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洱海(大理五日之二)
五年前我们游过洱海,记得坐游船,船上看了白族歌舞,吃了白族的三道茶,还登了一个小岛,看了一尊巨大的汉白玉(白色的大理石?)观音像,至于洱海本身,倒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也许,这是因为当年下乡,坐船往返于洞庭湖的次数太多,于洱海的浩瀚便无久远的新鲜感了。
这次刚到大理,先行者远足便预先发来了短信,说洱海旁的才村码头极好,不可不游。于是,在大理古城吃完午饭出来,我们就直奔才村码头去了。才村,是依苍山而伴洱海的一个小村落,也是坐船游洱海的一个点,码头的左边是新建的供游人吃饭购物的新街,右边则是自然生态园,我们没坐游船,径直便往右拐了。进了生态园,迎面便是一片沿水滨生长的高高的柳树,树下是坑坑洼洼的尚待修整的泥路,东一块西一块的卵石到处都是,洱海敞露着胸怀,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水边,村民在捞野生的小菱角(就是洞庭湖区称之为“铁菱角”的那种),小孩光着屁股,一群一群地在浅水中嬉戏……毫无雕饰,一派自然天成景象。大理的正午,太阳也够毒辣的,白亮亮地晒得人头皮发炸,然而柳林中却浓荫遍地,凉爽宜人,再加上湖风习习,真是别一神仙境界。我们各自选了块石头坐下,静静地看着在白得耀眼的云山、蓝得醉人的天宇下静卧的洱海,吹拂着略带洱海水腥味的微风,静听着洱海的微波在一浪一浪地轻拍着,真有点不忍离去的感觉……再往前走,便是一条已经修整的游道,游道从一片芦苇丛中穿过,左边是洱海,右边是一片荷塘。可惜的是,村民和游人大概都没太看重这片芦苇,芦苇折损严重,想找一丛形态较为优美点的,都很困难。游道不长,再走,就无路可行了。我们转入小路,走进了才村老街,女同胞坐在村中一祠堂的树下休息,我们便继续往里边深入,看到了村里的古庙旧屋、劳作的村民、树下歇息的老人……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村边,被一泓碧水隔断了道路,再加上相机照得没电了,才悻悻地走了回来。
远足的短信还说,下关的洱海公园也是个观洱海的极好去处,于是,我们在第二天上午也去了。在公园的山上观洱海,与在苍山上在码头边看洱海,景象果然不同:洱海一碧万顷,一直延伸到天际,快艇从海面上滑过,漾起了一道道碧痕,天光云影倒映海面,奇幻莫测,瑰丽已极……从公园后门的一道石阶梯下去,便到了洱海边上,那里有一尊洱海渔女的雕像,为白族女子,白石雕成,肩膀扁担上挑着几尾鱼,线条极柔美,与珠海的渔女雕像味道迥异。这里也是个码头,有游船的。
从苍山上远望,在公园里中观,在生态园近翫,与洱海如此亲近地接触,如果不是自由行,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了。
这是洱海生态园的入口。
坐在柳荫之下,吹着爽爽的凉风,看着这神话般景致,神仙也不过如此啊!
这里就是柳林与游道的分界。
游道两旁有茂密的芦苇,但折断的为多,故造型都不太好。最后一张,是游道右边的荷塘。
才村老街里边的一株老树,看,有多粗!
才村的祠堂,看样子像新修的。因为刚过了盂兰盆节(即七月十五烧包节),祠堂的楹柱上祭祀的白对联还保存着。
村中的一座古楼,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从楼上匾额的题字来看,好像是坊门。
坐在屋檐下歇息的两位老人。
白日杲杲,晒得我们头皮发痛,而这位外国姑娘却毫无遮盖地坐在一条水泥栈道上画速写。我给她拍照,她得意地将她的作品拿给我们看。
洱海公园的山顶上,安乡版块的沙局长正在拍洱海,小草在旁边撑着伞,保证沙局对光准确。
天光云影共徘徊。
从洱海公园后门的这条石阶梯下去,就到了洱海边,阶梯极高极陡。最后一张便是洱海渔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