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说说旧体诗

这是一位朋友建议我写的。他要我说说旧体诗创作的心得。我来说心得是并不合适的,因为我写得太少,心得也就少。但这位朋友是我尊敬的,他交下任务,我尽力试试。也许因为我说大队部的七律《中秋节》好,他要问个所以然。我说,好就好在大队部的《中秋节》,写着自己的生活。

最近见有朋友在说平平仄仄的事,这是好。做旧体诗完全不顾格律要不得。几十年了,总有人以创新、改革做帽子而不顾格律,不见有成功的。原因简单,其他体裁多的是,你既不讲格律就莫往这里头钻。但不要把格律看得至高神圣,“有诗”才是重要的。“我去前头买盒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标准得很,却与诗无关;《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之首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若说平仄,是“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莫说第一句有大毛病,第三句可说是太没边了。泥于格律的朋友可以想想这事。这不是孤例,有心的朋友不用费大力气找得出一大堆。

可见,诗,真诗,才是评判的准尺。

旧体诗因为有格律包装,伪诗容易混珠。

有时候,几句合格律的话(不是诗),配上几句妙语,整首就成了诗,这是旧体诗的一个现象。比如薛道衡做人日诗,开头两句是“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听的人就嗤之以鼻,说这是什么狗屁?哪个说这家伙会做诗!到他说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就有“名下固无虚士”的赞叹了。

我是把旧体诗叫做“中国诗”的,像京剧叫“中国歌剧”一样;也像“中国画”一样。难得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地叫。包括词,我都叫“中国诗”。近体和词都有格律。做旧体诗(一般指古风、近体、词)不懂格律不行,以为懂格律了就能作诗是误解。“格律”在“学问”这一块。王力就不会作诗。他并非没有写过诗,沈君逸先生就说过:“王了一的诗要不得。”可见学问与诗不在同一领域。

五四以来,旧体诗被边缘化。唐诗宋词是瑰宝,今天再用为主流文学形式已缺乏社会基础。因为既然是文学,毕竟要反映现实。这种体裁,连一个现代词汇都装不下。比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就装不下。新诗就不怕,散文、小说更加游刃有余。

但我们还是要做。我们喜欢它。马凯以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的身份大力提倡写旧体诗,这会有些影响。尤其,会有一批官员要学了。这也好,毕竟是国粹。说起“国粹”,又怕鲁迅来。先不管鲁迅,我们做我们的。

所以,如果把它看成是文学,就要写生活写思想,都要是自己的。要说活人的话。莫说死人子话。有些人写旧体诗生怕不“文”,写出来别人看不懂,或者念起来费劲。这都不好。其实唐宋名句,都是明白如口语的。有些人偏没留意到。你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哪句不好懂?为什么我们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比唐宋人的作品还拗口?

这样一说,又莫以为入诗,语言可不讲究。既是文学,就得要用文学语言。俚语方言非不可用,确实要搭配得当。通篇方言土话,只会降低诗文品格。莫说作诗,就是散文小说也一样。长沙何立伟,做文章一口长沙话。但他用得精当,不但不觉其鄙俗,反倒是韵味悠长。从前有穷秀才,大雪天睡觉,穿一件单衣,上面盖一件蓑衣,蓑衣上面盖一个簸箕。他吟诗道:“雪子纷纷打簸箕,簸箕底下有蓑衣。余穷尚有三层盖,苦得穷人盖么哩?”这是用得好的。但慎学,易流于油。

    新文化运动伊始,就有关于旧体诗怎样改造的思考。我记得胡适之写过一首《如梦令》,是写一对恋人的一问一答:

 

                      天上云开月破,

                      照着我们两个。

                      记得去年时,

                      为甚闭门相躲?

 

                      谁躲? 

                      谁躲?

                      那是去年的我!

 

    这是一种试验,还是讲格律的。自聂绀弩的《三草集》一出,人们发现,这位前辈为旧体诗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诸君畅谈学习旧体诗词的心得,并大发感慨;十分热闹。我静观不语,只做点实事算了。

TOP

回复 46# 白象小子

 

   好的主贴往往将好的跟帖牵连起来,这就使我们格外注意。比如先生的这个跟帖。我家附近有个楼盘,他的宣传广告很伟岸:托斯卡纳,习惯被仰望。“仰望”这个词很漂亮,位置很好,姿态也好,不卑不亢的。我记得陈先生用来回过夏悸姐的帖子,我也拿来用在这儿:仰望此组帖子的诸君。

TOP

回复 42# 陈善壎

 

回复 39# 婉秋

 

 

婉秋你好!这是闲扯,莫当真。

 
   我们虽然在扯谈,却是在码字,笔墨口水。但也可以看得到发言者的风范。我观陈先生,虽然腹有诗书,但却是盖犹不及,唯恐人说“俨然的”,是也不是?我想起我当年工作时,除了在学校,就不喜听人称老师。学生只要从我手里毕业,我就不再留书面的东西给他们。就是平日里与人扯谈牵涉到学问的事,也不以学问冠之,只说好玩。这个留后路的习惯不知什么事始作俑的,至少是不自信的表现吧?但我仍认为,不自信总比盲目尊大好为人师好那么一点点是么?
   陈先生那样深邃瑰丽的文章与这样谦逊沉稳的为人,给我们的教益就不言而喻了。虽说陈大哥让婉秋姐莫当真,但当真的又岂止婉秋姐一人?

TOP

回复 38# 大队部

 

     现代人写诗词在格律的框架中重在语言的新鲜生动。旧味的词语最好少用,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这类的意象已经腻味了;生僻的词最好不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很容易阻断读者欣赏的过程。去掉了这些,就是人称的“去蔽”,在诗词就是要用干净的清楚的文字。

 

    大老兄是注重传统又讲求创新的,这是值得学习的态度。不惟写诗如此,写散文也如此,说话也如此。没有比语言中的拾人牙慧更让人生厌的。至于生僻那就是有不让人读的意思了。新鲜生动不能凭空产生,鲁迅先生打的画鬼的比方有点意思,鬼不外乎人的样子,只是多几颗獠牙或者颈子长些罢了。新鲜的语言还必须在传统的有生命的语汇里产生,使读者能接受又合乎实情,生造不来的。

TOP

读善壎老师文受益非浅,亦有同感。我以为不管新诗旧诗固然都要讲格律、讲音韵,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境。所谓诗情画意,我以为是讲当我们读一首诗时,不知不觉眼前就出现了一幅画,或山水,或人物,或场景。让你流连忘返,感同身受,这便是意境!意境的高低决定诗的品位。古今中外,新诗旧诗概莫能外。格律、音韵是诗的骨骼,而意境是诗的灵魂。格律、音韵通过训练都可以很好掌握,而意境的提高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天赋。所以诗人人能写,而伟大的诗人却凤毛麟角。

TOP

读善壎老师文受益非浅,亦有同感。我以为不管新诗旧诗固然都要讲格律、讲音韵,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当我们读一首诗时,不知不觉眼前就出现了一幅画,或山水,或人物,或场景。让你流连忘返,感同身受,这便是意境!意境的高低决定诗的品位。古今中外,新诗旧诗概莫能外。格律、音韵是诗的骨骼,而意境是诗的灵魂。格律、音韵通过训练都可以很好掌握,而意境的提高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天赋。所以诗人人能写,而伟大的诗人却凤毛麟角。这是我读善壎老师文章的一点感受。谢谢善壎老师指教。

TOP

善壎兄的好文!俗话说:“诗情画意”,我也认为,不管甚么体裁的诗,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即诗意,不管甚么样式的画,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境,即画意。比如中国画不能没有用筆,用墨,。但如果只有笔墨而没有意境这决不是好国画。当然,完全没有筆墨,也就不能称为中国画了。这正如旧体诗,完全没有格律平仄,也就不能称旧体诗了。多年来,中国画也有很大创新,创新才有活力。我力举中国画要与时俱进。但中国画不管怎样创新,我认为最起码要用中国老祖宗创造的毛筆、墨、宣纸来画。

TOP

回复 41# 大卫王

 

大卫王兄您好!您太谦虚。几个人扯谈,说说罢了。谢谢您!

TOP

回复 39# 婉秋

 

 

婉秋你好!这是闲扯,莫当真。

TOP

 

      看了前面各位楼主的谈诗论词,受益匪浅。我好似在老年大学上了一堂中国古典文学课。

TOP

回复 38# 大队部

 

 

 

     大队部兄又说了许多中肯的话。关于用词遣句的意见很有见地。不过兄的“所以谈诗词写作首先是已经预拟了写作者早已具备了成熟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需要解决的是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及如何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正好与我相反,我的前提是“默认读者已具备旧体诗的写作规则的知识”。前提不同,所谈重点就不同,并没有分歧。兄文中有“现代人写诗词仅仅是游戏吗?如果是,那真的叫人悲哀了。”我希望不是我说“旧体诗易流于游戏”的误解。用旧体诗做游戏,今人不是古人的对手。聂绀弩、李锐、杨宪益、邵燕祥从没有用旧体诗做过游戏,全是血泪文字。

      我希望朋友们不要跟这帖了,让它沉下去。不然我不回礼不礼貌,回礼又会提上此帖。本意不过是找个话题热闹的。

 

TOP

我看得一头雾水哟~~ 善壎兄也~~

 

俺得去上几年老年大学才行了

TOP

      做诗词肯定是有内容的,不论是情感、思想,都是作者的题中之义。尤其是知青做诗词,悲歌慷慨的多,无病呻吟的少。但对于做诗词而言,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种类之一,是有品级、文野、高下之分的,否则个个都是诗人艺术家了。最好的作品应该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融合。 所以谈诗词写作首先是已经预拟了写作者早已具备了成熟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需要解决的是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及如何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前者也不仅仅是掌握格律知识,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的审美趣向如何在诗词写作上的体现。 现代人写诗词在格律的框架中重在语言的新鲜生动。旧味的词语最好少用,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这类的意象已经腻味了;生僻的词最好不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很容易阻断读者欣赏的过程。去掉了这些,就是人称的“去蔽”,在诗词就是要用干净的清楚的文字。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旧词语放到一个新的语境里去,经过新的组合,也会变成活的语言。

      古人作诗词大都是奔着文以载道去的,这是诗人们的“底事”。现代人写诗词仅仅是游戏吗?如果是,那真的叫人悲哀了。我们还是要鼓吹时代精神的;但诗词也应该写得好一些才是。

TOP

回复 27# 大队部 为什么很多人反对诗词格律呢?我想主要还是觉得难。是真的很难吗?不是的。我一个初中毕业生文革那年拿了一本薄薄的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看了几天就学着做诗词。后来书也丢掉了,到农村凭那点知识也写了几十篇诗词。其实格律真的不难。格律诗的确是国粹……

 

大队部说得好。是这样的,不难。私塾先生教书那阵,什么平平仄仄、平上去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都是小孩子七八岁学的功课,不是什么大学问。新学了,学堂里不教这些,以至今天许多人不甚了了。湖知网精于此道的老师多,就近请教,更容易补这一课。

TOP

回复 33# 蓦然回首 写旧体诗词能做到遵格律不拘泥拗口能表达意境就很不错了!

 

很精辟的大实话。

TOP

回复 31# 再上八景山

旧体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它要体现的关键是诗人意境。

 

再上八景山提出“意境”是关键,这是不会有人反对的。关键还在做不做得出有意境的诗。

 

TOP

回复 29# 艾木地

 

                            

              心中要有诗意,文字莫做游戏。

 

              情感自然流露,当是好诗无疑。

 

       艾木地兄这四句话,是作诗的原则了。“文字莫做游戏”一句,对文字抱严肃态度,是很值得尊敬的,这是对有心文学者而言。但旧体诗却容易流于游戏,以炫技为宗旨,也是很好玩的。当然是文人的玩法。不过李白杜甫他们玩心不重,多是后人搞出的名堂。我们苦了一辈子,大家玩玩,找个方式玩玩,只要快乐就好。并且玩文字游戏,也能对文字能力有培养,自己不把它当做文学就是。对于并不是玩的人,他一定不会“游戏”,真正重要的,是“心中要有诗意”和“情感自然流露”。尤其要“自然”!我觉得艾木地兄四句,已是很全面的了。

 

 

TOP

非常喜欢这样的讨论。写旧体诗词能做到遵格律不拘泥拗口能表达意境就很不错了!

TOP

这三联 : “红浮一盏浓胜血,杨柳依依月不圆。” “雪任性情挥洒够,地将清白玷污完。” “人谓天干无露水,缘何老泪易轻弹。” 红浮滴滴浓于血,杨柳依依未了情。雪任性情迎面盖,地将清白尽囊收。俗谓天干无露水,缘何人老泪轻弹。” 献丒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