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遥远他乡的祝愿
-----为衡阳市图书馆建馆90周年而作
杨 安
上世纪80年代,我离开工作过多年的衡阳市图书馆,调往外省市工作。光阴似苒,物转星移,此一去不觉已是20多年了。
值此建馆90周年庆典之际,南望衡云,感慨良深,因成此文,遥寄我对魂牵梦绕的故土和家乡图书馆的些许祝愿。
让昔日衡阳市图书馆的风光再现
记忆中文革末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图书馆,曾是市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1974年,本馆从岳屏公园迁移到了比原来面积大几倍的先锋路49号新址。先锋路,原名是吴三桂筑坛称帝、建都衡州时命名的学宫路。学宫路,一个多有书卷气的古代街名!300年过去了,如此斯文之地,依然是全市最为宁静、安适且绿荫浓浓的美丽街衢。
新迁之馆有宽敞的前后大院,整洁的新旧馆舍,绵长的橱窗围墙,有鸟语,有花香,更有那四季飘溢的书香……。那是时局抢攘、财政窘迫的年代,却是令人难忘的图书馆黄金时期。在文革后全民渴求知识的岁月里,常年入馆人流穿梭不息,人们会为办一张借书证争先恐后把桌椅挤倒,每天开馆大闸门打开时读者也都是蜂拥而入,图书采购经费连年增加以致采编部工作忙翻了天,基层图书馆(室)辅导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大楼里大院内各类学术讲座和寓教于乐活动也是叠相纷呈……
尤可记述的是,新馆址竟是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市委书记住所的一个大院,以及民国时期市参议会议事厅礼堂、“民主大厦”即办公楼所在的两大块风水宝地,整体地腾将了出来。而在其后几年中,市里又陆续拨付巨款,增建了大型书库、阅览大楼和宿舍大楼……,其馆藏之丰,也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名列第二。
在兴建阅览大楼时,有个我亲历的小插曲。某一日,陈馆长对本与基建无关的我说:“如果碰到敏之市长,你帮馆里催催阅览大楼的工程款吧,我们几个找了这个又找那个,老是拨不下来!”为此第二天我也便找机会去“碰”了。见面后杨市长正忙,还没待我把话说完,他就好似敷衍地说了一句“知道了”,便张罗别的事去了。我悻悻而归。
渠料两天后,拨款竟然下来了。这事办得真有点不可思议的轻巧-----轻巧得不久前我在北京跟当年命我去“碰”的年届8旬的老馆长提及此事,他竟没买我的帐,笑说一时想不起了。当年我想也许正好碰到市长有什么好事心情好,碰巧让我们碰了个好运,也就未作他想了。
20多年过去了,近年来我陆续收到由长沙捎来的这位白发老市长亲笔签赠的六七部著作-----这是他从省部级高位离休后,年复一年的笔耕成果。从其自述中,我才知道这是一位终身爱读书并受益于图书馆的人,也才弄明白为何当年他对图书馆建设如此不轻忽不怠慢,且在他的人生驿站中留下了如此大手笔-----当年的阅览大楼可是市里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呢。这位早年南下时才15岁的初中肄业生,因了书的滋养,自然也因了图书馆的赐予,在晚年竟成了一名以著作传世且将影响久远的学问家、思想家。
我不禁为之感叹,我们共和国,我们人民,多么需要这样重视图书馆事业的政治家和当权者啊。
同时,近年来我也有幸注视到,上溯民国时期,我们的先贤-----衡阳的乡绅名儒、地方政要,莫不戮力以推动图书馆事业为己任,且留下了历史的足痕。
史料记载,江东岸书香世家我的杨氏族人杨棨,“民国9年(1921),筹捐巨资,创建衡阳首家图书馆”(《锦绣珠晖》---杨家花园史话,页151)。算算距今也正巧是90年了。虽不知这是否与衡阳市图书馆史有关,但至少是可让治史者用春秋之笔记载下来的尊崇知识、传播文明的社会共识和历史盛举。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以民间之力,筹捐巨资,创建图书馆,那是多么值得缅怀的渐行渐远的民国风范。
让我们再检出几份民国资料来看看。
史料显示,在1944年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之后,全市公私建筑荡然无存,这座与重庆、昆明并称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变成了一座仅存5幢完整房屋的废墟;抗战胜利后,继以旱魃肆虐,饥民载道,饿殍遍野,中央社为此向世人发布了“衡阳灾情,世界第一”的电讯。在中央政府和联合国远东18盟国急如星火的救援下,刚刚渡过了生死之关的城市,百废待兴,万事待举,就立即将筹建被毁于战火的衡阳图书馆排入了首要的议事日程。
民国36年6月25日,《大华晚报》刊载题为《衡图书馆积极筹备进行》的报道称:衡阳图书馆,原以图书遭寇乱播迁,散失殆尽,故鼎新事繁任重,在馆长未产生前,市县政府遴聘设计委员,合组设计委员会,执行馆务,并着手筹建馆舍,开始清理接收图籍。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工作是与中外瞩目的“面子工程”-----筹建中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之纪念碑亭同步进行的。在本日同一版面上,就同时刊载了先父杨晓麓主持召开抗战纪念城奠基典礼筹委会的新闻。
另有一则报载以大书法家、文献委员姚尊等一群名儒耆宿发起恢复建设衡阳图书馆的更早些的新闻,因本文交稿甚急,不及检出细述。
还有一份先父的珍贵手稿,也凸显了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建设的共识。这是一份先父率领请愿团晋京请建抗战纪念城时,第二次面谒蒋介石所呈交的《衡阳抗战纪念城建设纲要》。
该纲要在首列恢复建设城市道路(含下水道)、桥梁等基础工程,以及建设抗战纪念城的标识性建筑-----纪念碑亭之后,接下来第一项就是建筑图书馆。其后依次排列的文化、经济、民生、教育、政治、航空等复兴工程是:博物馆(陈列战利品)、公园、医院、卫生所、动物园、体育场馆、军民阵亡纪念塔、忠烈祠,以及工业区、新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示范农场、学校、市政府、参议会、法院、各机关,监狱、机场……。
此外,在另一份详细规划中,还述及“图书馆、博物院拟暂各设一所,徐图扩充”,可见还有更多的扩充社区图书馆的愿景。
近20年来,衡阳市图书馆一直在被冷落的漫漫长夜中煎熬。从外表而言,因为开辟了一条闹哄哄的南北大道,切去了馆址的一大半,昔日的院坪和部分建筑完全消失,以致幸存的馆舍局促一隅,不得施展;从内部而言,据说常年图书采购和事业发展经费只是杯水车薪,近年拨付虽有所增加,仍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快速成长的步伐。20余年间我回过几次衡阳,睹物思往,惟有叹惜,因之近馆情怯,情何以堪。
近20年来,城市各项建设事业与时俱进,而市图书馆却今不如昔。但见过去历届历任当政者纷纷热衷于各类大型“面子工程”,却不见有人去做一件更为实在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面子工程”------新建一个相映辉照的大型公众图书馆。
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有太多新建公共图书馆其规模和设施不亚于政府楼宇。在我居住、游历过的加拿大、欧美等国家城市,更是如此。可喜的是,传闻本届市领导已有择址建馆之议。让我们翘首以待,一座与“湖南第一人口特大都市”(见自省政府官网)相匹配的现代化的衡阳市图书馆大型建筑群,以傲视三湘之姿,早日呈现于雁峰之麓,蒸湘之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