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画蛇添足说“半”字

 【原创】画蛇添足说“半”字 

 

    最近拜读了陈善壎先生几篇好文章
    半新不旧的杨福音,“他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画作妍丽闲适,文章笔颠老秀。妍丽老秀,又都是胸中湖海化出。”其半新远今,不旧远古,匪气,朽气,霸气,极富特色。
    半瞧先生刘舰平,是如雷贯耳的作家,早在1983年就读过他的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船过青浪滩》,如今,他诗领群朋临轩清唱,冰心映照腹内烟霞。已然半仙半佛,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瞧达人,果然逍遥。
    一个半字,在陈先生笔下,寓意丰厚,风生水起,写尽了人世沧桑,写不尽欲语还休。陈先生的文章,登陆鼎鼎大名的文艺报,羊城晚报,文学界,湖南日报,株洲日报,文坛望风披靡。蒙他不弃,发到湖知网,让我们分享他的妙文,点击率之高,足见先生文章魅力。
    掩卷沉思,想那半字,既是为学之风,也是为人之道。半也,分寸也,尺度也,火候也,遇事对人,谈天说地,说半不是半,就在这三三两两,七上八下,八九不离十之间。如何拿捏,要看对象,要分地域,要随心境,要有功底,要看悟性。分寸感强,掌控有力。拿捏得当,游刃有余。善解人意,皆大欢喜。
    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来源于高度自信。梵高画师,自信得几近自闭,凡人不可走近,生前曲高和寡,身后惊世骇俗。只可惜愚钝如我,至今看不出那拍出了天价的向日葵好在哪里。但,这就是艺术,就是特色。半新不旧,半瞧不瞧,亦然。
    一个半字,嗅出来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之道,也叫中和之道,但不是调和之道,不是没有原则的和稀泥,它是宽猛相济,以他平他的。中庸之道主张的慎独,说的是人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钤束一生的能力,满招损,谦受益,半则足矣。
    以半字开头的成语很多:半斤八两,半面之交,半文半白,半懂不懂,半真半假,半信半疑,半截入土,半梦半醒,半老徐娘,半推半就,半夜三更,半死不活。还有非成语的半生缘,半夜鸡叫,我的前半生,半个月亮爬上来。可见华夏“半”文化之深厚底蕴。
    岂止是一个半字!每一个汉字,字形,字义,组词,成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祖先圣人的智慧与心血,都是灿烂的民族文化之瑰宝,是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远流长。
    下乡时,识得一种野果,名曰半升筒。形状酷似量米的升筒,大小如一粒人参米。成熟的果皮黄中带绿,果肉甜酸。它长在悬崖峭壁上,只有猿猴,蟒蛇,岩鹰够得着的地方。但当地人有办法采集到它。当然也听说过因此失足送命的采果人。说从前,坡间谷底也是顺手可以采摘到的,后来,采的人多了,果实采光了,树也被砍去做柴禾了。只有悬崖峭壁上的,硕果仅存。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这以半字为名的野果,还有木有?
    据说老外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对半字不感冒,喜欢直来直去,张扬自我,竹筒倒豆子,哗啦哗啦,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你要是说不敢不敢,他以为你真的不敢,一点都不懂我们的深藏不露,跟他们说都说不清。
    连台湾人也学了这一套,不搞什么半藏半显,把陈水扁几张狗粮发票折腾得沸沸扬扬。真是的,连我们向来拮据的老知青都要笑掉大牙(啊,本来快要掉了的)。这在大陆人民看来,简直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干嘛和狗计较,跟畜生过不去。
    所以要融入异域最大的困难是要融入对方的文化价值取向。因为融入和取向,需要以否定自己的文化牺牲自己的价值观为代价。这个很痛苦,很要命。所以很多人漂洋过海一辈子,最后叶落归根。半身不遂了,要摇着轮椅回来祭祖老泪纵横。去世了,还要将他的坟墓向着东边。物质最终失败,精神胜利了。
    我写半字,非写半字,不过是学舌饶舌,不是画蛇,而是添足。
    2011-7-22完稿

回复 51# 乐闲

    乐闲你好!谢谢你的关注。是的,中庸之道,文革时划归封建糟粕,要口诛笔伐的。其实中庸之道真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是儒家的重要道德思想体系,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从字面上看几乎是完美无缺的。遗憾的是只说不做的人太多了,纸上谈兵,或者只用来要求别人,就会使它失去意义。

TOP

中庸之道这个词,听得最多的时候是在文革中。在那些“斗士” 的口诛笔伐中,它成了和稀泥,调和派的代名词。拨乱返正后,人们可以自由讨论中庸之道了,只是我不学无术,没沾过这些学问。谢谢妮娜,谢谢陈老师让我明白了中庸之道的“半” 道。

TOP

回复 49# 夏悸

    夏姐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只要几天没看见你在网上露面,就会想念。感动你的厚爱,珍藏你的赠帖。是的,谢谢所有的朋友跟帖,这么有见地。庆幸拙文的抛砖引玉。期望茶座清风明月,熠熠生辉,天这么热,好有个地方坐坐。

    遥祝夏安!

TOP

   善勋兄一篇《半新不旧……》的佳作引发了妮娜的美文,更引来这么多有见地的跟帖,不能不说是茶座的盛事!

 

   妮娜的文章我从来不敢轻易作复的,起码要看上几遍搜肠刮肚的想出几个字来才跟帖。因为她的奇思妙想往往让人感到跟不上,那种气势,那种感觉让人不能不服!

 

   一个半字,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从大陆到台湾,从文学到美术,呵呵,无不说道无不精道!

 

    此文与善勋兄的文章是相映成辉啊!

 

    妮娜,什么时候你的散文集结成书啊?

TOP

回复 45# 雄鸡报晓

       雄鸡报晓管理员您好!大驾光临,蓬荜生辉。谢谢您的鼓励。张国立自导自演的电视剧《五月槐花香》很好看,主题曲京腔京韵,谢谢您贴出歌词来,如同半轮明月照我心房。

TOP

回复 44# 二马

二马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哈哈,我们都一样,还常常没空。 谢谢你的鼓励。确实,很多名家点评,跟帖十分精彩。我都一一收藏了,姐自愧弗如呢。

TOP

回复 36# 雨后斜阳 

     斜阳版主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没有弯弯肠子是最好的了。凡事讲个分寸还是必要的。你打的比喻,隔靴搔痒,不必脱靴,非常形象。

TOP

 

 

 

抄《五月槐花香》的主题曲跟帖凑兴: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妮娜君好文章令人仰望。

                                             雄鸡报晓上

 

 

TOP

 

——妮娜姐:今日得空,认真拜读了全文!

    常规告诉我,你的帖子,是需要静下来用心慢慢体味的!

    果不其然——还有众多名家聚集,点评锦上添花!

    二马只有钦佩:钦佩你潜心做学问的执着……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TOP

回复 35# 阿井

    阿井朋友你好!谢谢你。那几位作家真的很有名。先生最近在湖知网发了几个帖子,很精彩,你去看看。杨福音先生的画,不可多得。刘舰平作家出道很早,著作等身,因眼疾半瞧了,改用语音写作,值得敬佩。半新远今,不旧远古,是先生的语录。我很喜欢小米粒,不是一般的喜欢,因为看到他,犹如看到了我的孙子。 小孩子可不会什么“半”文化,没有“半”文化,方有可爱。你的帖子,不是拙文的补充,而是前言或导读啊。谢谢。

炎天暑热,空调最亲,三伏如虎,谨致夏安!

TOP

回复 34# 大队部

       大队部你好!半和圆的禅意写得真好。唯有半,不能圆,一圆就满了。留着圆,还有点指望。你的网名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才华横溢的你。不要半残,反对你这样说自己。年纪大了,谁都一样,身体里有各种重大隐患,相对于没有发现的,上天给了你一次警示,引起了你的重视,其实危险更小些。

谨祝安康!

TOP

回复 33# 曾海燕

       海燕你好!谢谢你的关注。你也知道半升筒?真高兴。几十年都没有见过它了。它的名字很有特色。一个半字,让我记起了它的味道。呵呵,野果子生命力很强,但是怎么敌得过先进科技,大棚种植。淘汰是必然的。

TOP

回复 32# 向北挺进

       向北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华夏“半”文化有趣吧?说道起来没个完,有时也自己打自己嘴巴的。 我觉得娭毑比分析师说得实在,英明, 小孩子,老人家都不要狂妄才好。你的爱好很高级的。我曾经问别人,打鸟是什么意思?这样一说,你就知道你佩服的人有多傻。

TOP

回复 31# 临湘渔夫

        临湘渔夫朋友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炎天暑热,请多保重。

TOP

回复 30# 独影孤踪

    独影你好!谢谢你的关注。你理解的中庸之道非常精彩。我想这是因为你已经和正在这样人生。你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睿智的朋友,祝你幸福,祝你平安。

TOP

回复 20# 陈善壎

    陈先生你好!谢谢你转来刘荒田先生的大作《说“半”》。知先生也当过知青,顿感亲切。请您转达我对他的敬意和问候。说来有趣得很,我原本也引用了儒家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后来感到它们在全文中所占比例偏重,删掉了。这也是我不及先生之处。我的简单潦草。而他的详尽,深厚,透彻。古今中外,黑白两道,文武全行。调侃,幽默,讽刺,信手拈来。“话既以为题,宜乎吞吞吐吐,一说尽即落言筌。”真是画龙点睛。最有趣他也有“蛇足”二字,让我斗胆觉得知音。还有俄国诗人的呐喊,对我文章的观点,也是精彩的给力。呵呵,先生和我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我作为读者, 有时候是忘乎所以的呢。刘先生说“半”在前,我学步在后。产生了共鸣,是先行者的光荣。

    顺致夏安!  

TOP

     俺生性少几根弯弯肠子,说话不含蓄,不会装迷糊,也不知道半推半就,按长沙话说,接坨不住,以至于链式链场惹出一些小麻纱,就如东乡君说的“中庸之道”悟性不够。还好,人之将老,天命渐知,其行亦慎。

 

     目下绝大部分人在隔靴搔痒或忍着说不痒,事情来了玩集体躲猫猫,何必自作主张脱靴呢,点到为止可以了,不知这算不算画蛇添足。

开心上网,平心做人。

TOP

   读妮娜的半字文,看了半晌,还是有一半不懂。那几位名作家,俺可是孤陋寡闻,半个也不知道。但是妮娜引用的那几句话,辞藻华丽,用字奇特,一看就知道他们的中文根底之深厚非吾辈可以望其项背的。半新远今,不旧远古,八个字读来锵锵,可是妮娜之首创?
   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说来容易,做来实难。只有小米粒这样的童真孩儿,他可不管这些,出门赏花,喜欢了就抓过来瞧,瞧过了再闻,闻完了便啃,不让啃就哭,哭过后再对着另外的花儿笑。多么随心适意,绝对没有半点半字可言。但是你再看他的那位外公,对着小外孙,画面要半空,光圈要半大,速度要半快,角度要半斜,眼睛要半眯,背景要半糊,回去后多半要累个半死,可是只要一想到这么幸福的时刻,多半会要笑上半天。
   如今七月已经过半,正是最热的时候,到了半夜之后才会觉得有半分凉爽,听得窗外滴滴答答的水滴声,已经不会误以为半空落雨,因为我们这栋楼上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已安装了空调,每个月一半以上的电费都用来消暑了。
   我写半字,非写半字,原是学舌饶舌,妮娜画蛇,俺来添足。

TOP

   “半”不论搁在哪里都只是半成品。说自己现在“半”着,是谦虚,其实谁也不愿永远“半”下去,总念着那个“圆”。但大多数人是得不到“圆”的,有极少数人可以在世圆满,那也是相对而言。不过“半”与“圆”也并不是一定就可以区分的,“半”着的人死后盖棺论定,“半”也就变成了“圆”,这个“圆”就是对“半”的总结。譬如卡夫卡的几部长篇小说都未完成,但谁又会说这些是半成品呢?

   “半”着也很好,主要还有“圆”的希望。有朋友说我的网名“大队部”不妥,我也想改,改成“半残讷者”,符合我现在的身体状况;但我还是想“圆”的,不希望这样“半”下去,终于没改。

   东乡的文章越见有神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