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纪实:芷江风雨桥
一笑了之文并摄影
(本文图依法享有附于其上的著作权益,非经授权,请勿采用)
年轻的时候,喜欢往西部跑,拍了那些寺庙大山的照片后,也确实感动过一阵,可细细品味,却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为什么?推敲起来,是自己所受到的教育,不能融入到那样环境中的缘故。其实艺术并不需要太多的感动和张扬,虽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在激情下创作完成的,但激情后面有着长期功底的支撑。而那种熟悉氛围中用心把玩,得到的会心会意的陶醉,正是个人功底形成的强大基础。
我喜欢家乡的掌故,醉心湖南的山水,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了解湖南人性格中的执着、霸蛮,却又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产生的根基,愚以为,不能不去湘西。而去湘西,又以到湖南怀化地区为上。
主要因为战乱,湖南人口来源历史上变化非常大,湘中湘北一带人口变迁更是惊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地域,能查出十代以上在本地生长的先人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如毛泽东祖先来自江西等等。而湘西类似情况却不多见。绵绵大山阻断了连连战火的蔓延,剽悍的民风,对故土的顽强守卫,古老的湘西民族家家都有部延续若干代的族谱。几千年来,他们繁衍生息劳作在这块土地上,文化传统,民俗民风一路传承。
去湘西,有两处地方不能不走,一是芷江的风雨桥,二是洪江的古商城。
人们到芷江看桥,以为县城那座龙津桥就是代表,其实那座桥在做工、形式等方面都无可挑剔地秉承了传统工艺的神韵,但那是件赝品,真正的侗家风雨桥,只有在山寨中才可以看到。围山而居的侗族先民多将寨子安置在长流不息的溪水之旁,大山之中的先民,对水的认识,跟平原上的人只知道行舟浆洗不同。他们多侧重对水力的利用。舂米,灌溉、榨油、运输等等,凡是可以借助水利进行的,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由此水在侗家人的心目中,有如皇家公主一般珍贵。水是流动的,为了不让流走的水,带去家族的企盼,侗家人大都在寨子的前面修建一座寓意拦住风水的桥。侗族的风雨桥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效果,有些地方的桥,基本不走人。不走人的桥,并不会闲置。每遇村寨有要经全体村民讨论的大事,风雨桥便成了议事的地方。就我的了解,风雨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拦住风水不外流;2、村民议事开会集中的地方。还有一个效用,那就是当村里有人猎获了大型野兽的时候,全村人会欢天喜地地在风雨桥上摆开龙门——歌声鼓声吆喝声,和着香喷喷的米酒火辣辣的佳肴响彻云天。
侗家人总会找出很多的例子告诉你,风雨桥确实有拦住风水不外流的功效,曾有朋友指着龙津桥对我说:没有盖起这桥以前,芷江的经济老是上不去,桥修好后,经济已经翻了几个番。面对热情的老乡,我不忍与其辩驳,你也拦住了风水,我也拦住了风水,没有了流通,经济能发展么?
了解湘西,首先从桥看起。它在承载压在身上的各种负荷的同时,也把几千年的历史一并保留了下来……
芷江龙津桥日落
阿哥阿妹情义长,好像流水日夜响。传统的侗家男女可没有歌词中这样浪漫。虽然有山歌对唱,那可是在传统节日众目睽睽之下才有的机会。媒妁之言一直是男男女女婚配的正道。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改观,出门读书、打工的年轻人将城里那些怪怪的亲昵动作,如约会啊、牵手啊、接吻啊等等、等等,都带了回来。县城新立的这座仿古八角楼,正好给热恋中的男女提供了耳鬓厮磨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