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鲤鱼塘古老名胜——国 宁 寺

清光绪九年(1883年)《永兴县志》载:“国宁寺,县东六十里,十八都。”原名十第庵。由十八都十姓民众募建而得名。相传明弘治九年(1496年)孝宗曾游此,遭奸劫杀,幸十第庵众武僧相救才脱险,后御赐“国宁寺”匾额,而改称今名。
        国宁寺原址在今鲤鱼塘镇联盟村寺下组,后倚群山,前濒洞,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山脚下便是申明亭、将军庙、海溪、富民桥。有官道上通安仁,下达资兴。原寺共四进,高十余丈,供三圣佛像,香火鼎盛,游不绝。清邑增生曾时球《国宁寺晚眺》诗,把古寺风貌写得维妙维俏,诗曰:

        薄暮登临壮,盘迥万叠山。

        疏风生树杪,新月吐江湾。

        白首僧相识,清宵鹤自闲。

        尤怜归路好,长啸出禅关。

         后因多年失修而破旧,虽香烟冷落,但古风犹存。清邑文学楚光蔫《国宁寺有感》一诗,道出了游心境,诗曰:

         禅林风况淡如秋,岚色松声入座幽。

        仪像空中千景幻,乾坤物外一鸥浮。

        诗瓢底事推工部,茗腕机缘信赵州。

        领略个中无限意,一声长啸万峰头。

         2002年12月,境内信仕倡导重建。筹资数万元,投工上万个,不到一年,修复一新。如今,从申明亭可乘方便车沿简易公路直通山门。门前场地广阔,香炉矗立,正门上方有“国宁寺”三个醒目的行书字,两边嵌以对联:

         国泰民安千秋赞颂;

        宁乡静土万众讴歌。

        佛寺为两进,殿中有四根水泥圆柱直抵顶板。堂上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旁置观音士像,金壁辉煌,气氛肃穆。两旁是僧房,有阶梯直通二楼藏经殿。2002年11月20日,新寺开佛,信士达千余。不少文墨客先后来游,吟咏颇多。县委党校讲师张绍芳在《重修国宁寺感赋》中写道:

         僻壤古寺久荒苔,盛世重修便起衰。

        天高地阔佛光隐,依山带水气势迥。

        坤宁有道非常道,治国无为无不为。

        一部中华廿五史,国泰民安有几回。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政协兄哎,请您把字放大点好不罗,都是花甲之人了呢。拜托了。

TOP

曾家学堂
--------------------------------------------------------------------------------

        曾家学堂是曾氏私立新民小学的简称,创建于1916年。她的前身是孔圣义学。清光绪九年(1883年)《永兴县志》载:“十八都孔圣义学,曾荣阶阁都绅者倡捐,计租二百余石,刻有传书。”


        学校位于鲤鱼塘镇石溪湾。前临大洞,后倚群山。河水清澈见底,弯弯曲曲,流出境外,流向资兴。校门前有一座木板桥,每当傍晚,村民们便坐在栏杆上谈天说地,深夜忘返。山上绿树成荫,尤以那千年银杏闻名,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大凉伞,把个学校遮了半边天。春天,山上长满竹笋、蘑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鸟,是学生们下课后的天然游乐场。


        校舍仿西式成长方形四合院双层楼房结构,正面为上下十大拱门,中间有“大观楼”,上下四层,高出一节。孔子、曾子的牌位立于其中。其他分别为教室、寝室和教师宿舍,扶梯而上,登楼远眺,鲤鱼塘大洞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院中有小池,清澈见底,鱼游其间。池围四周置有花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香气袭人。


        明清时期,这里是曾氏椿房名祖祠,为族人子弟的求学场所,教师也不请外姓人。民国初年,废科举兴学堂以后,打破了这种格局,生员比原来增加了很多。为修建校舍,以曾甲山为首成立董事会,向族人乐捐,民国四年(1915年)由廖开第先生撰写的《曾氏新民学校劝捐叙》和乐捐芳名的碑刻,刊在进门右墙,至今清晰可鉴。尔后,兼开初小、高小几个年级,教师一般都资历较深。老教师廖化津、周德萱都曾就读于此,全国有名的地质学家曾祥伦也曾在这里度过他的小学学年。


        民国33年(1944年),日军侵占永兴,这里由于地处偏远,一直没有停课。县政府也一度迁此办公。1948年,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团曾驻扎此地。后来上面派部队收编,该团不服,双方发生激战,死伤多人,团长王某被当场击毙,其他的官兵纷纷缴械投降。


        解放后曾氏新民小学更名为永兴县第八区第二小学。1950年,剿匪运动中,八区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万人宣判大会,公开处决匪首楚显明、马岗如,群众拍手称快。


        1958年9月,随着县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公社完小附设初中班为基础,在这里创办永兴第五初级中学。1969年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永兴东部的最高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曾就读于此的张永柱,现为加拿大博士后冶金研究员。


        1982年7月,以广州军区四十二军为主体的山地军事演习在永兴江右举行,部队的一个团指挥部就设在这里。部队拥政爱民的良好风范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永兴五中搬迁,在这里开设鲤鱼塘中学第二部,次年更名为鲤鱼塘第二中学。很多在这里任教过的老师都有一份特殊的留念之情。原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肖伯那曾在五中任教多年,他在《忆五中》一诗中写道:


        石溪迥水湾,桥下旧祠垣。


        古木沙滩外,师生砺志轩。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鲤鱼塘古老名胜——风 神 殿

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从松垣坊村的长欧家至东山村的何家坳之间,突然冒出一座山峰,山上有古寺,这就是聚峰山上的风神殿。时过境迁,山演变成“联珠峰”,寺也别称为“峰神殿”、“枫树殿”。


        前后四修的《松垣坊廖氏族谱》,不仅对聚峰山风神殿有着详实的记载,还刊载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武龄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黎川材所写的《重修聚峰山小引》和《聚峰山记》。清光绪九年(1833年)《永兴县志·山川志》也载:“联珠山,在县东五十里,回峰叠叠如穿珠,然上偏有峰神殿”。民国初年时任县劝学所所长的廖开第在《重修聚峰山记》中说得更为明白。“聚峰山者,吾松垣廖氏富、添两房之檀越主也。说风神栖灵于此,殿宇废兴,自秦汉时已有之……。山叠叠如贯珠,故俗呼风神殿,而别号联珠山。峰势蜿蜒起伏,迥聚于此,故统名曰聚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康熙时,贤智、福德等公督常住僧心葵重茸之。得馀杭武公大笔,视玉带永镇沙门。旋被土豪惑风水占毁,赖福成公纠合讼复。闻众竭一日夜之力速成巍观。乾隆时,僧茂松募修,沐一时雄伯、黎侯、严尉赐疏作序,大得捐助,再焕浮屠”。


        风神殿确是灵气聚集的古刹,坐西朝东,殿宇恢弘。鼎盛时有十二楼台,四百石租田,一年四季,香火旺盛,求佛信士,络绎不绝。农历的大年初一,附近的村庄父老习惯地带着家小上殿进香祈福。小孩们也最爱品尝老衲的红枣茶和供果粑。文人墨客也常登临其境,吟诗作赋。《松垣坊廖氏族谱》中就收录古诗数首。庠生廖元龙在《登聚峰山》诗中写道:


        何年来列子,此处记仙踪。


        猛虎时蹲石,潜龙竟挂松。


        常思登彼岸,几日亢吾宗。


        举目皆先泽,风光尽醉侬。


        1958年大炼钢铁时,寺庙被拆毁,只留下条石痕迹,但古树婆娑,风光仍在。1986年8月,在全县性的文物考察中发现聚峰山有古墓葬20余座,内有东汉陶片,经鉴定为东汉古墓群,可谓历史久远,令人感叹!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