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民主斗士,新闻界大名人严怪愚的儿子严报(网名“永明马灯”)承接了乃父的春秋巨笔,将许多微缩暗淡了的历史人物、人文景观光大起来。尽管他也曾发表过“点小体会”,认为“湖知网是个极好的娱乐平台,交友平台,学习平台,但不宜为时政平台,学术平台。”尽管他为了活跃网上家园,用长沙方言,插科打诨,写了一些搞笑型文章。但真正要认识严报的庐山真面目,还得看他撰写的文史掌故,或是他那如同文史掌故一般厚重的记叙文。
我看过严报写的几篇“文史”。读《像雨像雾又像烟 —— 亲情咏叹调》》使我们痛苦地看到因文革对“丑老九”的摧残而扭曲了心灵的知识分子的委琐形象,从而使我们反思过去不为人的社会,做好现代社会为人的人。《春寒料峭读“骨架”》文章极短,史料性极强,文章首先简介了文化名人刘斐章、冯英子、陈楚仨先生给贫寒交加的“大右派”严怪愚先生送新驼绒大衣的感人故事,接下来讲的是今日刘斐章的儿子“骨架”也给他送来防寒之物,即“骨架”的讴心之作——《史无完人》,并精简准确地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我想严报提名人(包括他父亲),是为了弘扬名人精神,而今净化社会需要这些不死的灵魂,更需要像严报这样能讲真话能还原历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稀有资源。杰出文人从来都是不拿信念、原则、个性去做交易的血性汉子,他们是照出政客、小人、市侩嘴脸的明镜。
《天路已无桥——寻梦随笔》详实地郑重地道出了老巷子——戥子桥的掌故,我作为多年居住此地的居民竟不知此地蕴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掌故,汗颜啊!然而严报不是为写史而写史,他写到了少年的他和他的一家,以及他和他的街邻住在戥子桥所遭受的屈辱,乃至今日他重返戥子桥看到一个个写在老宅子上的“拆”字心疼不已,名人严怪愚的儿子严报完全将自己与故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捆绑在一块啦!
《读网友红烧肉之<湖知网大梦呓>》以深沉的爱关照着他未曾谋面的事业有成的郁结着知青情结的网友“红烧肉”,为了给贫困知青的善款不落他人田,严报又用调侃的语调披露了基层社会的阴暗面。
《浏阳河你弯过了几道弯》寻出了知青“西门子墨”学生——知青——恋爱结婚——打工——香港——加拿大的生活轨迹,最后得出人生感悟:“思来想去的幸福,就是这样平淡,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麽?他做梦都冇想到:幸福,竟如此简单。”
江永版块资深“刀笔吏”,除了“永明马灯”,还有大家熟悉的“蒲哥”、“钱塘旧客”。“蒲哥”的《昔日长沙28处码头》、《几栋长沙老宅》竟将我等平庸之辈无法觅到无从知晓的“老长沙”齐唰唰地摆到世人面前,特别是联系到现在政府正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以前不合法收归国有的石库门老宅子退还给原产权人的“善举”,我更感到岁月的沧桑与史籍的珍贵。
“钱塘旧客”也不弱“蒲哥”,早几年我看过他的春秋刀笔刻记的二中知青下放地华容的历史掌故,而我下放此县八年也未曾闻之。“钱塘旧客”有一句 “最大的幸福即做人的尊严”的人生诤言铭记我心。最近,他为了预祝江永知青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圆满召开作了一首格律严整的五律《皓首生花笔》,诗曰:
皓首生花笔,丹忱奈老何。文章开岳色,著述涌湘波。
凤翥霓裳舞,龙吟剑佩摩。鉴今书旧事,横槊一高歌。
最近我读了“阿迪”的回忆录《昨夜星辰——当年活跃在南区文化馆的人们》,使我一个在南区工作过的老长沙,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本土历史课,特别是“阿迪”回忆到他1964年插队落户到了江永后,就是凭着在南馆学到的“文艺知识”得到了文化工作岗位的妥善安排,使我这个老南区也为之高兴,“阿迪”讲的虽是“昨夜星辰”,但家乡明月永远润泽赤子之心。
现在的社会是太平祥和的,现在的知青生活是轻松愉快的,现在的知青怀旧情结是浓郁芬芳的。
常住深圳女儿家的长沙人“麓山远眺”在《长沙明天更美好》一文中倾诉了他对长沙的深爱。他说:“每年我都要在深圳小住几个月,住久了我就想回长沙......但确实讲,长沙也时常让我有忧虑、无奈的感觉。许多陋习,不文明甚至丑恶现象,每天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政府对城市的建设投入巨资,长沙的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地铁,过江隧道的开通,大规模棚户区的改造,我相信,长沙的明天会更美好......昨天我去白沙古井一游,清澈井水洁净甘甜,有外地客把手伸到井里洗手,一位老伯制止说,‘我舀瓢水出来给你洗手,在井里洗手是绝对不可以的。’难怪白沙井水长流不断,因为有这么多的爱井人。”
知足尝乐《重走下乡路,再温故乡情——江永游记》有这么一句, “这是一条盘山公路,一旁是树木杂草横生的陡峭高山,一旁是望不见底的悬崖沟壑,开车爬山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技术的。” 表现了知青不畏艰难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临风独酌”走在江永乡间的小路上,“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曾经的岁月,曾经的历程,一切都好像并不遥远。我们努力寻找着当年的痕迹:飞檐的青砖老屋,村里牌楼欧阳氏祠堂,流经门前的小溪,溪水旁的菜地,赤脚挑粪踩过的田埂,洒过汗水、泪水的土地,冰冷刺骨的冷浸田,劳作过的榨油坊,晚工歇憩的古凉亭,游过泳、放过树木的溪涧,曾经担任老师呆过的小学校,砍过柴的山林……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在这里,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