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八一前夕,金教授谈几位湖南籍国共黄埔将领

 

大将陈赓(资料图片)

  金一南:我们上集讲到了薛海东,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位大将陈赓,陈赓与蒋介石非常熟识,蒋介石非常欣赏陈赓,但两人主义不同,陈赓对蒋坚决不从,从这两个将领身上,能非常清晰的看到共产党人只为信仰的特点。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当时有黄埔三杰之说,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陈赓在黄埔毕业后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欣赏,蒋介石因为陈赓在东征作战中战绩卓著,担任连长的时候就攻无不克,当时蒋介石把陈赓这个连就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担任连长。在东征打下惠州之后有一次和广东军阀林虎的队伍相遇,当时蒋介石他所带领的黄埔军三师没有顶住林虎的冲击,全线溃退,陈赓冲起来背起蒋便跑,当时陈赓如果不背起蒋介石,蒋介石很可能自杀或死于林虎军队的乱枪之下,所以对蒋来说陈赓有救命之恩,但陈赓从内心看不起蒋,为什么看不起蒋呢?台军现在一个老的将领曾经给陈赓的家里来了封信,他说我的老班长当年就看不起蒋,就嫌蒋介石在一边指挥作战,作战指挥间隙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认为蒋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最后陈赓弃蒋而去,陈赓走了以后坚决的加入了共产党队伍,1930年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作战,身负重伤,重伤之后鄂豫皖苏区没有办法治好他的伤,把陈赓秘密转移到上海,在一个跟我们党有关系的医院里救治他,非常不巧,正好赶上了顾顺章叛变,顾顺章把陈赓给指认了,陈赓被捕。

  蒋介石一听说把陈赓抓了大喜过望,蒋身边的人跟陈赓说校长要来看你,陈赓不见,来人说:委员长已经走到门口了,你不见也得见,进来了,陈赓在病房里抓起一张报纸挡住脸,蒋介石进来不打扰陈赓,走到陈赓的右面,陈赓从报纸缝隙里看见又把报纸转到右面,蒋介石一看,又走到陈赓的左边,陈赓又转过来把报纸挡到左边,蒋明白了,陈赓不见他,后来蒋只有离开,跟身边人说了一句,好好给他治伤,陈赓最终从上海得以脱逃,我们比较公正的审视那段历史我们可以看见,是蒋放了陈赓一马,那么蒋为什么放他?当然一个是陈赓当年救过他的命,当然另外你要把陈赓处置了,陈赓不仅在共产党军队中在黄埔中的影响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蒋也不得不顾及。

  我们从这些经历来看,就我们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就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奋斗者,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

      (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黄埔怎么和八一扯在一起?黄埔赢了,八一就输了。
恶毒一世,快活一世,潇洒一世

TOP

回复 3# 老灯火

  0d7299448c2ed575500ffe35.jpg

     在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声名显赫,威震四方,1930年至193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毛泽东曾三次赋诗称赞黄公略。党史开讲第四十六讲,军事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为您解读:飞将军黄公略,如何书写自己传奇的一生?

  金一南:我们这期再接着讲红军中另外一位英年早逝的将领黄公略,蒋介石在很长的时间一直把红军看作两股,一股称为朱毛,朱德毛泽东,另外一股称为彭黄,就是彭德怀、黄公略,朱毛红军是中央苏区与江西苏区发展起来的,彭黄是平江起义从湖南拉过来的部队。第一次反围剿开始蒋介石就悬赏5万元缉拿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这四个人。你看蒋介石的开价,蒋介石他判断共产党对他重要不重要他有一整套的方法,他的直觉告诉他谁对他威胁最大,所以他悬赏的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这四个人开价5万元,一年之后在上海悬赏缉拿王明,王明当时是中共中央主要的负责人,开价500块大洋,他从他的直觉中他就能判断出共产党对他威胁最大的是什么人。

  黄公略毫疑问也是我们党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毛泽东用诗词这种形式赞颂了我们党的领导人,我们现在看军队的领导人一位是毛泽东写过诗赞誉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赞扬彭德怀。还有一首歌写的更早,1930年7月毛泽东写了一份田里赞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诗中有一句“赣水那边红一角,天师借众黄公略”黄公略成为毛泽东在诗词中赞赏的第一位红军将领,我们说毛泽东同志以诗词形式把名字写上去,黄公略是整个红军中的第一位,可以想见黄公略在红军中的位置。黄公略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写了一首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首诗,写的叫《渔家傲》。

  黄公略指挥的红三军起了重大作用,红三军正面出击、正面堵截、正面把张辉瓒的18师全部吸引了,这个时候红三军团的彭德怀,红四军的林彪指挥部队两翼夹击全面包围,最后把张辉瓒全部歼灭,活捉了张辉瓒,使蒋介石布置的第一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了,黄公略同志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反围剿,黄公略又继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黄公略为全歼工连三师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黄公略率军突然间几乎是从天而降将阻击战变为伏击战,并且以突然迅猛的动作打乱了敌军的指挥系统,黄公略的这种作战行动给毛泽东留下极深的印象,毛泽东把他称为“飞将军”,就写了《渔家傲·第二次反围剿》中“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飞将军在里面没有点明实际上指的是黄公略,疑似点明的是指“赣水那边红一角,天师借众黄公略”。

  当然这个人也很可惜,1931年9月率部转移在途中遭到敌人飞机的袭击,黄公略身中三弹重伤抢救不及牺牲了,黄公略牺牲的时候33岁,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第三次用自己的笔触高度评价了黄公略的一生,那首挽联写的叫“广东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叫后世记君来。”我觉得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黄公略非常高的评价,这是我们党早年损失掉的牺牲掉的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黄公略。

【友情复老灯火君。。。】

友情读帖谢过君。。。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回复 2# 老灯火

W020110621335912238395.jpg

      “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首诗写于1929年5月,作者伍中豪。有人说,这28个字是伍中豪生前的铮铮誓言,也是他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伍中豪,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之一。他曾经和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党史开讲》第四十七讲,军事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解读:毛泽东第一爱将伍中豪,缘何“出师未捷身先死”?

     

  金一南:今天很多人很难记得伍中豪了。黄公略与彭德怀关系是很深的,两个人共同是平江起义的发起人,而且是领导人,当然,彭德怀在先,黄公略在后,所以称为“彭黄”。

  伍中豪与林彪很相像,林彪在军队指挥作战是突出的,伍中豪在早年红军中也是这样,而且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伍中豪比林彪大两岁,伍中豪是1905年生的,林彪是1907年生的,两个人同是黄埔第4期毕业生,不同的是伍中豪编在黄埔步兵科第一团,林彪编在步兵科第二团。

  黄埔第4期第一团、第二团是很有讲究的,前三期没有这样的讲究,从黄埔第4期开始,黄埔军校按照成绩将学生编为军官团和预备军官团,成绩好的编在第一团——军官团,成绩稍微差一些的编在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从这点可以看出来,黄埔军校入学的成绩考试中,伍中豪的考试成绩优于林彪,但军校的成绩不是唯一标准,黄埔第4期第二团里出了一些杰出的将领,比如林彪,入学成绩不如第一团的好,但作战效能是非高的。第二团还出了国民党的重要将领张灵甫,也是成绩不如第一团的好,但指挥作战在国民党军队是一流的。很难用军校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军人的素质,当然,成绩是衡量的一方面。从成绩上看,伍中豪在黄埔的成绩比林彪好。

  而且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叶挺部队出身。林彪是在叶挺领导的第四军25师73团当排长、连长,73团的前身是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伍中豪在十一军24师新兵营当连长,24师的师长就是叶挺。两个人都是叶挺的部下,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伍中豪参加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部队编为红四军28团,林彪任第一营营长。秋收起义部队编为红四军31团,伍中豪在31团三营的营长。两个人的任职经历也是一样的,共同当连长,共同当营长,一起当团长,又一起当了纵队司令:林彪当第一纵队司令,伍中豪当第三纵队司令。然后,两个人又同时当了军长,林彪任红四军军长,伍中豪任红十二军军长。

  伍中豪、林彪都是红军中年轻的、优秀的指挥员,这在红军中很突出。

      据百度百科:

      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命令伍中豪攻打闽西龙岩,发动农民起义。龙岩,是闽西重镇,驻有国民军一旅。5月18日,伍中豪率领红军第三纵队,再次进入闽西,5月23日至6月9日,先后三次攻克龙岩,全歼陈国辉旅2000多人,发动龙岩地区七县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6月中旬,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伍中豪任军长,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下旬,伍中豪患肺炎住院治疗,没有随毛泽东去打长沙。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到医院去与伍中豪道别,伍中豪对毛泽东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8月,红军第二十军军长胡少军牺牲,伍中豪改任二十军军长、前敌委员。8月底,毛泽东从浏阳、长沙两次写信给中共闽西特委和伍中豪,要求补充兵员,并指定由伍中豪率领,克期到达长沙。伍中豪接信后,立即从闽西长汀赶到江西吉安,时攻长沙已失败回师。9月,伍中豪参加打吉安。10月初,伍中豪带领一排警卫,从吉水出发,到横江渡去调集赣西南各县独立团,途经安福县城,突遭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突围至城郊亮家山,弹尽援绝,伍中豪牺牲。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回复 1# 老灯火

  3853ad1b931f2a298618bfa4.jpg

        历史有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翻云覆雨之间勾勒人生百态,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党史开讲第四十四讲,军事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为您解读:历史大浪淘沙、风云变幻,为何总是暗含令人感慨的巧合?

  金一南:我们上集讲到了国民党也是一个著名的将领——黄埔一期生李默庵。李默庵退党了,第五次反围剿之中,李默庵带领他的部队占领瑞金,占领红色首都。另外的一个将领宋希濂也是这样——宋希濂当年也是在黄埔一期由陈赓介绍加入共产党。

  红色首都瑞金是被两位前共产党员带领着国民党军队所占领的,而且宋希濂在其中还干了一个很大的事。宋希濂俘获了前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瞿秋白,最后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对瞿秋白执行死刑。一直到1949年,李默庵在香港与44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通电起义。李默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脱党,1949年以败将的身份向共产党投诚。当然北京中央政府邀请起义人员北上,李默庵没有去,台湾也没有去,后来跑到了美国。晚年时,李默庵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又回来了。

  至于宋希濂,到1949年11月的时候,蒋介石已经跑到台湾去了,当时宋希濂带着一些残部就在四川坚持与共产党作战。而且宋希濂当时还有一个挺奇怪的事,在四川的腹地对他的部下发表演讲说,我们现在在军事上被共军彻底打垮了,但是我们不愿做共军的俘虏,我们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现在我们计划跨过大雪山走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个根据地。我觉得宋希濂的话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兵败如山倒之地,这位前共产党员突然想起要用共产党的方法了,要建立根据地了。但是宋希濂所有的做法就四个字——倒行逆施,刚刚过了大渡河,宋希濂就被解放军包围了,被生俘。

  宋希濂被俘之后关押的地点也很有意思,关在哪里了?关在白公馆了,我觉得有些时候这是对历史一种嘲弄呀。这个地方当然与渣子洞齐名,我们在《红岩》里都知道,渣子洞、白公馆是关共产党人的地方。而当年介绍他加入共产党的陈赓得知宋希濂被抓被俘关在白公馆,当时陈赓已经是云南军区的司令员兼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陈赓同志专门从云南赶到重庆,到白公馆去看当年黄埔一期的同学和他介绍入党的这位宋希濂,还专门请这位囚徒吃了晚饭。

  李默庵、宋希濂率领的国民党两师占领红色首都瑞金,反过来1949年4月23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就是华东野战军第35军,第35军军长吴化文又是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这是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的非常富有讽刺意味,非常富有对比意味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有意的安排,是无意的巧合,当然我觉得也可以说是历史中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要说是报复的话这是历史的报复。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