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关于知青工龄问题的争论,知青朋友挺我一下

单位改制,就工龄认定问题谈到了知青下放算工龄问题,我单位有个从农村招工出来的职工说:讲起你们知青算工龄我就来气,你们城里人到乡下去就有功了一样,还要算工龄,我们一出生就在农村,那我们的工龄是不是和年龄一样长啊?我单位当过知青的职工和他争辩说那是政策,我们下放也是当时就业的一种形式,所谓“四个面向”都是平等的,面向农村的当然要和面向工厂的一样。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说服力,哪位能找到更有力的理论依据,挺我一下!

  不知这算不算历史遗留问题。 em01.gif
开心上网,平心做人。

TOP

回复  似曾相识

       这么庞大的一个农民工群体,其中出类拔萃的肯定不乏其人。我所在的学校,外来人 ...
艾木地 发表于 2011-1-26 11:33



      艾老师言之有理。但这可能不仅仅是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城市里还有那麽多失业(亦或称下岗)和拿低保的人呢。冰冻三尺,任重道远。

TOP

回复 27# 似曾相识

       这么庞大的一个农民工群体,其中出类拔萃的肯定不乏其人。我所在的学校,外来人的子弟已近三分之二,他们的父母打拼多年,也有买了房的。而我在靖县的“接崽”,出来差不多二十年了,却仍在“流动”中。

      这方面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不知道在农民工中有多大比例已业有所成,又有多大比例尚前途渺茫。

      当年读过“政治经济学”,记得马克思有言,工人最低工资的标准,应该是能够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也就是说,工人除开养家糊口,还要能够为自己的子女提供必要的教育条件,以使他们将来也能成为合格的劳动力。

      如富士康,经过被迫给工人加薪,他们的一般工资已经达到2000余元,按两夫妻4000元计算,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还要供子女读书,读好书,恐怕会要捉襟见肘啊。

      若广大农民工能够安定下来,至少夫妻不分居,子女能带在身边,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安定了。

TOP

帖子

这些都是由于急于强国,而盲目扩大城乡差别“剪刀差"而造成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眩晕症”。后来的一些政策都是维持平衡没办法的“追补”。如衣裤烂的千疮百孔,补上几块遮丑,多数的无法补,只有拖着……于是就成了现在的状况。
比健康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

TOP

  这个问题是城乡二元化政策造成的,建国初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农林牧副鱼为第一产业,国家将土地等自然资源分给农牧民作为繁养终身之物,所以农民不在国家计划养育之列。只有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才列入计划养育之中,这样才可最大量的取得产品,完成全球解放的政治理想。而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多在城镇,所以知青一回城就有不公平感,要求按政策响应上山下乡再回城镇也要计工龄。因为这些人是在计划养育之列的;而直接从农村自流来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从理论上讲他们那份养老的物资还在他们手中,所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用这些人时只发工资不计工龄。
        这些问题在高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有说明;它们的核心教材是苏联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教育大纲>上册。也就是毛泽东与苏联大使尤金讨论过的那本书。我是多年前草读过一遍,只记得列宁将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的苏联称国家资本主义。

TOP

回复 26# 艾木地


  “  当然,现在还是有了不同,不少老乡的孩子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他们能够在城市里留下来吗?”
          其实,他们也不必在城市里留下来。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公司为他们交了社保,只要交满15年,到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现在农村来的打工者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用的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除了小车),穿着打扮发型与城市青年无异。因为有山有水有田作依托,他们的自由度很大,工作、待遇稍不满意就会随时炒老板的尤鱼。城市人几十年都蜗居在空中楼阁里,而当他们告老还乡时,又可以享受最具绿色的田园生活。我认识一个打工者,十多年打拼下来,他已由打工仔变成老板,在广州有房有车,但他还是在常德老家盖了一栋房子,每年都回家过年。他说:城市不属于我,以后我们还是要回老家去度晚年。
     楼主文中说的那位职工大可不必为知青算工龄而郁闷,他只能怨自己是生不逢时。

TOP

记得几次回去和老乡聊天,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必然是该待在农村,而认为我们知青必然是要离开农村的。
对他们的这种认命,听了心里发酸。

当然,现在还是有了不同,不少老乡的孩子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他们能够在城市里留下来吗?

TOP

现在好了,农村和城市谁好谁差还说不清了呢,如今,农村的进城容易,城里人回乡难了,所以现在争论这样的问题已经不现实了。不同环境的人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

TOP

城里人和乡下人在对知青问题上是有很大分歧的,我有一个忠实的读者,认真看了我写的《云雾深处》,看完后她约我出来喝茶,说有不同意见交流。
    她是从一个大山考出来的,本科毕业,学得是中文,现在是公务员,很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可是看了我的知青回忆后,她的心理可不平了。
    她就感觉知青太有优越感了,可以招工,可以算工龄,她从小就羡慕知青,自己是农村土土长的,就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跳出龙门,跳不出来的她的哥哥姐姐就在农村一辈子了,在农村的去向谁诉苦呀?这也太不公平了。
    也就像我在《云雾深处》中写到的那样,“招工的一来,农场场长就烦,寂寞的大山好不容易欢腾了,又要被招工搞得冷冷清清,有一个宣传队的台柱子家里弄来三个招工指标,也被场长卡了下来,场长大小会议就说,我就喜欢扎根派,我祖祖辈辈都在农村,你家就一个在农村。就想出去也太不合理了?”
    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用不着太认真,否则就要伤和气。好在现在城里人还不如乡下人了,现在农村的人要到城里来再容易不过了,可是你要去农村就难上加难了咯。现在再争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咯。

TOP

其实这个事呢,正如PENGJIE说的那样,得都得了有什么可争的呢?我也没想和那个同事争,只是他说知青下放算工龄他来气,我想找个最具说服力的理由让他消气,这个事情不应该让其他人不满。没想到帖子发出来后引出这么多议论,议论议论也是好事,谢谢大家跟帖!

TOP

     上地团兄的说法给我有很大的启发,但还是不能完全说服我。计算工龄怎么能与拥有生产资料扯上关系?工龄的概念是什么?以前我们填表有一栏叫做“何时参加革命工作”,意思就是参加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作单位时间(不包括务农),建国前就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才算,为国民政府做事的不算。你说农民拥有生产资料不能算工龄,那么你知青下放时也是公社社员,与农民有什么区别?生产资料都是集体所有,如果他有一份的话,你不是一样的有?同理,农村青年招工了,他的那份土体就没有了;那倘若某个知青始终没有招工,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不也拥有一份土地?所以,您的这个说法在逻辑上难以说通。

TOP

各抒己见,好啊!

TOP

已成定论的事情,别争啦,向前看,朝前走!

TOP

回复 16# 楚风


   

“现在工龄因素在整个工资构成中好像不重要了”完全正确。退休金也叫养老金主要由两部份组成:1.“个缴费总额”占养老金的30%;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占70%。有无社保养老金,关键在于你是否交了15年的社保,与你工龄长短无关。在刚开始实行社保时,到我60岁时,我无法交满15年社保,那时为鼓励我们入社保,给我们的政策是“视同缴费年限”交清,而且对我们这批人还有两点补助费,还说这两点补助费将在两三年后取消,结果到我正式退休时,好象没取消。十年前,就是我53岁那年,我计算我到60岁时养老金应是1200元左右,结果是1400多。

TOP

回复 13# 大队部


   

“农民没有工龄是因为农民拥有生产资料,正如城里个体经营者一样,政府是不会给他们计算工龄的。”是这个理。

TOP

回复 1# 紫月亮


   

   这个问题应当按党的理论去解释。去读读毛大爹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和马克思的“论资本论”,搞清楚“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力”等概念,才能讲得清。农民有土地,有农具,而工人是一无所有,因此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农村学生回家仍有田分;城市学生到农村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们下放也是当时就业的一种形式,所谓四个面向都是平等的,面向农村的当然要和面向工厂的一样”,视同被招工。因此计算工龄;楚风说“有位湖南女知青,给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信,要求知青下放算工龄,耀邦后来批了。”这只是一个表现,本质是城市知青和农村知青在农村有无土地是关键。比方说,现在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变成城市人口了,他在队上分得到的哪份田就取消了。又比方说,城里人有钱想在农村买地盖房屋是不行的,城市户口变成农村户口也是不行的,都是根据这个理论。

     你觉得这样说可以么?

TOP

    大肚子兄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我的兴趣。你下乡是通过国家计划安置的?是计委下达的安置指标?以我的理解,那个年代应该只有大学生才是列入国家计划的,毕业以后算干部指标。
    顺便说一句,现在工龄因素在整个工资构成中好像不重要了,至少我的单位是这样。

TOP

农村出来的同事对工龄问题不满很正常,不争是正确的选择,应该承认这也是众多不平等现象中的一种,也像企业职工退休金远远低于公务员等现象一样,老百姓是争不出什么结果来的,只能接受现实。

TOP

世界上不平等的事情太多了,不必劳神费力跟别人争来争去的,没有结果的,还会伤和气咧!
希望你偃旗息鼓好了!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