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0# 乡音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 顺德清晖园
名园春秋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順德县杏坛镇右滩村人黄士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歸归故里, 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镇)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早的踪迹。
建筑特色
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一个杰出代表,她在建筑上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品种齐全的建筑形式
清晖园内建筑物的数量繁多,品种上几乎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建筑形式: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等。各种建筑形式因用途上的不同, 向我们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它们或高峻,或低矮;或宏伟,或小巧;或轻盈,或厚重;或拙朴,或灵巧;或淡雅,或瑰丽;或通透,或封闭……
独特的建筑外观
清晖园的建筑一般不强调屋顶的装饰, 出檐不大,檐角不作上翘。在立面处理上,大量采用与门结合在一起的窗牖,即落地窗式的屏门, 图案美观、通透玲珑。同时大量使用彩色玻璃来镶嵌棂格,使建筑物外观更显秀韵多姿。
清晖园的亭独树一帜,与其它园林颇为不同。例如玲珑榭,结构上采用亭子的形式,但室内八面全用木制装饰的彩色玻璃格构成外墙,并设置有门,这在使用功能上,既可作亭,又可用作堂。
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
清晖园有自己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
第一,是水景的比重较大,与顺德河涌成网,鱼塘蜜布的地貌相一致。园中有宽阔的池塘,有狭长的河溪状的池塘,有大型或中小型的人工瀑布,有湖石群中不断喷涌的泉水。池塘中种植了睡莲和荷花,有的长得较密,满池绿叶,密不透风,有的长得较为稀疏,波翻涟漪,游鱼历历可数。
第二,是装饰多用岭南的花木瓜果(如香蕉、菠萝、杨桃)作图案,以灰雕、木刻、蚀刻玻璃等形式呈现。
第三,不少建筑有明显的独创性,体现鲜明的地方风格。如船厅,它是对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的摹拟,以精致的内外结构,凝固了清代的南国风情。
多姿多彩的窗
清晖园建筑物的窗,形式多样。有镶于院墙、用石湾陶艺品镶嵌的漏窗,有开在波形花墙中,造成墙体空洞而富有装饰趣味的洞窗。有开在房屋壁面上、木格固定的花窗。有装在厅堂前的、多扇为一组、上下加了雕饰的格子窗……还有很多已经门窗合一的屏门。
园内窗子的棂格构成不同的图案。镶嵌材料大量是清代彩色玻璃(部分是蚀刻画玻璃),使清晖园的窗显得更加瑰丽,这也是古典园林中罕见的装饰风格。
别具一格的雕花地砖
清晖园内多处露天的地方,铺砌了一种特制的地砖。这种地砖有优雅的阳纹图案,呈象牙色。其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全是手工制造,没有上釉,因而吸湿性强,易长绿苔。放眼看去,苔衣斑驳,一派苍郁,古香古色。清晖园设计者的匠心,真是无处不在。
各种艺术形式共冶一炉
清晖园的建筑物除了本身的空间、体块、形状、颜色、线条、质感、外轮廓等具备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还把多种艺术形式运用进来,使我们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其它艺术品。这包括了美术(含绘画、灰塑、木雕、砖雕、玻璃蚀刻、陶艺等)、文学和书法三大类。许多雕刻作品,镶嵌在房舍的墙身、檐下;许多古代书法家的手迹制成匾额、楹联高高悬挂;窗格中镶嵌着美妙的古诗或神话角色。它们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文化品味,进一步美化了亭台楼阁, 美化了周围的环境,创造出更耐人寻味的观赏空间。
灰塑壁画
灰塑,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出现在旧式民居的山墙两边,称之为“草尾”,艺人常常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记忆,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加以塑造,成凸出墙休状。其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则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清晖园内的灰塑作品以浮雕式壁画为主。这些作品技艺新颖、题材丰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有主题的大形作品有八件。
( 1.2)在凤来峰观瀑亭的墙上有两幅灰塑壁画,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此图与左边凤来峰上飞泻而下的瀑布景观相映成趣, 引人遐想。另一面灰塑壁画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音慷慨激昂,寄托怀故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思。图中的人物均为立体,突出于背景画面,仿佛随时可以飘然而下,与游人把臂同行。
在(3.4)“绿云”吸水石山下走廊间的凉亭内,有两幅以唐宋故事为题材的灰塑壁画。东面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天宝遗事的记载,唐明皇在千叶白莲数枝盛放的太液池畔赏花,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的人说:“池里的莲花再美,又怎比得上我这朵‘解语之花’。”从此,人们就常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5.)凉亭北面的一幅是“放鹤亭记”,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 两人正对酒而谈。此画根据苏轼的名篇《放鹤亭记》而作。大意为神宗十年, 因彭城大水,隐士张天骥迁居于云龙山之东,登高得异境,建子于上。山人有二鹤, 日出而飞, 日落而归,故名放鹤亭。苏轼时与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从论鹤谈及隐居之乐,隐者养鹤为物清远闲放,超然尘埃之外,然而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由此观之,其乐未可同日而语也。
取名(5.6.)“虎溪桥”的桥边六角亭内亦有两幅灰塑壁画。一幅《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江西庐山西北麓,香炉峰下,虎溪侧畔,静卧着一座寺院——东林寺。它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净土宗发源地,为东晋名僧慧远所创建,他淡泊名利,隐居于此,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传说他驯有一神虎, 日久亦悟禅理而为入门弟子。画面所表的便为此师徒二人。另一幅壁画题为《虎溪三笑》。慧远大师在东林寺隐居专心修行,平时经行、送客,唯以虎溪为界。他常与陶渊明、陆静修(山南道士)谈儒论道。一次送陶、陆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虎溪桥,此时“山神虎”吼叫不止,三人停步相视大笑。后人根据这个传说于溪畔建“三笑亭”。“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有《三笑图赞》,当代德高望重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
在读云轩走廊有一幅题为(7.)《白木棉九如图》的灰塑,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仅存百寿图。为此特作大金鱼、白木棉图聊以为记。
在笔生花馆的西窗墙上,灰塑着一幅(8)《苏武牧单》的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除上述八幅大型壁画外,在一些名贵树木、山石的四周饰以“竹林七贤”、“贵妃醉酒”、“八仙”、“李白”等人物,“小桥卧波”、“寒鸦戏水”、“寒江独钓”、“卧石听泉”等意境以及四季景色、花乌鱼虫等为题材的灰塑,构思新颖别致。这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能丰富园林意境;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静观景点,使游客几步一徘徊,游兴骤增。
佳句妙联点庭园
漫步水木清华的清晖园,那精致秀雅的景色, 自然让你赏心悦目。但令你无法忘怀的,更是那从一花一石,一亭一阁中散发出来的诗情画意。因为,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来欣赏,清晖园都是一卷充满诗意的画册,一首余味萦绕的园林诗。
其买,这也难怪,清晖园龙家饱读诗书者盈门,他们不仅诗词章赋娴熟,书画诸艺更是个个了得, 因而他们在长年的生活、学习中,也就有意无意的将清晖园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蕴诗的意韵来。
如果你有机会一睹龙家“始祖”龙元任那行中带隶、凝中蕴灵的条幅,再读其“三年又醒春明梦,万里重挥远道鞭”的七言诗句时,你的心中也会痛出一股豪情。但更令你叹服的是,那点划精到的行楷,竟是出自一位83岁的老翁之子!由此,我们不难想象龙进士年轻时是如何的舒啸放歌,挥亳珠玉!而在他长期诗书熏陶下的诸子,又怎能不“七步咏凤凰,弱冠搦柔翰”呢?
且看龙家的第一位翰林,也是清晖园的正宗主人龙廷愧的书法吧,那清华润朗的正楷,可看出其行规智圆的为人风范。不过,他也有“茶露臼凝研凤饼, 墨池香湛蘸糜丸”等充满闲情逸志之类的对联。我们从中可看出他那随遇而安, 乐知天命与突兀下凡,伏骥潜龙两种不同襟怀的交错与融合。或许正是他的这种情怀,为清晖园奠定了闲逸为主,言志为辅的基调。这种隐而不露的经营手法,恰与岭南古典园林曲隐与传统诗词“不着一字,尽得**”的意韵一脉相承。因而,在你欣赏清晖园时,不仅可得其含蓄之妙,且诗联皆点到为止,让人在一片广阔的想象晴空中任意翱翔。
放怀山水,性情洒脱的龙氏后人,不仅在清晖园的不断修葺中融进自己寄情园林,化诗入景的思绪,而且此风长盛,其绵绵的书香,一直延绵至今。散布在各景点的对联,犹如一颗颗镶嵌在一幅绵缎上的珍珠,熠熠生辉,让人目不暇接。
当你在亭榭轩阁,假山叠石,平桥低栏中徘徊游目时;当你情溢满怀,欲仰天畅吟时,那不经意出现在你面前的寥寥十数字对联,无不尽道你意中所有,言中所无,且更精警秀雅。而风格各异,字字生辉的书法,又让你亲身感受至当代书坛那千姿百态的书风。如“凤来峰”上的“临风把洒摩斗牛,对月吹箫引凤凰”,将豪情、柔情、奇思、绮思一笔尽带,真是少少胜多多, 叫人见而难忘。有的对联集古人佳句,扦自己情怀;有的则借景抒情, 句丽意深;有的却典雅精致,笔墨闲适, 文人墨客,都可在此尽情借笔扦怀。另外,一些古代名人的书法诗联,‘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荫”的隶书对联,黎筒的“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的行书对联等,都能在清晖园内与你不期而遇,在你惊喜之余, 既可观古人书法之妙,又可诵诗人佳句,景与意合,余味无万。
清晖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它们如点睛之笔,使景点如破壁之龙,让人领会设计者的一片匠心,又可使游人在春秋佳日指红道绿时增添几分的吟趋,让弥漫各处的文化氛围将你重重包围却浑然不觉……
玻璃制品
分花拂柳地在清晖园内行走,让人目迷五色、驻足流连的,除却花草,还有那一座座流光溢彩、玲珑有致的玻璃小筑。
步入北园门,穿过暗八仙堂,一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建筑便会跃然入目,这便是红渠书屋。整个书屋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 四周镶嵌彩色玻璃, 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绚,予人华而不俗之感,堪称打破中国传统造园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 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水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园画工笔,宜于近赏。
园中另一座颇有特色的玻璃建筑是沐英涧中的玲珑榭。玲珑榭,名符其实,八面玲珑,它置身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 阳光由早至晚从不同角度照射进来, 赤黄蓝绿的窗花便洒落满室,印在古老的酸枝几椅上。人在室中行走,五彩的光影便会热烈而又悄无声息地从身上脸上流过,令人恍如置身仙境。另外,园中的最高建筑留芬图,亦层层嵌以五彩玻璃,层次跌宕起伏,宛若琼楼玉宇。
玻璃在古代昂贵难得,古埃及、罗马的高级玻璃器皿价值高于黄金, 中国六朝上层人士斗富往往用玻离器皿显示其豪华。清晖园内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等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官宦达贵、富户商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经失传。
清代的玻璃制品,以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为名贵,被视作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其中,套色雕刻玻璃当甲又以金片为极品,蓝片、虹片次之。沐英涧入门上万,有一套清朝乾隆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波罗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蚀刻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留芬阁首层窗上镶嵌的六块蓝片玻璃,是至今仅存于世的清代“八仙图”所余下的;玲珑榭门窗上以历史、传说人物为画面构图题材的八块红片玻璃,也是清代的玻璃制品。这些都是极有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物。
清晖园大量的清代彩色玻璃的运用, 既大大丰富了景区的色彩,增强了观赏的悦目效果和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又使建筑物之间相互呼应,统一了整座园林的风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园林个性。
陶瓷美术
陶瓷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中了绘画、书法、雕塑、手工制作工艺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审美情趣,它是中国园林建筑装饰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兼具观赏与使用双重价值的组成部分。
清晖园给人最鲜明的感觉就是清和雅。这当然要归功于设计者在色彩运用、植物选择和建筑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但清晖园作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汇集岭南庭园之精华,玲珑秀旷,水木清华,其间自然少不了陶瓷的点缀。
进入清晖园,入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蓝色陶瓷屏风,这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该图由9块40厘米见方的通花蓝釉瓷拼合而成,,八样法器依八仙的地位等级分为三层,最上一层三样法器分别为上仙吕洞宾的剑、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莲花;第二层的法器只有两样,分别是中仙铁拐李的葫芦和曹国舅的拍板;第三层便是下仙韩湘子的玉箫、张果老的鱼鼓和蓝采和的花蓝,八样法器在图中若隐若现,构思极为巧妙,想将八样法器一一找出来还得花上一番心思。
说到清晖园的陶瓷,不能不提读云轩中的瓷鼓。读云轩中有三个瓷鼓, 皆为清代制品:一个蓝釉瓷,一个青花瓷, 另一个是彩绘瓷, 以花草为主图案, 画面中的风荷清雅秀倩,极富动感,带有鲜明的清代绘荷风格。读云轩是消遣怡情之所,几个不经意点缀其间的瓷鼓恰到好处地带出了一股闲适优雅的氛围。
清晖园在陶瓷装饰运用上一反传统的石湾陶塑脊饰,采用删繁就简之法, 在二万多平方米的园区内, 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没有一个陶瓷脊饰,而且似平是漫不经心地运用到了陶瓷,这不但没有削弱清晖园作为岭南园林那种特有的气质,反而平添了一种独特的个性魅力。这些画龙点睛之笔,有如一位淡妆素服的佳人,微启樱唇时, 贝齿上之珠光一点;轻舒广袖时,皓腕上之翡翠青光一线;莲步乍移时,纤腰间佩环之铿然一声让人在不经意间怦然心动。
木雕工艺
清晖园的建筑装饰工艺中,木雕作品为数不少,而且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其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二者相互映托,使园林堂皇庄重的同时,又不失拙真趣。北园门楼上的金漆木雕,是由岭南地区木雕行业历来备受推崇的潮汕工匠所造。图案外为二龙戏珠,内为双凤朝阳,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清晖园”三字,则是仿照江苏武进士书法家李兆洛题写、塑于偏西园门上方的园名雕刻而成的。
在清晖园的古老建筑中,木雕工艺的运用更是精妙独到。建筑结构别具一格的花乱亭,亭内梁柱相接处的精致木刻通花“撑角”,十分美观。碧溪草堂的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圆光罩),门框镂雕成两束交叠的翠竹,工艺精美,形态逼真。别称小姐楼的船厅,顶壁的通排窗格雕刻成竹叶图案;前舱和中舱之间,用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两边芭蕉树下的石头上各刻有两只锅牛,定睛细看片刻,好像蜗牛在缓缓蠕动,栩栩如生。人在厅中,仿佛在蕉林浓密、竹荫蔽天的珠江三角洲水乡之中,意趣盎然。即使在盛暑炎夏,也自觉荫翳生凉,暑气顿消。
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外檐廊用两根石柱支撑,石柱与木制横梁间,各有一幅木刻镂空蝙蝠为饰,古朴’素雅。蝙蝠外形丑陋,西方素来视其为妖魔的象征。但在我国,却因“蝠”与“福”谐音, 民间习惯把它当作象征福寿的吉祥物。福长寿长才好读书做学问,将蝙蝠作为书房的装饰,园主人的用意观者自然不难会心。惜阴书屋前的另一幅木雕作品,是一幅剔地浮雕“八仙过海”,刀工细致,玲珑可观。画面上不见“八仙”,只有八件法器凸现在浅蓝海水背景上,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八仙的法器, 民间通常将其视作辟邪镇宅之法宝。
留芬阁与红渠书屋前门设置的透雕木框,仿照碧溪草堂的“圆光罩”雕刻而成,只是将翠竹图案改为松鹤与梅雀。读云轩内的精美木雕芭蕉隔屏与船厅内的花罩如出一辙。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在吟风咏月、品石读云的同时亦念念不忘成就大业,可见玩物未必丧志,这大概就是历任园主的共同心愿。事实上, 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可见木雕之子建筑,不单限于装饰性,更展现了一种特有的精神面貌,再现时代与生活,洋溢着亲切的民俗气氛。另外,还有大量的木雕作品散见于游廊与亭榭之间。所有游廊承托瓦面的横梁都雕有各色岭南佳果作装饰, 刀法朴拙可爱,着色鲜明,极富岭南园林特色。
清晖园的美与古典,非笔墨、照片能形容。有兴趣一睹清晖园风采的驴友,欢迎到顺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