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声开始弥漫、大地呈现金黄之时,我陪同父母畅游了心仪已久的江南,领略了“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的美景。江南的水是温柔的,水中的乌篷船也透着诗意,水上玲珑精致的小桥,掩映在垂柳之间,像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微风吹来,水面微波粼粼,岸边杨柳依依,远处传来的娇柔越曲声更赋予了这仙境一种灵气。这千百年来世人无限景仰、受到文人墨客宠爱的人间美景,唤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我的故乡是“长在深山人未识”的一个湘西小镇洪江,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山城,经千年风雨、浮华仍在,山城虽小却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在我的印象里,它总是沉静的依偎在大山的怀抱中,依山而逶迤前行的巫水和沅水,在山的一角汇合,滔滔而去直奔洞庭。大山因水的滋润,苍翠欲滴、生机勃勃;水因山的呵护,妩媚空灵、娇柔多姿。 当晨曦撕开雾霾,天际显露出第一抹亮色,山城便从寂静中苏醒。登高远眺,头顶是像被水洗过的一样晶莹透亮,等待着云朵来装点的蓝天;脚下是连着天边的绮丽云海,轻风起处,云海翻涌,波涛中的峰峦时隐时现宛若舟揖随波荡漾。“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缕缕炊烟袅袅在山间升起,半山腰飘动的白云间隐约显露出寺庙的一角,围绕寺庙的一片片翠绿的茶园,此刻安静地隐没在云蒸雾驰之间;树林里不知名的小鸟开始不停的鸣唱,树底下茂密草丛里小虫子忙着呼应,山泉的涓涓细流绕过草丛与树木流向飘渺的云雾深处。 巫水和沅水像缎子一般的水面上云雾轻抚、朦胧如烟,停泊在江边的帆船也在这云雾中随风起舞;岸边一排排吊脚楼临水而立,在缭绕的云雾中隐隐约约,犹如天上的街市;对岸蜿蜒起伏的山峰像美女出浴般清新脱俗,连接两岸的是一座浮桥,木制的桥身透着湘西独有的特色,此时也隐约在这如烟的意境之中。慢慢升起的太阳,将山城轻盈飘逸的云裳慢慢蜕去,向高处汇成大团的云浪,生发蒸腾、顺山势向上涌流,形成壮观的云海潮,山城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沿江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渔家将新鲜的鱼虾,小螺搬上了码头,附近的农家也将自家的农副产品运到了集市,沿着码头的摊贩市场实际上就是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小街,约一里长的街边都是商铺和小作坊,家庭主妇们早早就来到这里选购一天的所需。最繁忙的要数那些从船上下来的生意人,他们忙着在这里卸货装船。这一刻,马车、板车川流不息,小贩的叫卖声、赶车的吆喝声、马蹄声、货船起帆桅杆的吱嘎声、纤夫的号子声不绝于耳。小街人头攒动,码头装卸繁忙,江面上船儿如织。山城虽养在深山却尽显繁华且有着千年古韵,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有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戏院、烟馆等380多栋古建筑,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高高的围墙里面是两层的木屋,成环形而立,二楼的窗户向着天井,门朝厅堂,这便是罕见的古建筑“高墙深宅窨子屋。”城窄人众,在这巨大的古建筑群里,有七冲八巷九条街,顺山势而建,所有码头与冲巷全是青石板铺就,整个山城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洪江盛产红油,木材,瓷器,松香,白蜡。用船运往上海,发往世界各地。由于运输主要靠水运,来此的商船众多,往来如织、浩大壮观。一艘船便有纤夫二三十人,最多可达六十余人。因公路不发达,街上没有汽车,行人都以步行为主,有赶马车的,也有骑马的。每逢初一、十五,山中的寺庙算是最热闹的场所了,大人们拜佛求福,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一顿僧人们制作的斋饭,品一杯庙里的清茶,将福分带回家。 山中的气象瞬息万变,当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刚才还是白色的云彩便随着雷声翻滚,遮住了山峰,顺沟壑倾泻而下犹如瀑布一般。下雨了,山城笼罩在烟雨之中,一切都寂静下来,只有雨声,雨击打屋瓦的声音、击打船上桅杆的声音,雨落在树梢、小草上、青石板上、江面上的声音,雨声悠悠,让心灵一片宁静。山里的雨是独特的,很少有狂风暴雨,经常是雨在雾里,云在雨中。 当暮色渐浓时,小街与码头开始寂静下来,河面上的帆船也停住了脚步、泊向岸边。山下万家烟火,水面鱼灯闪烁。夜幕悄悄地拉开,繁忙了一天的人们迎来休闲时刻,茶馆,戏院是人最多的地方。著名的洪江京剧院总是座无虚席,这个剧团的水平之高令人难以置信,当时江青在广州成立剧团就曾在这里选拔人才。坐在剧场里,沏一杯热茶,叫点小吃,这样的感觉记忆犹新。10点后万家灯火就会渐次熄灭,夜深人静,窗外只有值夜人的更鼓声声。
今夜,在南国的雨中,我凭栏远眺,怀念你——梦里依稀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