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快乐的北漂(一)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每天北京的“流动人口”有一千五百万以上。我十分不认同这个数字。因为按照他们的统计方法是把所有在北京逗留,没有北京市户口的人都认定为“流动人口”。这样的统计方法非常不科学,不加区别地将临时来京旅游、出差、路过、探亲的人和长期或短期在北京学习、工作、谋生的人捆在一起定义为流动人口是原始的,落后的,不讲道理的统计方法。

实际上民间对以上所说的两种人中的后一类人早有说法,我们北京人,甚至是在北京的外地人自己,给他们起了个响亮形象的名字:“北漂”。(还有人自称为“蚁族”)

我认为,“北漂”应该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是北京人,仅因为他们没有北京户口,他们长期或短期在北京生活、工作。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在思维准则上、在生活习惯上、在环境认知上早已经变成北京人,他们操着一口不那么纯粹北京话或各式各样的普通话,整天忙碌在各个写字楼里,奔波在地铁里、大街上,嚼着口香糖,吃着糖葫芦,用不那么地道的北京话和小贩讲价,甚至用北京话骂人。相互间用地方方言交谈。坦然地在各种娱乐场所消费,宾馆饭店更是出入自如。在“户口”这种东西早已不是束缚人员流动要素的今天,人们有权利,有能力自由地追求能够发挥才干的地方,而社会环境为人们的这种追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具体分析,“北漂”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人:一是曾在北京上学,毕业后出于各种原因留在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发展,不愿回乡。或是暂时逗留在北京准备考研、出国的。二是在北京或是其他城市毕业的大学生,或分配、或应聘、或应招来到北京工作,尚没有取得北京市户口的。三是没有高等学历,出于谋生,到北京工作的。四是家境不好,或者是农村人,在北京打工、谋生的。五是在北京有亲戚朋友,投亲靠友又自谋生路的。

“北漂”一般都有一份稳定或不那么稳定的工作,在城里或城乡结合部租房居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容易满足于在大城市的生活,不抱怨周边的环境(总比老家好)。他们往往积极、阳光、时尚,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努力工作。

我很喜欢这些“北漂”,也佩服他们。那些年轻的“北漂”在自己家中也是爹妈的心肝宝贝,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一切都靠自己,不容易。颇有些当年我们上山下乡的影子。在日常工作中,我往往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没有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从没有歧视“外乡人”的想法。无论他们是从事何等性质的工作,往往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聪明,因为他们的勤奋,因为他们的努力,用起来非常顺手。

下几篇想具体介绍几位“北漂”。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我家就有两位北漂者,他们虽然从来是报喜不报忧,但是,他们也一定和我们当年一样,充满着艰辛和苦恼的。我很为他们骄傲。
有本书叫《蚁族》,不知朱兄看过没有,此书后部有些章节和朱兄的写法相同。

TOP

欢迎朱纪飞来旅游休闲!!

这里北漂的父母真不少,相信都想听听北漂的故事。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TOP

本帖最后由 春江花月夜 于 2011-1-5 08:19 编辑

我也是非常佩服那些远离家长在外奋斗的年轻人的,期待着欣赏你写的故事。

TOP

本帖最后由 乡音 于 2011-1-5 00:31 编辑

北漂这个题材选得好!谢谢

欢迎朱纪飞写写北京的人文地理,北京的过去和现在!

北上南下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的晚辈,我们中好多人的子弟、亲戚的孩子也在“漂流”队伍中,所以这些人的故事 大家一定爱听爱看 。

悠着点写 你还要上班,还要照顾老人。

TOP

  谢谢哥巴老兄喜欢这篇小文章。我的朋友里,孩子在北京闯荡的不少,我周边的人也有很多家在外地的年轻人。我观察他们很久了,也有一些了解。想写出来让朋友们了解了解在北京的后代是如何打拼、如何奋斗、如何生活的。

  谢谢您的关注!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欢迎朱纪飞发帖旅游栏!
关于北漂的故事,他们的奋斗、艰苦和快乐,我们爱听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