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赤脚的琐忆

赤脚的琐忆

 

 7岁我才从乡下我的外婆家回到长沙,父亲领我进门时对母亲说:赤脚大仙回来了!其实这时我脚上穿着我去时母亲给我买的新鞋而这时鞋尚新却有些夹脚了。之前一年我就应该可以回来,因为母亲想让我去读书。但我的年龄离入学的标准还差半年,须费点周折才能如愿。父亲还是打算去努力,征求我的意见。我却不像一般的小孩那样渴望读书(这个毛病一直跟随我到初中,直到高中我才有点爱上读书,我的母亲依此说我懵懂,上大运迟),情愿在外婆的乡间疯玩。于是父亲也就没有勉强,想起来我比我的儿子更享受民主一点,他的父亲可没有我的父亲这样好说话。

 

  我回到长沙时完全像个乡下的小姑娘,这是我从爸妈姐姐和邻居阿姨的嘴里了解的而并非出自我内心对自己的判断,就像我在乡下时了解我在别人眼里怎么都是一个城里小姑娘是听村子里的大人这样说一样。虽然我的妈妈给我穿上了花的背带的裙子,但我总是偷偷的脱了鞋袜赤着脚在家里走来走去,后来见我的母亲也没有说我,并把这赤脚的样子亮了出去,但终究还是遭到母亲的斥责了。母亲也并非说我小姑娘打赤脚不雅,而是说城里不比乡下的地只是泥巴,总有些容易划破脚的玻璃渣子甚至铁钉之类,姐姐于是很聪明的补充如果铁钉子有锈给你染了破伤风就会如何如何云云。这样我就开始怀念我在乡下时自由的快活。

 

  我出生时完全就是一个吓人的怪物。当然不是像双头连体缺胳膊少腿或至少六指那样的缺陷,只是右边脸布满殷红的血管瘤,据我的母亲说,我生下来时眼睛很晶亮,但右眼被那殷红所囊括了。母亲一见我的这副“花容”流泪不止,而医生对着我的脸庞的遐想更让她伤心欲绝,医生说:这血管瘤随着小孩子长大会变得愈来愈深,然后凸出于其他表皮,形成瘤状。医生对着沮丧的我的父母亲提了一条建议,说这血管瘤早期可以在一种射线的照射下被抑制直至终止滋长,但这么小的婴孩就怕受不住这个照射。父亲毅然决定让我接受治疗,即使我经不住也好过我终生被人歧视。母亲还来不及心疼刚从肚子里出来的小我,我就被送进了治疗的程序。每天我被放置在特制的台子上接受特殊的光照,而陪护我的就是我的外祖母,我每每被医生抱进去的时候,外祖母总是眼泪婆娑的,而我每每出来时总是安睡不醒,使外祖母和母亲总是担心我不会醒来。结果是殷红很完整的从我的脸上褪去,而我的母亲也因为和我的分离褪去了乳汁,这样,我被外婆和母亲用牛奶和米粉喂养的也算胖乎乎的。

  

   外婆因为这么一段时间的为我的生死担忧过甚,也就不放心把我交予要上班的母亲,于是把我带回了湘潭老家。我后来在幼儿园里呆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更留恋外婆的怀抱和乡村的自由,于是我从小班毕业便跟随外婆到了乡里。

  

   虽然我的母亲再三叮嘱我的外祖母一定逼我坚持午睡,但其时还很顽劣的小舅舅却是很活泼而且精力充沛的,他总喜欢在中午背着哈达子去扯鱼,又喜欢带着我去帮他拣那些小鱼虾,外婆溺爱这个小儿子,于是连带我也有了这个机会逃避午睡。小舅成天光着脚,我也不穿鞋子,我们噼噼啪啪的从田畴跑向港子时,惬意得不得了,这时候,我连外婆霸蛮扣在我头上的草帽都摘下来丢在禾丛里,待回来时再扣在头上去糊弄外婆。

  

   我的外婆虽然一生都在乡下,却是整天鞋子袜子的穿着。年轻时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女,所以毕生都保持着爱美爱好的癖性,这一点我的母亲像极了她老人家,一双鞋子哪怕就是穿得旧到完全不能补了,鞋里子都是白净净的。她是不准我赤脚到处跑的,说是容易把脚放得很大,但她架不住我反反复复的央求,只好随我。于是我的脚在乡间几乎终日都是自由裸露的,除了冬天。冬天我总是汲上木屐,高一脚矮一脚的去那上头屋里找和我一样寄放在外婆家里的颔梅去玩。

  

   回到长沙我在母亲的管束下长大,不知不觉的改了这个好打赤脚的毛病。直到下放的前天夜里,母亲突然补充了一个叮嘱:到乡里除了下田做事,尽量不要打赤脚,一是现在乡里和城里一样地上尽是扎脚的东西,二是......“妹子桑家把教放得好大不大要不得”我打断说,母亲于是说晓得就好。

  

   我们到乡里时正值梅雨季节,田里是中耕的时候,涞田正是赤脚的营生。同去的女孩子根本走不稳乡间的田塍,一个个噫噫哇哇的东倒西歪,而我却能稳稳的行走,我的脚趾可以牢牢的抓住地泥,这让一些农民对我刮目相看。我自己也在心里自傲,于是涞田我也比别人更稳当,更像一个把式一些。

  

   到双枪插晚稻的时候,我除了在田里抬腿迈步比其他知青更稳当之外,我的随手插秧也被社员称道了,那些小田不值得先打上架子的,有时候就让我插第一倚,然后那些学生知青都傍着我来插,这使得在讨论我们的底分的时候,一些社员据此给了我一个与其他农家姑娘差不多的底分。于是,我基本忘了母亲的叮嘱,和一个乡里妹子一样赤着脚进进出出了。

  

   后来我们集中到知青点劳动生活,我的赤脚在知青中还是有些显形,于是我开始恪守母亲的叮嘱,但后来,其他的女孩也慢慢的像起乡下人起来时,我母亲的叮嘱又被我淡忘了。

  

   我在农村近四年,去的时候穿35码的鞋,回来时穿37码。我总是猜想,如果我不下放,被母亲管住我的脚,难道从18岁到22岁,我的脚当真就不长了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的个头没长,和去的时候一样。母亲说,那是压担子造成的。

回复 68# 朱纪飞

 

  回易山:这是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的曲子,和您那优美的舞蹈《鸿雁》是一回事儿。说的不对请不要笑话。

 

  朱兄你说对了,这曲子就是蒙古歌曲《鸿雁》的旋律,是马头琴演奏的。您说的不对的是那个跳舞的跳得不优美,不,可能有点美,但不优。说有点美是印象上的概念,好像姿态还凑合,优则是正确的指标,这舞跳得走了形,不像蒙古舞。不过这个跳舞的可以栽培,如果有潇雨姐乃广兄那样的老师肯教,假以时日,应该可以稍微对得起观众的 ,我若来北京请老师点拨,该有较好的汇报演出的

 

 

   常德话我也知道,就是那“克哒克哒游来哒,来哒睐哒游克哒”。

  朱兄与常德话有什么渊源?我还头回听这样概括德语的 ,先前只听说“物锅拿锅跌锅哪摩锅”的。不过听兄这么一场,我觉得像《洗衣歌》里的“去打去打觉个去打嗨勒死”一样的 。德语系在长沙很充齁的。

  好吃的东西不在多,“管饱”就不好了,应该留一点希望,留一点念想,留一点思念.....

  看来老兄是理性食欲,这点值得易山学习。我吃东西是饕餮型,不留余味的。通常我是吃了咸的吃甜的,像吃葱油粑粑,我一般准备好甜粥或者果汁。有时候还吃点刺激性的,像榨菜、剁辣椒等。我上网一定要摆些吃的在旁边。我看电视,如果剧里面的人在吃宴席,我就要弄点东西和他们对着吃.....若果我吃葱油粑粑,不会只吃一个,至少两个,我这个毛病让我有点没面子呢

TOP

   回易山:这是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的曲子,和您那优美的舞蹈《鸿雁》是一回事儿。说的不对请不要笑话。

   常德话我也知道,就是那“克哒克哒游来哒,来哒睐哒游克哒”。

   好吃的东西不在多,“管饱”就不好了,应该留一点希望,留一点念想,留一点思念.....

    谢谢您的礼物!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复 63# 潇雨

 

   今年我就有可能去北京,到潇雨姐那儿玩,

 

    易山,姐姐可是在盼着呐!

 

    我还盼些呢,姐。只看敏姐哦斯安排,我怎么着都要得的。

TOP

回复 64# 朱纪飞

 

   我做到这时候才做完这么一个鸿雁,本是为潇雨姐做的,现在一并赠与兄台。本应该新做一个。但明天我就没空了。兄台不嫌弃就笑纳好么?祝你和家人中秋快乐!虽然那些字是写给潇雨姐的,但朱兄自可当作写给你的。

   告诉你吧,“咦嘀”是湘潭话,“哪么”是常德话。一是我的母家,一是我的夫家,所以我说知道。

   朱兄你真好相处,一个葱油粑粑就满意了,连不贪呢。但我不同意,潇雨姐知道我的癖,葱油粑粑也是我的心仪之物。为空同爱好先 ,然后我打个包票,这个我可以管饱,但这个当作我的礼品我肯定有被轻视的不平,况且它又不能久放,吃了就没了。

    好,现在你看我做的鸿雁咯,考你一下,这是什么民族的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

 

笨鸟也有她的梦,想做一回鸿雁呢。

 

 

TOP

回复 64# 朱纪飞

    哈哈,你看纪飞兄弟连我们的北京活动计划都告诉你了,他是我们湖南知青在北京的头儿呢!北京玩的地方还是多,就等大家到齐咯!

     问候纪飞兄弟!预祝全家中秋节愉快啊!

中秋贺图3.jpg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TOP

    回易山:“咦嘀”是哪儿的“咦里噶”,我的确不懂,湖南地方方言很多,这最常用的词说法自然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咱真不知道,就不“筐瓢”了。

    您说要送我礼物,我很感兴趣,可以给您提供线索:一个地道的、长沙产的、燥脆的、嫩王的、喷香的——葱油粑粑!

    还有,我们在北京的长沙知青相约一聚,活动内容就是参观广哥的画室,时间未定,等厚哥、桢桢回北京再定,欢迎您参加哦。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今年我就有可能去北京,到潇雨姐那儿玩,

 

    易山,姐姐可是在盼着呐!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TOP

回复 61# 朱纪飞

 

   朱兄好!一早就看到兄台的跟帖,于是就有了一天的好心情。刚才在QQ里收了好些好照片,都是我在瑶池山寨的疯照,蛮有意思的。跑到靖县乐园看了一会,艾兄的“另一种视觉”回帖子要费神,就没有插言,在兄台帖子后大队部兄的大字帖子后说笑了几句,然后高高兴兴的来与朱兄你说话。

   你说北京人骂人都说“您”我相信,电影里的京片子里常有“您就省省吧!”“您还别不敢听,这骂的还就是您。”“拜拜了您啦!”等等。真还是先礼而后兵的最好诠释。不像我们长沙的“嗯郎嘎”就是尊老的意思。但我没有说“您”的素养,学也学不像,说“你”,兄台不介意吧?

   人活日子总是由一个个的望想构成乐趣,在期盼中度日往往很惬意。兄台今天给易山一个盼头,我就有了一份长长的好心情,先谢过。我也想想,看有什么可以回送兄台的

   谢谢朱兄表扬,我就是很傻的一个人,有一回在路上遇着一位过去的邻居,寒暄好一阵,分手时她说到我家去玩啊,我迟疑了一下说:现在?等一会好么?我先得去送样东西给人,你跟我一块去?她笑了,说,你真宝,我又没说你现在去,你有事,我还有事呢! ,按北京话说,叫“实诚”吧

   谢你告诉我“洋取灯儿”,我先前以为最多是“洋启灯儿”呢。

   您还别说,今年我就有可能去北京,到潇雨姐那儿玩,去了一定去拜望朱兄,还有柳大哥。我易山有朱兄这样的好朋友,稀罕着呢!朱兄保重。

 

   但您没说出我补充的“哪么”和“咦嘀”是哪儿的“咦里噶”呢

TOP

      回易山:您如果细心看我的帖子就会发现,我对所有的朋友都称“您”,这不是客气,是我们北京人的“老礼儿”,也是习惯。北京人连骂人都称“您”。很喜欢您的文章和您的认真态度——对每一个回帖都认真看,认真回。这点我往往做不到。

   关于我的“欠帐”我一定会还。这种事我一般不“塌场”。我听说您心爱的泥塑被朋友拿走了,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送您一套,并且亲自给您用老北京话讲解。就这回事。

     欢迎您有机会来北京玩,请记住,在这里有您的朋友!

     还有,是“洋取灯儿”,不是“洋起灯儿”。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复 59# 朱纪飞

 

   欢迎朱纪飞先生来易山的园子赐教!
   朱先生,在易山的园子里别拘束,其实我看先生的帖子内容就很轻松了。就是一点,别称“您”好么?应该先生为长,在这儿,我称“朱兄”好么?

   朱兄的帖子是好玩,我补充一句,看你晓得是哪里的话不。“哪么”“咦嘀”

   我记着呢,国子监街上的绒布堂。那里的小玩意儿和那个女老板。她向我介绍北京的老行当,其中有个行当很有趣:洋起灯儿。朱兄有时间去看了后记着。日后我有机会见了兄台,请你学舌,看是不是那个味儿。好么?我请兄台吃小吃来酬谢。其实我也有事欠着兄台的,看还记得不。

   再谢朱兄,欢迎常来!

  

TOP

             谢易山回帖。关于我的语言能力问题,在下曾在靖县板专文介绍。因为多年辗转各地,对方言又有些兴趣,比较注意各地方言的典型语句,故出此言。我自小生长在北京,自然是一口“京片子”(不是普通话,是北京话)。

      比如就说这“依里嘎”:

      用普通话说,是“怎么”

      用靖县话说,是“怎个”

      用长沙话说,是“窝里”

      用邵阳话说,是“依里”

      用山东话,东北话说,是“咋”

      用唐山话说,是“咋儿”

      还有用时下风靡的网络用语说,是“肿么”。

      好玩儿吧?

      还有,我隐约觉得,还欠您一件什么事,您如果不记得,我一定记得(与国子监有关)。总会有还帐的那一天。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复 48# 东乡妮娜

    妮娜姐你说走二三里路去看露天电影在我们下乡时也是有的,甚至走更远的路。我们看电影的乐趣有时候还不及我们夜行的乐趣,月光下,我们成群结队的或疾行于山间,或漫步在田塍,嘻嘻哈哈,唱歌哩啦的。那些男知青还带着草帽,与我们同行的农村青年纳闷的询问时,他们就说,遮月亮呢,月亮晒黑了泅都泅不白了......

TOP

回复 47# 常青苗

 

    常青姐姐好!每每看你的文字都感觉你的斯文。最近好像有朋友再筹划开诗会,期望看到你自己朗诵你的诗作,希望有这个眼福和耳福。谢谢常青姐的跟帖。

TOP

回复 49# 朱纪飞

 

   朱先生好!谢谢你来看我的帖子,在你的跟帖里写了一半,你再看时又累你重看那些句子了。谢谢你提起的这个话题,其实到靖县家园可以发现阁下是常常发起一些好话题的,可见你的善谈。刚才见你在靖县的回帖里谈到还要写“打赤膊”和“打”其他的内容,我心里暗笑,虽然我可能不方便附和,但我还是想起一件童年的趣事也偷偷笑了一会,到时候再说。最后看先生纠正珊妹姐的湘乡话,心想,先生现在应该是一口京片子,竟能于湘乡话酽熟如此,也算是长沙话里说的“侻夫子”了,佩服!谢谢朱纪飞先生!

TOP

回复 50# 笑对人生

 

   笑兄好!你在国外真是错过了许多好活动呢,比如唱苏俄歌曲啊,看画展啊,与陈大哥相聚品味楼啊,一些六十七十的寿宴啊,文艺广场歌舞展示啊.......不过,我在长沙也没有尽数参加,所以你也不甚遗憾 .你说走卵石路穿皮鞋都不适应,那当然啊,因为凹凸不平的路面使鞋子济脚,不如赤脚踩在上面舒服。不信你试试。笑兄保重,见了小平姐替我问候她。

TOP

回复 51# 岸边客

 

   回岸兄,我所说的不爱读书就是不喜欢到学校上学。可能是我长期在乡下独自玩耍与沟边山下,或是房前屋后的低头在草丛里找乐趣,没有和同学一群群玩的体验,所以没有这个向往。我的童年给我很大的定势就是我一直喜欢独处,即使旅游也喜欢独往独来。即使和团队出去,也常常离队一个人跑,去年去嘉兴,西湖和鉴湖我都是一个人去的,当然我请了假(我每每请假都会面对愕然的表情和听很多嘱咐的话)。我拍《江上渔者》,一个人去江边起码六七次,自得其乐。

   我的阅读很早,这得益于父亲的藏书和对我记日记的要求。我的童年日子里好像没什么记的,也可能是不会描绘事情,就多多的写今天看什么书,明天看什么书,然后抄些书上的东西。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从父亲书架上取书看

   我更愿意在家里看书,不喜欢去学校。

TOP

回复 52# 猫唧佗

 

   猫唧佗好!再见你时我一定看看这两只让你伤透了脑筋的脚拇指,真是难为你了。但身上的这些伙计要怎么长却是也是没奈何的,所以有“生成的眉毛长成的痣”一说。但是也有人力可以改变的,据说好多年前的好莱坞影星费雯丽为了获得更窈窕的腰身就以医学手段取了一对排肋骨,现代的整容技术就更加新奇跌出了。不够妹佗你当年忧心的还不是视角这个因素,更是心疼鞋袜,可见那个时代生活的窘迫。其实伴随我们童年少年和青年岁月的许多艰难都是现在的孩子想都想不到的,它在给我们磨难的同时也给我们以锻造,真如你说的,让我们坚强。谢谢你

TOP

看过你的赤脚故事就越发觉得你的可爱,也许在乡下度过了你的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练就了你生性顽强和活拨好动的性格。但你回到城市后完全没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对你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就和你不一样,从童年到青年虽说穿了一双鞋但常年四季大脚趾露在鞋外面,因为我的大脚趾长的比较长,无论胶鞋也好布鞋也好一穿到脚上最多一周脚趾就钻出来了。我妈妈开始也补过几次,后来也没那份精力管了。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我参加工作也有20岁时,也讲一点面子了,我在大街上行走时总觉得人家在看我脚趾,从心底里感触到一种害羞。两个大脚趾也不由自主的往鞋里面躲。也常常因两个大脚趾露在外面感到自卑,也因此而流过泪。此事可能是感动了天,文革后市场上有一天突然出现皮鞋,我真是喜出望外,应该结束脚趾外露的时候了。那时参加工作后工资一直交给母亲的,她就立马找关系给我买了一双磐子皮鞋直到今天我的脚趾才得以收藏。但还是有一个问题,袜子买不赢哦,我大哥总是批评没有几次看见我穿过好袜子,无论什么质量一到我脚下大脚趾最多5天就出来了。有时我也突发奇想哪天能用牛皮制作袜子就好了,袜子就难得穿洞波··········真不好意思,丢丑了。
团体有我,我在团体。在团体中学习,在团体中分享。

TOP

赤脚的琐忆    我却不像一般的小孩那样渴望读书(这个毛病一直跟随我到初中,直到高中我才有点爱上读书,我的母亲依此说我懵懂,上大运迟),情愿在外婆的乡间疯玩。易山 发表于 2011-8-29 14:55

 

        很有童趣,很有看头的回忆文章。童年和青年时代赤脚的故事不少,引起共鸣是自然的。

       可我记得你很小的时候就捧着《三国演义》看呢,不相信这个不渴望读书的“赤脚大仙”就是易山。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