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 冀东长城内外行军记

红一青转载的,还冒看转过来看。谢谢红一青。

    版主提出年内发帖4000,只有二天了。说忙是说不过去,主要是三位版主及吴哥、曈照、伟弟、农民、茶人、宝牛.......知青朋友的文章图片太精美了,觉得手头资料有点拿不出手。最近,知青父辈为纪念建党90周年写文章,拿来一篇贴上,共读。

8月6日,我和运输科二队队长何士章带上队上的管理员老马及二名战士就出发了。队长何士章,那年已47岁,年长我20岁,河北人,是位红军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河北人参加红军长征真是难得,原来,何士章早年参加冯玉祥部队,后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董振堂旅长部下,1931年随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围剿红军时随部起义,在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后长征到延安,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和八年抗日战争,1946年由延安派遣到新解放区的冀东军区。管理员姓马,忘记他的名字了,辽宁人,他曾在马兰峪为清王朝守王坟,日本投降后参加了八路军,老马其实也只三十多岁,队里都叫他老马,另两位战士都是河北冀东人,抗战胜利后入伍一年多的新战士。>

        1947年夏季,还是解放战争反攻之前时期,解放区主要在冀东北部沿长城山区一带的遵化、迁西(原属迁安)迁安地区,冀东地区的铁路及公路沿线城镇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下,国民党军队还时常到我解放区与敌占区边沿地带进行骚扰。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在遵化县城西边,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在遵化东边的迁安县境内,为避开敌占城镇和据点,我们从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去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只能从冀东北部沿长城翻山越岭前往,沿长城山路有500多里路程。 8月6日,我和运输科二队队长何士章带上队上的管理员老马及二名战士就出发了。队长何士章,那年已47岁,年长我20岁,河北人,是位红军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河北人参加红军长征真是难得,原来,何士章早年参加冯玉祥部队,后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董振堂旅长部下,1931年随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围剿红军时随部起义,在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后长征到延安,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和八年抗日战争,1946年由延安派遣到新解放区的冀东军区。管理员姓马,忘记他的名字了,辽宁人,他曾在马兰峪为清王朝守王坟,日本投降后参加了八路军,老马其实也只三十多岁,队里都叫他老马,另两位战士都是河北冀东人,抗战胜利后入伍一年多的新战士。>

        1947年夏季,还是解放战争反攻之前时期,解放区主要在冀东北部沿长城山区一带的遵化、迁西(原属迁安)迁安地区,冀东地区的铁路及公路沿线城镇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下,国民党军队还时常到我解放区与敌占区边沿地带进行骚扰。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在遵化县城西边,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在遵化东边的迁安县境内,为避开敌占城镇和据点,我们从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去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只能从冀东北部沿长城翻山越岭前往,沿长城山路有500多里路程。>>

>>八月初正是炎热夏季,8月6日一早,我们一行五人从马兰峪出发,往马兰峪东北方向的罗文裕长城关口行进,我们每人都背着行军米袋,我与何队长一人挎只盒子枪,两名战士一人背了只“三八”步枪,老马没带枪,比我们多背了点小米,还有队上的一点文件资料。我们走的都是山路,冀东北部的山路都是坑洼的乱石路,陡峭崎岖,又正是六月三伏天,骄阳似火,大家一路都汗水淋漓,军装都湿透了。>>

      我们由马兰峪往北走了六十多里地,到达位于遵化北部的罗文裕长城关口,已是午后时间,罗文裕关口是冀东长城也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罗文峪有一条南北数里长的山道,是南北交通要道,山道两旁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关口旁边就是罗文裕村,只有几户人家,这里已是解放区,也是老抗日根据地,老乡对八路军很熟悉,我们找了一户老乡家休息吃午饭,由于抗战胜利不久,老乡见我们还是亲切称呼“八路同志”。>>

      老乡午饭给我们做的玉米面饼,还炒了黄瓜和茄子做菜,饭后,我们给老乡饭票做伙食费,当时冀东解放区流通一种饭票,饭票分为18两米(老式计量为161斤)和15两米二种面额,由冀东军区兵站部用手推油印机印制,盖有兵站部印章,也算是解放战争时期冀东解放区的粮票及代金卷,部队及解放区政府工作人员在老乡家派饭时一人付一张饭票,连米和菜金都在里面,一般是早晚饭用15两票,午饭用18两票,如果自带粮食在老乡家做饭,也是用饭票作住宿报酬,老乡用饭票可上村镇政府领到粮食,当时解放区乡亲非常喜爱这种饭票。饭票虽说制作简单,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流通几年,却没有出现过一张假票。

[B]<font color="red"><font size="3">走自己的路,管他说什么![/SIZE][/COLOR][/B]

向老革命致敬!
[B]<font color="red"><font size="3">走自己的路,管他说什么![/SIZE][/COLOR][/B]

TOP

向红一青的革命父亲----“红爸爸”致敬!革命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TOP

 

向英雄的唐山乡亲致敬

 

唐山纪念碑3-网络版.JPG

 

 

唐山抗震纪念碑

TOP

罗文裕长城敌楼

 

罗文裕敌楼2-网络版.JPG

TOP

      冀东境内数百公里长城几乎都属未曾修复的“野长城”。长城上部经千年风雪吹打已破败不堪,唯有长城基石完好无缺。要上长城顶还需在陡峭荒山攀爬。

 

冀东长城罗文裕5-网络版.JPG

TOP

重上冀东长城    

 

     为了老父亲多年的心愿,终于在5月下旬登上了老父亲离别了六十多年的冀东长城 ——

 

位于唐山市北部100公里遵化境内的罗文裕长城关口

 

 

冀东长城罗文裕2-网络版.JPG

 

 

 

     抗日战争胜利日到来的19458月,日军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驻守在遵化城内的日伪军仍负偶顽抗,拒不投降。冀东军区八路军集中了全部主力部队,从罗文裕长城口攻入遵化城内,全歼全城日伪军。

      我们从遵化城内经过,向执勤交警问路时,当交警知道面前这位90余岁的老人是当年攻打遵化城的“老八路”时,竟举手致意军礼。“八路军”称谓已过去了60多年,可见当年沦陷区人民对“八路军”的敬意是何等深切。

TOP

    我们知青也称得上革命前辈了。

    战争年代吃的苦,知青也吃过,转眼停止上山下乡也30多年了,有的知青第四代都快降生了。我们还不能成老革命吗?我们已经是爷爷、奶奶辈了。

 

TOP

冀东北部的长城,巍巍雄姿延绵数百公里,象征着冀东人民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东长城是我们冀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抗击敌人进犯的屏障,也是我们冀东军区八路军和野战军的主要交通线。我们沿冀东长城完成这次支前任务后,随即又沿长城返回军区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辽沈战役开始后,后勤司令部迁驻遵化北部的半壁山,我们仍是以长城交通线转战冀东至辽宁一带的解放区和战斗前线。直至平津战役,我们冀东军区由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从而告别了冀东的乡亲和那片土地,也告别了巍峨的冀东长城。

 

                   冀东长城-青山关.jpg

                                          巍峨冀东长城

TOP

88日黎明,雷雨停了,东边天空已是霞光通红,从李家村出发,迎着朝阳,在关内沿着长城南面仍是那样崎岖的山路,继续往东行进,冀东北部山区道路雨后泥泞湿滑,不像冀东南部平原沙土地,雨后走路,鞋也不沾泥土。在陡峭山路下山时,我们总有人不小心就滑倒摔一跤,爬起来顾不上身上沾的泥土,又继续赶路。

我们一路起早摸黑,在冀东北部山地沿长城连续行军,也不觉疲惫。从喜峰口沿长城经过长城铁门关后,往东南又走了2天,经太平寨到达罗家屯镇,罗家屯是个较大集镇,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在镇上设有兵站,89日,我们在罗家屯兵站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直奔建昌营。

810日,我们到达野战军独立第九旅驻地——迁安县建昌营镇,我们从马兰峪到建昌营沿长城绕山道共走了500多里路,用了5天时间。而今,从马兰峪到建昌营的公路不过一百多公里,坐车也就是二个小时,我已有六十多年没去过遵化和迁安了,估计那里早已通了高速公路。

 

迁安建昌营 - 复制.jpg

                             冀东迁安建昌营

 

我们到了建昌营即与独立第九旅取得联系,随后向建昌营镇政府调集粮食,建昌营是解放战争支前模范村镇,镇政府立马召集各村征集粮食,各村将粮食运到镇上后,我们又从各村轮派组织了十几辆大车,每日不停地往野战军各团部运送粮食,至8月底,我们在建昌营工作了半个多月时间,完成了独立第九旅的粮食供应,为野战军第九纵队独立第九旅在冀东地区打敌人据点及参加辽沈战役提供了后勤保障。

 

 

TOP

7日下午来到滦河边,头几天下过雨,河里涨大水,这里有个摆渡木船,由于行人不多,小船只能乘坐几个人,有几位当地走亲戚的村妇也在等船过河,让她们先过了河,我们在河边等了好一阵,近傍晚时候坐小船过了滦河。就在我们过滦河的地方,解放后七十年代修建了潘家口水库,将滦河水引入了冀东农田和京津唐城市。

过了滦河,又翻了一道山梁,临近喜峰口长城关口时,天就黑了下来,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雷鸣电闪,下起了滂沱大雨,我们借着闪电在山上寻路行军,在大雨中过了喜峰口长城关口,进入关内(长城南面),喜峰口是长城的一个著名关口,是历代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其关隘雄踞在滦河河谷与长城的相交之处,两侧双峰对峙,谷内山势陡峭,险峻天成。抗日战争时期,二十九路军在长城会战中,曾在此处重创日寇,杀敌上千名。二十九路军的大刀队在此次战役中杀出了中国人的威风,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喜峰口战役中大刀队的英勇事迹而创作的。关口不远是喜峰口村,是个较大村庄,有几十户人家,还有集市。我们在喜峰口村没有停留,又顶着大雨走了一程,赶到当天行军的目的地,位于喜峰口东边的李家村,找到一户老乡,虽已夜深,一说情况就让我们住下了,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种,大家都疲惫困乏,也没让老乡做饭,脱下淋湿的军装就上炕睡下了。

 

冀东长城-喜峰口5.jpg

                     冀东长城-喜峰口

 

TOP

从黒峪沟往东走,走过遵化境内的洪山口,再往东走就是迁安(现在迁安靠洪山口西部划为迁西)境内了,我们7中午到达临近滦河西岸的西城峪一带,有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已记不起小地名了,我们就在这落脚吃午饭,老乡见有八路军过来,立即准备午饭,这里的老乡也是非常困苦,家里已没有几粒粮食,能吃的只有山边菜地种的菜,老乡把豆角、茄子和南瓜一块煮了几碗,还有半锅米汤,说是米汤,没见到几粒米粒,这点米汤是老乡一家一天的粮食,我们一人喝了碗米汤,老乡一家就没晚饭了,户主却连声说对不起八路同志,说秋收后再来时,一定做一顿米饭给我们吃。能吃上米饭是那时老乡的奢侈愿望,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又经过三十年,到改革开放后,全国十几亿老乡终于都能吃上米饭了,而且解决了温饱。

 

          冀东长城-洪山口.jpg

                           冀东长城-洪山口

 

西城峪这个三户人家小村就在城墙脚下,午后天气格外闷热,大家准备休息一会,老乡家非常窄小,灶台连着一个小土炕,就两间小土坯房。我提议上长城顶上去睡一觉,大家都说“中”(冀东方言“可以”)。长城上有山风吹来,很凉爽,我们几人从一处倒塌的豁口上到长城顶上,在城墙上一座敌楼的背阴处躺下,毕竟是长途行军,在城墙顶上凹凸不平的石板上一躺下就睡着了。

TOP

下午从罗文裕出了关,,我们在口外(长城以北)崎岖的山路上,沿长城往东行进,蜿蜒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沿着险峻的山峰和曲延的山梁向远方伸展,城墙上座座敌楼(长城上的楼台,又称敌台,有时误称烽火楼)随山势昂然屹立着,在夏日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雄壮。我们翻过一座叫黑锅顶的高山,晚上住在了长城北边山脚下的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黒峪沟村,由于是绕道行军,从马兰峪到黒峪沟一天走了八十多里山路。

黒峪沟是口外非常偏远的山区,由于连年战乱,口外山区老乡非常贫困,在秋收前几个月就断了口粮,经常是吃菜度日。晚上,我们在老乡家用自己带的小米煮饭,老乡给我们摘自种的豆角和黄瓜炖熟做菜,晚饭时,何队长跟我们说起当年红军在江西根据地反围剿时期,经常吃南瓜汤当饭的故事,使我们感到能身受冀东军区向敌人反攻之前的重任,油然升起战士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87日,在黒峪沟早饭后,给老乡留下饭票,来不及谢老乡,老乡却非常感激,又给我们一人塞了两根黄瓜,让我们非常感动,岁月已过去六十多年,却一直难忘那一幕军民鱼水情。

 

冀东风情-1.jpg

                     冀东风情

 

7日一早,我们又上路了,继续在口外沿着蜿蜒崎岖的长城一直往东翻山越岭,我们5人队伍,何队长是老红军战士,身经百战,参加过红军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虽年近半百,身体强壮,而且身手不凡,使用盒子枪、步枪和大刀非常娴熟。我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冀东军区八路军游击队,和日本鬼子伪军打了5年游击战,翻山越岭行军是常事,当时又正值27岁年轻力壮。管理员老马从小随父在山里守王陵,练就爬山好手。两位小战士正值二十来岁,种地出身,能背会跑,我们几人都是行军好手,一天行军上百里山路,都不觉疲惫。

 

 

TOP

八月初正是炎热夏季,86日一早,我们一行五人从马兰峪出发,往马兰峪东北方向的罗文裕长城关口行进,我们每人都背着行军米袋,我与何队长一人挎只盒子枪,两名战士一人背了只“三八”步枪,老马没带枪,比我们多背了点小米,还有队上的一点文件资料。我们走的都是山路,冀东北部的山路都是坑洼的乱石路,陡峭崎岖,又正是六月三伏天,骄阳似火,大家一路都汗水淋漓,军装都湿透了。

我们由马兰峪往北走了六十多里地,到达位于遵化北部的罗文裕长城关口,已是午后时间,罗文裕关口是冀东长城也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罗文峪有一条南北数里长的山道,是南北交通要道,山道两旁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关口旁边就是罗文裕村,只有几户人家,这里已是解放区,也是老抗日根据地,老乡对八路军很熟悉,我们找了一户老乡家休息吃午饭,由于抗战胜利不久,老乡见我们还是亲切称呼“八路同志”。

   冀东长城-罗文裕1.jpg

                             冀东长城-罗文裕

 

 

老乡午饭给我们做的玉米面饼,还炒了黄瓜和茄子做菜,饭后,我们给老乡饭票做伙食费,当时冀东解放区流通一种饭票,饭票分为18两米(老式计量为161斤)和15两米二种面额,由冀东军区兵站部用手推油印机印制,盖有兵站部印章,也算是解放战争时期冀东解放区的粮票及代金卷,部队及解放区政府工作人员在老乡家派饭时一人付一张饭票,连米和菜金都在里面,一般是早晚饭用15两票,午饭用18两票,如果自带粮食在老乡家做饭,也是用饭票作住宿报酬,老乡用饭票可上村镇政府领到粮食,当时解放区乡亲非常喜爱这种饭票。饭票虽说制作简单,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流通几年,却没有出现过一张假票。

 

 

TOP

当时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驻扎在遵化以西50多里地的马兰峪,我们运输二队属后勤司令部兵站部运输科,科长岳华,我们运输二队是8月初接到为驻扎在建昌营的野战军独立第九旅运送粮食的任务。  

86日,我和运输科二队队长何士章带上队上的管理员老马及二名战士就出发了。队长何士章,那年已47岁,年长我20岁,河北人,是位红军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河北人参加红军长征真是难得,原来,何士章早年参加冯玉祥部队,后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董振堂旅长部下,1931年随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围剿红军时随部起义,在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后长征到延安,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和八年抗日战争,1946年由延安派遣到新解放区的冀东军区。管理员姓马,忘记他的名字了,辽宁人,他曾在马兰峪为清王朝守王坟,日本投降后参加了八路军,老马其实也只三十多岁,队里都叫他老马,另两位战士都是河北冀东人,抗战胜利后入伍一年多的新战士。

1947年夏季,还是解放战争反攻之前时期,解放区主要在冀东北部沿长城山区一带的遵化、迁西(原属迁安)迁安地区,冀东地区的铁路及公路沿线城镇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下,国民党军队还时常到我解放区与敌占区边沿地带进行骚扰。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在遵化县城西边,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在遵化东边的迁安县境内,为避开敌占城镇和据点,我们从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去独立第九旅驻地建昌营,只能从冀东北部沿长城翻山越岭前往,沿长城山路有500多里路程。

 

    冀东长城-白羊峪1.jpg

                            冀东长城

 

TOP

冀东长城内外行军记

 

为野战军征粮纪事

 

湘潭老干局离休老干—兴华

 

1947年夏季,我在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兵站部运输科二队任政治指导员,8月初,接到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命令,交给我队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九旅运送粮食的任务。

当时独立第九旅驻扎在迁安建昌营一带,独立第九旅隶属东北野战军(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第九纵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是著名的英雄部队。第九纵队在解放战争初期编制为冀东军区野战部队,1945年抗战胜利后,冀东抗日主力部队编为冀东军区,由詹才芳任司令员。军区下属有第十一旅、第十二旅、第十三旅、第十四旅四个野战旅。这支部队在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的率领下,投入了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的斗争,接连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打退美军直接进犯的安平作战等战斗战役。19475月以后,冀东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冀东军区在河北遵化地区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后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19477月,冀东军区四个野战旅合编为独立第十、第十一旅,以冀东军区各军分区警备团为主组成独立第九旅。19478月,第十旅、和第十一旅出关(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进行辽沈战役部署,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为保卫冀东解放区,独立第九旅尚留在关内进行整顿,驻扎在遵化建昌营一带。

 

                                              冀东长城-长城抗战4.jpg

                                 冀东军区战士

 

TOP

     

      感谢二位版主转载知青父辈文章,今年是建党90周年,比起战争年代革命老前辈,我们知青也称得上革命前辈了,借知青网再将此文全文登载一次,以展示革命前辈的精神——

TOP

    向革命前辈致敬!

TOP

冀东北部的长城,巍巍雄姿延绵数百公里,象征着冀东人民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B]<font color="red"><font size="3">走自己的路,管他说什么![/SIZE][/COLOR][/B]

TOP

 88日黎明,雷雨停了,东边天空已是霞光通红,从李家村出发,迎着朝阳,在关内沿着长城南面仍是那样崎岖的山路,继续往东行进,冀东北部山区道路雨后泥泞湿滑,不像冀东南部平原沙土地,雨后走路,鞋也不沾泥土。在陡峭山路下山时,我们总有人不小心就滑倒摔一跤,爬起来顾不上身上沾的泥土,又继续赶路。>>

      我们一路起早摸黑,在冀东北部山地沿长城连续行军,也不觉疲惫。从喜峰口沿长城经过长城铁门关后,往东南又走了2天,经太平寨到达罗家屯镇,罗家屯是个较大集镇,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在镇上设有兵站,8月9日,我们在罗家屯兵站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直奔建昌营。>>

       8月10日,我们到达野战军独立第九旅驻地——迁安县建昌营镇,我们从马兰峪到建昌营沿长城绕山道共走了500多里路,用了5天时间。而今,从马兰峪到建昌营的公路不过一百多公里,坐车也就是二个小时,我已有六十多年没去过遵化和迁安了,估计那里早已通了高速公路。

>  我们到了建昌营即与独立第九旅取得联系,随后向建昌营镇政府调集粮食,建昌营是解放战争支前模范村镇,镇政府立马召集各村征集粮食,各村将粮食运到镇上后,我们又从各村轮派组织了十几辆大车,每日不停地往野战军各团部运送粮食,至8月底,我们在建昌营工作了半个多月时间,完成了独立第九旅的粮食供应,为野战军第九纵队独立第九旅在冀东地区打敌人据点及参加辽沈战役提供了后勤保障。>>

       冀东北部的长城,巍巍雄姿延绵数百公里,象征着冀东人民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东长城是我们冀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抗击敌人进犯的屏障,也是我们冀东军区八路军和野战军的主要交通线。我们沿冀东长城完成这次支前任务后,随即又沿长城返回军区后勤司令部驻地马兰峪。辽沈战役开始后,后勤司令部迁驻遵化北部的半壁山,我们仍是以长城交通线转战冀东至辽宁一带的解放区和战斗前线。直至平津战役,我们冀东军区由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从而告别了冀东的乡亲和那片土地,也告别了巍峨的冀东长城。>>

>

        2010年12月

[B]<font color="red"><font size="3">走自己的路,管他说什么![/SIZE][/COLOR][/B]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