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唱歌 当前离线
家属知青
头衔: 知青元老(家属知青)
空腹抽血后,从医院出来接近10点,便在小食店叫一份“及第粥”,其实就是猪杂粥。将猪肝,猪心,猪肚,猪腰等“上”杂煮在粥里,配以姜丝,葱花,也还可口。与“上”杂对应的有“下”杂,指猪肺,猪小肠,猪大肠之类,也可配成粥或做成菜,但与“及第粥”无涉。广州人凡事讲个“意头”,猪上杂粥也取了这么个“富贵”名字。 一碗清水样的粥饱不了,再叫一根油条,切成小段,泡在粥里同吃。广州叫油条为“炸面”或“油炸鬼”,40多年前我刚来时就看到了它。近几年游览了许多大小城市,无一例外都发现了油条,它可能成了全国最普及的平民“美食”了。听说上海的有关方面还将烧饼,油条,豆浆列入“早点工程”呢。 几位50年代到过长沙的广州籍老人曾对我盛赞长沙的两样小食:首选米汤泡油条(另有甜酒冲蛋,此处不论)。他们特别爱喝那“米汤”,喝了一碗再一碗,米汤不收钱,不喝白不喝,边说边匝嘴,露出馋模样。 我确实记得那时长沙老街巷的个体油条店,门前煤炉上坐着一口大铁锅,锅里装满了稠白稠白的米汤,炸好的油条浮在上面,食客买一根,连带盛一碗米汤,与干油条同价。米汤香滑鲜糯,胡椒味浓厚,冬天喝下,全身大暖。这种吃油条的独特方法,其他城市如果没有,那就是长沙的专利。可惜没有什么“高雅”名称与及第粥媲美。 今天的长沙已经看不到米汤泡油条了。时代进步,环境改变,那种煮饭先过滤米汤再用甑蒸的传统方法,不论大小饭庄,居民村民,都不再沿用。没有米汤,何以泡油条。(家庭也不再有米汤煮豆腐佬,米汤浆衣,米汤褙衬壳子之类“多余”事业。)令“广佬”“食过返寻味”的米汤泡油条,肯定不会有了。油条呢,50年后还会有吗?
空腹抽血后,从医院出来接近10点,便在小食店叫一份“及第粥”,其实就是猪杂粥。将猪肝,猪心,猪肚,猪腰等“上”杂煮在粥里,配以姜丝,葱花,也还可口。与“上”杂对应的有“下”杂,指猪肺,猪小肠,猪大肠之类,也可配成粥或做成菜,但与“及第粥”无涉。广州人凡事讲个“意头”,猪上杂粥也取了这么个“富贵”名字。
一碗清水样的粥饱不了,再叫一根油条,切成小段,泡在粥里同吃。广州叫油条为“炸面”或“油炸鬼”,40多年前我刚来时就看到了它。近几年游览了许多大小城市,无一例外都发现了油条,它可能成了全国最普及的平民“美食”了。听说上海的有关方面还将烧饼,油条,豆浆列入“早点工程”呢。
几位50年代到过长沙的广州籍老人曾对我盛赞长沙的两样小食:首选米汤泡油条(另有甜酒冲蛋,此处不论)。他们特别爱喝那“米汤”,喝了一碗再一碗,米汤不收钱,不喝白不喝,边说边匝嘴,露出馋模样。
我确实记得那时长沙老街巷的个体油条店,门前煤炉上坐着一口大铁锅,锅里装满了稠白稠白的米汤,炸好的油条浮在上面,食客买一根,连带盛一碗米汤,与干油条同价。米汤香滑鲜糯,胡椒味浓厚,冬天喝下,全身大暖。这种吃油条的独特方法,其他城市如果没有,那就是长沙的专利。可惜没有什么“高雅”名称与及第粥媲美。
今天的长沙已经看不到米汤泡油条了。时代进步,环境改变,那种煮饭先过滤米汤再用甑蒸的传统方法,不论大小饭庄,居民村民,都不再沿用。没有米汤,何以泡油条。(家庭也不再有米汤煮豆腐佬,米汤浆衣,米汤褙衬壳子之类“多余”事业。)令“广佬”“食过返寻味”的米汤泡油条,肯定不会有了。油条呢,50年后还会有吗?
广州人的口味清淡,而且擅长“煲汤”、“煲粥”,尤其对我们老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nb ... 知足长乐 发表于 2011-11-27 05:22
在饮食方面,长沙人是可以学学广州人的。
TOP
知足长乐 当前离线
知足长乐
头衔: 知青元老(知足长乐)
广州人的口味清淡,而且擅长“煲汤”、“煲粥”,尤其对我们老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记得六十年代末我们几个朋友在酒店吃饭后买单,服务員结帐是看菜盘子算价收钱的。我的一个朋友在买单前把一个盘子放到另一个结完帐的餐桌上,也就赖帐了。现在回想起来,五味俱全。啊--海滨倒〔到哪里去〕?落车〔下车〕!还是一样嗎?谢谢隔山兄勾引我对老广州景致的回忆。
广州人执着于广州话,这与过去没有区别。但吃东西想“赖账”却不行了。仍是先吃后付款,但不看盘子数量,而是象火宫殿一样设“食卡”,要一款在卡上记载一款,凭卡最后“买单”。这与那时都是“国营”,现在都是民营也有点关系吧,一笑。
晒晒五十年代老长沙的生活习俗倒蛮有意思的。
谢谢五九版主。五十年代,生活贫穷原始,但也原生态,何况我们那时都还是细伢子,回忆起来确有温馨感。
楼主比我们老长沙,还清楚长沙的特吃;但我好象冒听说过,更冒看见过用米汤泡油条之吃法;也许此吃法还是蛮韵 ... 隐士安 发表于 2011-11-23 21:22
50年代,大约公私合营前吧,到处都有这种吃法,确实韵味。自己搞就难咯。
要得呢 当前离线
头衔: 知青VIP
回复 1# 隔山唱歌
记得六、七十年代到广州时,吃早点时是很贵的〔相对于工资比〕,粥稀饭也,加魚叫魚粥、加肉叫肉粥,加什么叫什么粥是吗?但都带点咸味。但八十年代后到广州就再也没上街吃过早点啦!广州人真行,现在还保有老传统。好象广州的粉制作也有特色,叫法也同粥的叫法一样。如果喝早茶也是很贵的,要的点心也是一个一个小小的。记得六十年代末我们几个朋友在酒店吃饭后买单,服务員结帐是看菜盘子算价收钱的。我的一个朋友在买单前把一个盘子放到另一个结完帐的餐桌上,也就赖帐了。现在回想起来,五味俱全。啊--海滨倒〔到哪里去〕?落车〔下车〕!还是一样嗎?谢谢隔山兄勾引我对老广州景致的回忆。
asd99999 (asd99999(真名:刘志恒))当前离线
下乡十七年的老知青
昵称: asd99999(真名:刘志恒)头衔: 版主(下乡十七年的老知青)
六十岁以上的老长沙应该还记得米汤泡油条、米汤煮豆腐佬,至于米汤浆衣,先要将米汤稀释,主要是浆土白大布的白衬衣,这样显得硬衬些,米汤褙衬壳子是用来做鞋面子的。以前吃面还有很多术语,如“带性干”、“落锅起”、“轻挑”、“重盖”、“双码”、“免码”、“溶牌”、“双油”等等。晒晒五十年代老长沙的生活习俗倒蛮有意思的。
隐士安 (隐士安)当前离线
昵称: 隐士安头衔: 版主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