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摘自大众医学> 认识常见的心身疾病:糖尿病 .

认识常见的心身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除了糖以外,还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异常。久病可以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能会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分泌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全世界约有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在我国,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心身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人的性格、应对问题的方式、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对生活事件与糖尿病起病关系的调查是开展得最早的对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研究。有人将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后发现,糖尿病患者双亲去世和家庭破裂的严重生活事件远远多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而且77%的这类严重生活事件都发生在糖尿病发病前。此外,有研究显示,离婚、失业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有资料表明,美国黑人中死于糖尿病的人比白人高一倍多。原因就在于政治上受到歧视,生活上动荡不安,使黑人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比白人更多。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生活事件与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也密切相关,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治疗药物不变的情况下,会因为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而使病情在一夜之间迅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另有研究证实,安定的情绪常常可以使糖尿病病情缓解,而忧郁、紧张和悲愤等情绪则常常导致病情加剧或恶化。

    另外,心理应激也可以使正常人显示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与糖尿病人不同的是,正常人在应激过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而糖尿病病人则很难做到。心理应激并非直接影响疾病,它是否影响人的心身健康,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往往受个体认知评估和人格等中介因素的制约。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他们也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这些人格特点当时被称作“糖尿病人格”。

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和心理因素有关,同时,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目前,糖尿病还没有病因疗法,必须长期对症治疗,并发症多,有时甚至可能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和昏迷,而且病情易波动,且造成波动的因素太多,常常令病人感到防不胜防。凡此种种,都会让患者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青少年发作的糖尿病病情更易波动,对饮食和药物治疗的要求特别严格。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青少年病人往往更难以适应糖尿病所带来的变化。身患糖尿病,影响了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阻碍了他们完成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正因为如此,在青少年期发作糖尿病的病人中常常可以见到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的情绪反应,也能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

    成年期发病者的心理反应的性质、强度和持久性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既往的健康状况、生活经历、社会支持、对疾病的认识和对预后的评估以及应对能力和性格等。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由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易于发生波动,所以病人的应对努力和预防病情波动的措施不一定总是导致病情稳定或好转。在这些情况下,病人就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相关。

    糖尿病人长期的消极情绪反应不仅会损害病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可以经由心理生理反应反过来影响糖尿病人的病情和康复。研究表明,长期抑郁的病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可进一步减少,葡萄糖利用曲线进一步下降。

    健康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调整压力,要知道,健康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紧张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不利的影响,而使紧张程度降低的方法则对代谢控制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心理学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进行松弛治疗。大多数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通过松弛训练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糖耐量明显改善,外周循环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自身也应该进行心理调适,这十分有助于控制病情。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疾病的关键所在。另外,也要特别注意消除抑郁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