饭刨起来装填进嘴里。
    我们一边吃,一边和屋里的人讲话。家长是交通局长,其他人也受了良好的教育。好像给我们配了兼职翻译一样,一位女士不断地把我们的话翻译给其他人听,把其他人的问题又翻译给我们,宾主都非常高兴。我们把我们从湖南来,今天早上因为看到这儿很热闹,所以才特为找进来看个究竟,看到她家办喜事,认为她家很有福气的事讲给她们听。她们乐得哈哈大笑。是呀,机缘难得。她家办喜事,我们从几千公里外赶来祝贺,又是汉人。不说是贵人临门吧,至少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了,怎不叫人高兴。
    吃完饭,我们提出想见一下新娘子。她们说新郎去接了,要正午吉时才进家门。我看一下表,还有半个多小时。一来我们还想到其他地方看看,时间紧。二来他家招呼客人实在太忙了,“客去主安”,我们不便过多地讨扰,于是向她们告辞。离开前,我们向那位邀请我们进来的小伙子表示感谢,并和他们一起合影。小伙子说他在和田工作,今天是过来帮忙的。
    真难得,在南疆维吾尔聚居区,非亲非故碰到一个懂汉话的维吾尔人邀请我们,进到维吾尔人家里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和婚俗,不能不说是奇遇。可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让我像做梦一样,半天回不过神。出了门,我才想起来,我们是进的接待女眷这边的院子。门口站了男人的那院里会是什么模样呢?当时没有去看一看。等一下新娘子来了后,会有什么样的礼仪呢?也没有向其他人打听。看来,这些迷只能永远是迷了。在大漠深处,在民丰这个遥远的地方,在濛濛细雨中,走进一家办喜事的维族人家,看到了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这已经是我们今天游玩的一大亮点了。维吾尔人的好客,热情,将永远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
    接下来我们就是耐着性子,冒着小雨把大十字路每一条都走完,东南西北每一条都走到尽头,一直走进维族人的居民区。民丰县城不大,正在修环城路。街道两边种了很多行道树,秋风秋雨伴着飘零的落叶,洒了满地。再过几天,胡杨树的叶子就该黄了。因为是双休日,路两边的机关都冷冷清清。我们走了几家店铺,人也不多。广场上文革期间修的一个纪念碑,在静静地看着四周不断出现的新建筑。古老,近代,现在,一步步走过来,紧密结合,没有间断,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民丰县尼雅镇。
    我们逛完一个店子出来时,我的眼睛不知怎么一下瞄到了一辆小车的后备箱里。我看到里面有几个纸箱,一箱四个,装着哈密瓜。纸箱上印着“安迪尔”字样。这不是我们问了好多店子也没见着的“安迪尔甜瓜”吗?我赶快叫妻子过来看。
    这种很难吃到的甜瓜产自民丰县沙漠中的安迪尔河流域。区域相对独立,土壤含钾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水质富含各种矿物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甜瓜的生长。所产甜瓜又香又甜,堪称哈密瓜系列中的极品。据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大超市里才可能见到身影。 等车主人过来时,我们询问能不能转让一个瓜给我们。车主人忙不迭地说不行,他们为这几个瓜开车跑了几百公里,是专门要送领导的。鸣呼!没有口福。不过能见一下“安迪尔甜瓜”的真容,也算有眼福了。

 

    7、尼雅街头的左公柳

 

 

   SUC57944n.jpg

fficeffice" /> 

    8、看维族人家院里有什么

 

 

    SUC57947n.jpg

 

    9、尼雅的林荫道

 

 

   SUC57950n.jpg

 

    10、四次登门都不得入的尼雅文物馆

 

 

    SUC57951n.jpg

 

    11——12、尼雅村巷和排灌沟渠

 

 

  SUC57952n.jpg

 

 

   SUC57953n.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