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毛泽东点评石门二三人

毛泽东点评石门二三人

 

作者:李 飞

原载《新湘评论》(2011年第21期)

 

                    王尔琢.jpg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他是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的王尔琢,曾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19288月,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王尔琢于19031月生于石门县磨市镇官桥村一户商人家庭。1924年经毛泽东复试选拔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底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镇压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屡立战功。

1927年春,王尔琢率部向上海挺进途中,蒋介石派人游说王尔琢,许以军长之职,拉拢他加入国民党。王尔琢坚决予以拒绝,并在获悉蒋介石将下毒手的密令后,带领所部共产党员出走,其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

其间,王尔琢与朱德、陈毅一道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界地,坚持游击战争,最终实现井冈山“朱毛”会师,使中国革命进入大转折。会师后,朱德任红四军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一师师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

 

19287月,湘军两个师围攻井冈山。红四军前委决定由朱德、王尔琢率领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袭击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抄敌人后方,以解井冈山之围。当时,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却在行军路上命令部队到湘南活动,由于二十九团大多数是湘南起义时的战士,这时都有想家情绪,尽管这个命令遭到朱、王的坚决反对,这个团的大多数官兵仍然前往湘南,攻打郴州时几乎全军覆灭。

此时,王尔琢果断将部队统一撤至桂东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823日,赶来接应的毛泽东和王尔琢在桂东会合。一见到王尔琢,毛泽东就紧紧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王尔琢保存了二十八团,功不可没啊。”

重回井冈山途中,在江西崇义县思顺圩的地方,打前卫的二十八团二营长袁崇全率部叛逃,革命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军委多数人主张追歼叛军,王尔琢则认为大部分人是受欺骗所为,“如果内部再打,损失更大。我是他们的团长,还是我亲自去把他们接回来。”结果,825日,追上叛军的王尔琢被袁崇全用枪打下马来。

 

毛泽东听闻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后,一下子泪流满面,当场哽咽道,“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并特别提议择时在宁冈砻市会师广场为王尔琢召开追悼会。

192810月上旬,红四军在会师广场为王尔琢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含悲亲自拟就的挽联挂在追悼大会最醒目的位置:“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视察筹建中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当他发现没有王尔琢的照片时,十分焦急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千方百计征集王尔琢的照片。”

 

20099月,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郑洞国.jpg

毛泽东亲自提议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拜人民为师”,教的就是他!

 

他是国民党投诚将领,毛泽东却亲自提议他担任第一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其后又专门教导他,“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

他是何许人,竟让毛泽东如此另眼相看?

他是郑洞国,生前多次向人讲述那段“拜人民为师”的往事。他说:“从那以后,我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诲,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走上了一条爱国和革命的道路。”

 

郑洞国于19031月出生在石门县磨市镇南岳寺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过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会战、归德战役、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早的、坚定的抗日名将。

辽沈战役时,郑洞国任国民党东北“剿匪”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担负固守长春的任务,后率部投诚。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致东北局的电文中专门指出:“郑洞国为黄埔高级军官,此次又率部投降,应给以礼遇。”

长春起义后,迷茫的郑洞国要来了一部当时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在书中对时局的分析,特别是对国民党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失败原因的分析,在他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境界。他没想到:“毛主席会有这么大的学问!”这部《毛泽东选集》,郑洞国一直随身携带,珍藏至去世。

19508月,郑洞国由东北去上海治病休养,看到整个城市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下井然有序,生气勃勃,人民安居乐业。正如后来他在自传中说的:“在事实面前,我真是叹服了。”从那以后,郑洞国决心加入到新中国建设者的行列中。

 

1954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郑洞国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其间又专门给郑洞国发来了家宴请帖。

那天,毛泽东一见到郑洞国,就迎过来热情地同他握手、寒暄、让座,诙谐地说到,“郑洞国,好响亮的名字哟!”还亲自站起来为他点燃了香烟,这个出乎意料的举止顿时使郑洞国感慨万千,敬意由生。

宾主坐定后,郑洞国问到:“主席,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泽东思考了一会,若有所指地说道,“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了”。

一席话下来,真正卸下了郑洞国思想上的包袱,也使他深受教诲。郑洞国后来始终牢记毛泽东关于拜人民为师的教导,努力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19911月,郑洞国病逝,党中央给予了高规格的追悼仪式。与此同时,在海峡彼岸,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在数百名黄埔系的将领中,他是仅有的两个同被两岸追悼的将领。

 

                    李原慧.jpg

毛泽东亲自为她的武装照题诗,“不爱红妆爱武装”,夸的就是她!

 

毛泽东一生只为6名女性写过诗,其中一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据说最初是写给当时在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工作的李原慧。

李原慧于193410月出生于石门县白云乡樟木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和熏陶。1956年,李原慧进入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经常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直接打交道。在她的印象中,老一辈领导人生活朴素,工作艰苦。

这段时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我国遭遇经济困难,蒋介石欲伺机反攻大陆,形势较为紧张,于是毛泽东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战略方针,要大办民兵师。北京首先响应,成立了首都民兵师、民兵方队。

19597月,李原慧参加了首都民兵方队军事训练,主要是准备建国10周年的庆典检阅。检阅结束后,李原慧兴致勃勃地照了一张全副武装的相片以作纪念。

 

次年,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李原慧等身边工作人员随行。一天,毛泽东同她们聊天,问起李原慧是否参加民兵,当得到肯定答复时,又追问“为什么参加民兵?”李原慧想了想答道,“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李原慧随即拿出此前国庆阅兵时拍的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仔细端详照片,微笑着说:“好啊!是应该训练,既能文又能武”,并若有所思地索要了这张照片。

1961年春,毛泽东回到中南海,翻开李原慧的照片,挥毫写下了著名的《为女民兵题照》诗词,并将之赠送给了李原慧,“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此后,李原慧将这首诗词原稿珍藏至今。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首诗不胫而走,在全国掀起“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时尚潮流,成了青年女性革命化的标志。时至今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仍然富有生命力。

 

 

 

 

 

岁月如梦 理想如画 情思如诗 拼搏如歌

再补充一句;1972年元月主席带病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TOP

回复 18# 九澧山鬼

 

      楚风在社会科学院工作,他的资料信息来源很广,从他的跟帖里总能学到好多知识,他的直言对作者来讲,应该是金玉良言,这对作者是很有帮助的。

TOP

回复 17# 楚风

        谢谢你对第三个人故事的续接,很有史料价值,届时我也转告作者。

     《新湘评论》在全国的政论性综合刊物中总体还是办得比较开放大胆活泼的,文章有分量,刊物的顾问和总编都是高人,不过错误在所难免,甚至有很多不该出现的小的技术性错误,如:在几期刊物里登载同一段文字,让认真读过的读者总以为在读已经读过的期刊。我对《新湘评论》基本每期都看的,看了还是有所受益的。

      不是老太太犯纪律,是写家不经老太太同意随意写字发表,老太太通过亲戚朋友转达了她的不满。当然,也是老太太的一些远房亲戚和朋友们津津乐道说走了嘴说走了样。

岁月如梦 理想如画 情思如诗 拼搏如歌

TOP

回复 16# 九澧山鬼      

 

      写文章出点纰漏,人人都难免。但是发表在省委的刊物《新湘评论》上,不是我们知青网,还是应慎重点好。特别是关系到领袖人物的事,信口开河,容易以讹传讹。

 

       我把第三个人的故事续一下:江青看到了毛泽东给李原慧的照片题诗,就想到拿去发表。但一想这是写给李原慧个人的,发表不合适;犹豫间她突然在某一画报上看到有一幅海岛女民兵的集体巡逻照,便灵机一动将毛诗置于此照片之上,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该诗立马传播到全国。搞得全国人民都以为毛主席是为海岛女民兵题的诗,此后不少女孩子出生,其父母都爱以“英姿”、“奇志”、“爱武”冠名而赶时髦。所以现在搞人口普查,这样名字的60后不知多少。

    就在中国大陆对这首诗一片喊好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先生读到了此诗。他很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一首诗里出现两个‘爱’字,算怎么回事?”——也是一说。

       九澧兄讲得对,这位老太太确有点犯纪律。

TOP

回复 14# 楚风 我查了一下,作者是一位年轻人,难得他有对老一辈的感情写此文章,年轻人出于对家乡对前辈感情,致使文章出现纰漏,有机会我会转告作者。文章对第三位的经历揭秘也只是家乡人喜欢津津乐道,但那位老太太对公开刊载她过去鲜为人知的事情,也是颇有微词的,因为不符合中央对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员的纪律规定。
岁月如梦 理想如画 情思如诗 拼搏如歌

TOP

回复 7# 布谷催春 是的,毛泽东甚至为任弼时扶过灵柩,任弼时1934、1935年在领导红二六军团期间,也在石门呆过的。毛泽东一定也参加过其他的人的追悼会。作者掌握史料局限,文章有些绝对化了。
岁月如梦 理想如画 情思如诗 拼搏如歌

TOP

   

   “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建议该作者写以后文章讲历史的时候,也稍微作点考证。

    任弼时,有网友讲了就不提了。“国际悲歌歌一曲”讲的是谁?——黄公略。毛泽东亲作挽联的还有延安的时候的晋军将领、后入共产党的续范亭,林彪的堂兄、著名共产党员林育英——又名张浩,毛不仅出席追悼会,还亲自为其抬灵柩。

    肯定还不止这些。

 

    该帖讲的前两位可以算名人,第三位恐怕谈不上。领袖一时兴起,在照片上写几句话,作为长期在身边工作人员来说,又算什么点评?

TOP

这是石门人的骄傲!共和国忘不了他们!谢谢九版!

TOP

回复 11# 海底刺深 石门出英雄!敬佩!

TOP

       石门出英才;石门出人才……

TOP

石门出英才;石门出人才……

TOP

 

——真不知石门这方热土,还和毛泽东有这多关联哦!

    谢谢山鬼君百忙中送来的这些史料!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TOP

现代人还有谁知道那个岁月中火热的爱国之情呢! 林开心 发表于 2011-11-21 17:31

 

 

    现在大多数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若征兵打仗,难哟!

TOP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应该是4人任弼时逝世的追悼会上主席、朱德、少奇、周总理当年亲自护灵(任弼时纪念馆有保存照片)

TOP

给咱的感觉是:小人物的出名,是借大人物的关照...
另类人生

TOP

回复 1# 九澧山鬼

 

 

好文,感动! 可惜字太小..

揉动琴弦,情随波涌,无边的思绪 缠绵如梦

TOP

   谢谢九澧山鬼版主的转帖,让我了解了更多家乡的历史人物!

1104030927a2830bd39c9587db.gif

TOP

谢谢山兄好帖介绍!三人事迹令人感慨不已。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现代人还有谁知道那个岁月中火热的爱国之情呢!
ww.qltgmo.com www.xupashou.com
www.jmsiwa.com www.demeien315.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