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草 根 农 舍
湖知网友数十人的“大部队”从桃源夷望溪回来后,我即打电话给峭壁松,问他对那儿的印象如何?他实话实说:“还可以,只是旅游服务项目没有跟上。”接着问这次活动的组织人马灯,他说:“既经济又实惠,大家玩得很高兴!”问如烟,她带着偏爱的情绪说:“好是好,还是没有我们江永景色美!”
最后问草根,他与合成兄晚回一、二天,在游完夷望溪后又去了离茶安铺不远的西溪水库(那可是一个叫人往而忘返的幽谷)。他说:“主要是时间不够,没有尽兴——我之所以对他们的旅游感到兴趣,是因为我在那块离省城500多里的土地上呆了整整四年,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丢失在冷月残风笼罩的古老牯牛山峰峦下……
那儿是我不堪回首的青春祭奠地,他们乘坐游轮从沅水驶进夷望溪的口子——当年我搞户口回城时,曾坐在那儿岸边,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溪边的三元潭公社卫生院开到一张疾病证明……1972年底我的户口迁回长沙后,曾一度麻木地忘记了那块伤心之地,直到1994年3月我随省工人报去参加桃花节,才初次回了一趟生产队。次年又随返乡的知青去了一趟,去年国庆节第三次去了,是故,没有参加湖知网友集体去的这一次。
桃源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享誉古今,现在的桃花源公园在离常德几十里的水溪马路边。夷望溪则离常德有一、二百里,前两年草根写下“夷望溪”和“牯牛山”的文章,发在湖知网。当时就获得了知青娃、落霞等网友的一致赞赏,我听后一看:也觉得此两篇文写得精美,特别是夷望溪一文。其中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对人文环境的感慨,真的堪称一绝。
如果说古人的“桃花源记”在我们胸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今天草根的文章则促使大家走上了“夷望溪之旅”。也因为这次的旅行,促成了我们一行八人今天走进了草根农舍。
在那天的电话中,草根和我商定:在他家开一个小型的“写作交流会”——由他主讲“游记写作的体会”。之后我们几个平常交流得多的网友自然而然凑到一堆,只有最近完成了一部大著的合成是特意请来的。
草根何许人也?他下放在湘南,因父母亲在文革下放到了桃源,他也就在父母下放地“流浪”了几年,自然对那儿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回城后的他终于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忘情于自然山水”的夙愿,弃离繁华的城市住宅,而移居青山绿水怀抱中……
他家坐落在岳麓后山的一个山谷里,屋前有一口百多米长的山塘,屋后是不高的山峰。他的两间小居室处在幽静的树丛竹木中,屋前种了许多瓜果小菜。喂了猫、狗,去年一只检回的小鸟喂大后不肯走,放了它后(每天仍按时回来吃食)……特别是今年,增加了一道风景:不知怎么种了一长溜的百合花,整个庭院弥漫着优雅的百合花香。
我和峭壁松、马灯、晏生在上午10点半,坐着犟牛的车到达他家,合成兄则提前到达了。只有笔教授因为负伤游玩夷望溪,回家后仍未痊愈,他和“大忙人”知青娃都无法前来。
当夏悸气喘嘘嘘赶到后,草根按着他的提纲开始了发言,想必不用提,绝大部分网友都知晓他对历史和哲学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的普世价值观已经得到了很多人士的认同。他在两个课时的讲解中结合实际,从老庄的山水观到屈原的浪漫主义,从陶渊明的隐居到李白、苏轼的诗歌……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山水游记应如何结合人文历史和审美情趣”的课题。
草根说:之所以要强调“写好山水游记”,与目前湖知网友们日益增多的旅游有关,我非常赞同他这一观点(也是促成此次小聚会的主要动因)。我们在网下的活动不断,出外旅游也一天比一天多,大家在游记上下点功夫,自然能写出更多的好章来。这次夷望溪之旅除马灯的“青黛之梦”标题极具诗意外,文章写得全面的应属峭壁松的《夷望溪的召唤》……图片拍摄得好的不少,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就完美了——这应该成为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
吃完中饭后,我们继续进行讨论。合成简短介绍了他写作“神话”的经过,给我们的启迪收获不小。本人谈了写作长篇小说的三点体会后,马灯着重讲到了小说语言中对话的重要性,并对典型人物谈了自己的看法。晏生、峭壁松、犟牛也各持己见,每人的收获都很大。
临别时,夏悸得到了两朵鲜艳的雌雄同株红色兰花,马灯则抱回一大盆百合花,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说:“今晚回去可以不洗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