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雨打芭蕉》


 

 

 

 

 


 







 

 

民乐《雨打芭蕉》

  中国汉族民间器乐曲。乐谱最早载于1921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后由潘永璋改编,成为广东音乐代表性曲目。曲首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最后为气氛热烈的快板段落。最初由吕文成等3人演奏灌制第一张唱片,风格朴实清新。由大中华粤乐队演奏的第二张唱片曾加入西洋乐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南区代表团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在曲中加入了笛子和碰铃等乐器,音乐表演热情而富有生气。其后不同时期改编者们曾从结构、配器和多声效果等方面对此曲进行探索加工,而使乐曲在艺术形式上日益成熟而臻于完美。50年代初,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广东代表队演奏了《雨打芭蕉》,由于增加了笛子和碰铃,更显得充满热情,富有生气。后来又经过多次改编,配上了多声部,采用了一些新的作曲技法,音调更加精彩,别有情趣。

 

平0012.jpg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极富南国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雨打芭蕉:它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最早一张唱片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三人演奏,风格朴实无华,显现出广东音乐早期的清新格调。解放初期,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广东代表团在乐队中增加了笛和碰铃等乐器。演奏时充满热情,富有生气。20世纪60年代初,方汉又通过多声、配器等作曲手段加以改编,更为优美动听;最后的慢板尾句用高胡领奏,清新愉悦,别有情趣。十年动乱中,又经人改编,在结构层次安排和配器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并易名为《蕉林喜雨》。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正名。

  乐曲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接着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音乐时现短促的断奏声,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作响,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平011.jpg

 

平0014.jpg

 

 

平0013.jpg

 

我010.gif个人5.gif个人5.gif我010.gif

 




,

,


QQ群:35084010

谢谢乖乖美女带给大家美的享受,饱了眼福,张张画面赏心悦目,也饱了耳福,乐曲优美动人清新明快。

 

TOP

   中国的民乐是民族的精髓,很多民乐其优美旋律经久不衰,乖乖介绍的《雨打芭蕉》便是其中之一。民乐也会因其民族的特色而走向世界,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
少小下农村,三十而未立,只留情谊在,与朋共忆及。

TOP

宫女.jpg

QQ群:3508401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