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女生队--武汉分校的创举(3)
1927年2月12日,武汉分校在武昌兰陵街两湖书院(现解放七道中段)举行开学典礼。邓演达、宋庆龄、吴玉章、于树德等出席大会。全校学生及入伍生共6000余人到会,除引人注目的女生队外,还有从黄埔本校迁来的第5期政治、炮兵、工兵科3个大队和分校招收的政治科两个大队。次日《汉口民国日报》报道:“场之上首设台一座”,“学生千余人,整队分列台前”。200多名女生,同男生一样,着深灰色军装,紧束着皮腰带,带着军帽,打着绑腿,并肩站立。她们是中国第一批军事院校的女兵。长期封建积习的影响,中国少女一般不抛头露面,离家上学已少见,入伍当兵和男兵一样跌爬滚打、刺刀见红更是开启社会风气的创举。恽代英赞扬她们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锋和榜样”。
新生入校后首先需要受3个月的入伍教育,被编为1个大队的女生,与新招收的政治科两个大黄埔六期生张瑞华在北京家中队统属第6期入伍生总队。女生队下分3个中队,9个区队,每个区队3个班。在黄埔本校第1至第5期时,没有设指导员。武汉军校第6期学生入校时,首先在女生队设置了指导员。女生队长郑奠邦,中队长杨伯珩、张麟书等,指导员彭漪兰、钟复光、唐维淑等。
女生队和分校本部同住武昌两湖书院,女生队全体学生住在这个大书院东部一个院落的两层楼里。楼上是宿舍,楼下是饭堂。女生队的宿舍、饭堂、课堂和操场是单独的,除此之外,女学生与男学生穿一样的服装,过一样紧张的军事生活,没有特殊的地方。军校纪律非常严格,生活节奏非常紧张。早上军号一响,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个豆腐块,摆在木板床正中央。10分钟一切要收拾完毕,然后进行操练。在饭堂里吃饭也要军事化,只要队长放下筷子,学生们必须全体起立,没有吃完的要受到批评。从早上5时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每天8节课,4节学科,4节术科。
军事训练课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女生拿的步枪,有的比她们的个子还要高。有些裹过小脚的女兵,跑起步来,要比别人付出多倍的辛苦。她们接受军校的一切严格训练,要做和男生一样多的工作,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当年的武昌街头,经常可见一群头剪短发,身着军装,腰扎皮带,打着绑腿的女兵,英姿飒爽地行进。
军校为了使男女学生在服装外表上有所区别,原决定让女生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发短枪。许多女生表示坚决反对,她们说:“我们都是革命战士,男女应该平等,但是我们在革命政府之下,如果连穿衣服都得不到平等,还要拿一个字母来表示区别,这又算什么呢?”军校最后只好决定取消这一提案。如此统一服装,女学生除了留有短发之外,男女生在外表上很难看出区别。特别是戴上军帽后,几乎分不出男女。军校为了照顾女生生理特点,女生有例假时,只要戴上一个袖章就可以不用出操,不用参加军训。但是女生坚决不戴,她们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参加摸爬滚打的艰苦训练。有许多女生发出这样的呼声:“试问革命军人是受人怜念的吗?我们要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我们要接受学校的一切严格训练,我们要做和男生一样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是军校女学生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而使得大多数女学生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武汉分校成立时,中共中央即派出许多人到军校工作,如恽代英任政治主任教官,施存统任政治部主任,叶镛、陆更夫在政治部担任重要工作,政治教官高语罕、谭平山、沈雁冰、李达、李汉俊、许德珩等,也多系共产党员。分校中的中、下级军事和政治干部大半是共产党员,如徐向前任政治大队第1队队长,彭漪兰、钟复光任女生队指导员,李鸣珂任党的联络员,陈毅表面上当文书,实际上是校中的中共党委书记。当时的分校校长由邓演达代理,蒋介石只是挂名校长。军校校长制改为委员制以后,恽代英是三常委之一,军校日常工作由恽代英实际主持。特别是在校一级领导人中,由恽代英专门分管女生队。中共党的方针政策在分校中得到了积极地贯彻,充分体现了党对分校的直接领导。
成立女生队--武汉分校的创举(4)
武汉分校女生大队指导员钟复光,
后为全国政协委员。女生队隶属于政治大队,学习以政治课为主。在恽代英等领导下,学校非常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理论教育。开设的政治课有:《社会主义史》、《社会发展史》、《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世界妇女运动史》以及《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这些课程分别由许德珩、吴文祺、沈雁冰等讲授。恽代英经常给学生上课,组织编写辅导材料,有时还和学生一起参加听课,以考察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他还邀请当时的革命领袖和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的进步人士来校作政治讲演,如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萧楚女、陈潭秋、郭沫若、吴玉章、瞿秋白、宋庆龄、何香凝等,都曾应邀来校作过报告或讲过课。从而提高了分校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其自觉地忠诚于革命事业。
中共党在抓好政治教育的同时,从组织上注意在女生队中发展党员,并注意做好对女生党员的教育。恽代英特别指示女生队党支部,做好组织和发展工作,他在校务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亲自到女生队参加党的生活会。陈毅在同女学生胡兰畦谈话时,特地问她入党了没有,并为她的入党问题,向军校党组织作了介绍。党的联络员,经常到女生队党支部联系工作,传达党的重要指示。
为办好女生队,中共党派到军校的领导人在认识上是明确的,因而对于女生队的建设,在各个方面都予以关注。恽代英对女生队的负责人说:“军校成立女生队是破天荒的大事,是中国军20年代初期的陈毅事教育史上的创举。办女生队阻力很大,丁维汾(国民党右派)等人反对,封建势力拼命阻挠,守旧的人也不赞成。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他又特别关照说:“女生的身体比较弱,她们不仅在校内要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要到校外去进行革命活动,体力消耗大,要注意她们的饮食和作息时间。”据原武汉分校部分女学生回忆,当时按照恽代英的指示,女生队的伙食办得很好,除早餐外,中午和晚间都是大米饭,四菜一汤,节日还加菜。
武汉分校依旧本着黄埔本校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女学生在校中所学的课程主要分军事、政治两种,每天基本上是半天上军事课,半天上政治课。课余时间(主要是晚上)有时自习,有时开展文娱活动,有时召开政治讨论会。她们如饥似渴地钻研理论,提高了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定了为之献身的决心。在进行紧张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女学生们还经常参加校外政治活动。
1927年“三八”妇女节,武汉军校女生队参加了湖北省妇女协会在汉口举行的庆祝会,她们结合收回汉口英国租界的意义,向武汉三镇市民进行宣传。在卫戍武昌的过程中,她们和男同学一起,到汉阳的龟山、明月堤、晴川阁、鹦鹉洲,汉口的大智门、循礼门、玉带门、桥口、江汉关、刘家庙一带担任宣传工作。3月间,在武汉中山公园举行的武汉各界欢迎英国工会代表汤姆先生的大会上,宋庆龄致欢迎词,女生队派了20多名学生担任保卫工作。北伐军和冯玉祥在郑州会师后,一些女生自愿要求参加北伐战争的救护和宣传工作。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许多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正当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时,蒋介石一方面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分三路进攻两湖,另一方面勾结反动军官为内应。蒋介石唆使军阀夏斗寅叛变,勾结四川军阀杨森,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武汉国民政府,以达到其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武汉当时仅有卫戍司令叶挺1个师的兵力,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叛军很快到了离武昌只有10多公里的纸坊,形势危急,迫在眉睫。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迎击叛军的进攻,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军校女生队编为政治连,分为救护队和宣传队,分别隶属军医处和政治部,并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这200多名娘子军,要求和男兵一样,全副武装起来,持枪杀敌,与男兵并肩作战。当时因病或在调养时期留在学校的女生,也都向校领导要求参战,有的女生还因未被批准到前线参战而痛哭。
成立女生队--武汉分校的创举(5)
军校师生全副武装,除带军毯、雨衣外,米袋子中装满了子弹。胡筠在宣传队出征前夕,挥笔写下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和必胜信念的诗篇:
绿阴深处无暑炎,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装服,革命阵营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支持前线勿迟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快听貔貅奏凯旋。
这首诗歌抒发了女战士誓为革命上战场的豪情壮志。
5月,女生队参加了西征叛军夏斗寅的战役,这是女子队短暂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活动。在这次作战中,200多名女兵和男兵一样,全部武装起来,持枪杀敌,与男兵并肩作战。胡兰畦在《大革命时期武汉军校女生队参加平叛战斗侧记》一文中回忆说:女兵的任务更重,不但要拿枪打敌人,还要做唤起民众的宣传工作,另外还要担任救护。
谢冰莹著《女兵自传》封面女生队的宣传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她们沿途张贴标语,自编歌谣,向群众宣传,调查情况。有时她们将群众引到打谷场上,讲革命的道理,讲土豪劣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讲反革命的新老军阀如何祸国殃民,有问有答;有时她们还到农家去拜访谈心,与老百姓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为了吸引群众,她们经常变换宣传方式,有时先唱歌或演双簧戏,尔后再开始讲述要宣传的内容。如此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咸宁是叛军夏斗寅洗劫过的地方,群众一看见武装的军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女生队学生抓紧时机,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经过反复宣传,革命军终于受到群众的理解和爱戴。当地妇女主动给革命军送水、送饭。
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女生队的学生们紧跟冲锋在前的男学生部队,投入紧张的抢救伤员的战斗。她们勇敢顽强,不顾子弹在头上飞过,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熟练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
女生队参加这次作战,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此期间,女学生们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了本人人生道路上的耀眼亮点。经过艰苦的战斗,革命军终于击溃了叛军,女生队也立下了战功,获得了写有“开历史新纪元”6个大字的锦旗。
西征历时1个多月,女生队在战火中经受了洗礼,没有遇到惨烈的惊险场面,也没有大的伤亡。但在撤回武汉的途中,却出了大事故,两批撤回的女兵中,第一批所乘坐的轮船在武汉附近的金口失事,船上的女兵全部遇难。这是黄埔军校也是中国妇女精英的一次巨大损失,如果这一半的女生生活战斗到新中国成立时,那当有更多的巾帼英雄闻名于世。
参加此次西征,是女生队最大的一次实战锻炼,也是这些年轻女黄埔六期生黄杰在北京家中战士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开战。因此,这次作战,不仅使她们得到了锻炼,而且给她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女学生谢冰莹在参加西征战役结束后,专门写了一本女兵的《从军日记》,记述了她们当时的战斗生活。她这样称颂黄埔军校女生队的学生们:“你们背着数十斤重的军人行李:饭盒、水壶、粮食、包袱、菜箱,每天在炎天烈日之下爬山越岭,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你们的汗珠润湿了你们的每根头发,由头发上如贯珠般掉下。你们的脸儿已晒得红紫发烧,白皮时脱。你们的腿儿虽跑得酸痛交加,但终无一人落后,终无一人叫苦。你们渴时便蹲下池边田里,以手代杯掏饮脏水。饿时便买几个铜板的麦粑充饥。你们的床铺是地板,是草地。你们在雨天打着赤脚,穿上草鞋。呵呵,那时你们的精神是何等令人颂扬,令人钦佩!”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凯旋班师回校后,取消了中央独立师的番号,仍恢复武汉分校的名称和建制,但是“学生中的那种激昂气概似乎消失”。1927年7月,武汉局势恶化,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中共中央准备把共产党的力量撤往南昌发动武装起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生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女生队被迫解散时,恽代英召集女兵开会,宣布凡领到毕业文凭的女生可以自由离校,可以在地方上继续上学或找工作,愿意回家的现在就可以走,愿意留校的则跟部队撤离武汉。女生中有一部分被介绍到叶挺和贺龙的部队中做政治工作,有4人安置在教导团的军需处,其余的则发给5元国库券听任自由行动。表示愿意留校跟部队撤离武汉,最后到达南昌和广州的女生有2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