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
背篓大家都见过,在我眼里它只是一件农具,或说是一件运载工具。其实不然,别小看这小小背篓,它能背起山丶背起河。背起了多少辛酸,又背起了多少欢乐。不仅有儿时背篓里成长的你,还有常尿湿妈妈背的我。
-首"小背篓"唱遍了全国,唱出了歌唱家,唱得湘西旅游红红火火。
我在"一代知青再风流"中提到的那个"她",就是她当年常到我家借背篓的经过。梅子姐姐在跟帖中说"她"是我初恋情人,其实不是,仅仅是我的单相思罢了。罗妮版主在跟帖中鼓励我说:"把单相思的故事也拿来晒一晒",不好意思,只是一个单相思。当年也不知道天高地厚,正值青春年华,就胡思乱想吧。实际上知青又有几个爱上农青的?这就是现实。
相处二三年,除了帮她举起过数次背篓外,别无其他活动,更没有任何爱的显露。她"不动如山"。平时各干各的活,虽然常相见,从没单独私说。她来我家借背篓,见到我时甜甜的叫一声哥哥,前面还要加上"贫下中农"。背篓到手转身就走,从不多说一个字。
她有"三高",身材比较高,知识比我高,成份比我更高。也许是成份问题,早出晚归,无论演出丶干活,各方面表现比谁都积极,但从没得到"先进"。十几个知青就她常来我家借背篓。
她初学背背篓时就别提了,只要背篓负重,总要人帮忙。记得一次在山坡上她背玉米棒棒,满背的玉米棒棒,欲试几次都没有站起来,天快夜了,火伴们都走远了, 当我走过去时,见她满脸汗珠满身泥,尤其是屁股那一块连裤子都看不清了。她见我来,面带微笑,玉豆双抛。我随手提起背篓<本想帮她背,又怕别人看见对她不好>,让她背好,转身就走,连句谢谢都没有。真是"虎死英雄在"。
当年知青的"安全待遇"还是比较高的,相当于"付团级",女知青相当于軍婚。谁敢胆大包天,那是"找死"。
我姐姐曾试探的问她:"你喜欢我们这个穷山沟吗"?她不加思索的说:"只要拿到本本<当年居民供粮证>",回城干什么都愿意。在我后来的生活中,只要遇上不顺心,想起她这句话,就知足了,就宽心了。
八年的知青生活后,她回城了。饱尝了八年知青辛酸,她高兴的走了,离开了思念的我,从此再无一见。听姐姐说,她走时还买了一个精致的小背篓。满载辛酸回忆欢乐而归,满载宏图而归。现在她应该背起了儿孙满堂的天论之乐。如果她在这个"知青家",看了以上诉说,应该知道是我这个____"贫下中农"哥哥。
小小背篓使人省悟,你有背篓,我有背篓,两只背篓,足以背起家 春 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