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种视角] 模式化作文教学与“两考”

 

  模式化作文教学与“两考”


     已经十多年了,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文化心理蛊惑下,在急功近利的极端实用主义甚嚣尘上之时,许多人以为学生作文也是可以大走捷径的,公然到处鼓吹“天下文章一大抄”,“两个小时学会写议论文”等等。甚至有位中学教师在京城一家报纸上撰文,颇为自得地说他指导模式作文是“应试”的需要,高考成绩就是对我的表彰云云。在这样大背景下,模式化作文怎么能不大行其道?眼下民国时代小学生作文很受追捧,不就是对当下作文教学的严励批评吗?


  就不用说那些日常教学中,学生作文的套子化、模式化已经到了何种赤裸裸的程度了。你只要翻翻历年正式出版的高考、中考满分作文选,就让你大开眼界,看到一些僵死的模式是怎样在学生的“优秀作文”中复活了的:题记,在历来著作中用得也是很少的。但现在小学子们成了哲学家了,张口就是一条语录,写在文前称为“题记”,占块地方,充当字数,也不问是否必要。

 

      我查阅了前几年满分作文选,一本中考作文,有题记的高达20%!有一本高考作文,有题记的占了14%。接着,开头、结尾,老师说了,一定要写排比句抒情,有文采,能抓判卷人眼球;文章中间要列出几个小标题,显得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结尾呢?又出新花样了,要安个“后记”什么的。好家伙,小小一文,600-800字,配套成龙了。这么折腾还谈什么内容充实,真情实感!且抄一段某名师在满分作文后的评语:“此文美在形式上,开头用题记切入,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结尾用后记,颇有文采!”可见,不按照读写规律在提高作文水平上下真功夫,一门心思摆花架子,在表面形式上铆劲,是模式化作文的一大特征。


  其实,几年前,“语文新课标”刚施行的时候,有关部门也曾下过决心。他们指出作文普遍出现“一凑二抄三套”的毛病,说“作文已经陷入新八股时代”,因此,呼吁“作文高考大改革”。但收效甚微。模式化作文却尽得风流,扶摇直上。前年《扬州日报》组织高考同题作文下的比赛,随机找来不同层次学生写《好奇心》一题,小学六年级学生得分最高,高中生、初中生次之,一位在读硕士生竞是最低分者,我认真读了这些作文,赋分是合理的。高学历作文不如低学历的,不是怪事吗?这里还有一例。前几年某报发起中学生征文,评委会分析说:从征文看有一种倾向,初中生比高中生文章纯真挚朴,贴近生活。看来,这些年,往往年级高的受作文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多些。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中小学作文教育,从拟题到指导,从评改、赋分,再到练习册、大卷和考试,再到供广大学生当范文学习的《满分作文选》的出版,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模式化教学的“生物链”。作文教学中,感情的异化、个性的畸型化、思维的模式化,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现象。看今年高考作文题共有18套,可谓丰富多彩。出多彩的题目,对作文的颓风肯定有一定冲击,但是在这种教学范式之下,也会化入一定的模式之中去!

 

      说是作文危机,大概也不算危言耸听吧?怎样才能有效扭转作文歪风,拯救我们中小学生的作文呢?纵观这十几年的历史,愚以为必须首先下大力气打断模式化作文恶性循环的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上的关节点,无疑就是举国为重的“两考”——高考与中考。首当其冲地,必须端正这两考的作文导向。只有在这个大前提端正的情境下,老师们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按照语文和作文教学的规律指导其教学。


  怎样去把握“两考”作文的正确导向呢?怎样堵死“模式化作文”的去路,把各类作文评得各得其所,奖惩分明呢?谈这些具体问题,似乎愚者如我是在杞人忧天了。其实大不然。不都说往往一些细节决定成败吗?这个“导向”,决非发个号令、下个通知,就会一蹴而就的。我认真研究了上海五月份对高考作文阅卷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的报道和文章,大有教益。这样的培训抓住了主要矛盾中的关键之处,是非常适用、十分必要的。

 

      面对21世纪中小学生的作文,你是以怎样的眼光评判的?作为高考、中考作文阅卷教师,这就不是小问题了。据报道,上海300位中学阅卷教师,首先,通过对400多份样卷的判分和评议,以求统一标准。尤其是针对一篇应打满分的创新作文,60人的阅卷给分五花八门,许多人不理解,给分很低,最后统一了看法,澄清了是非。其次,他们坚持对模式化作文,对“凑、抄、套”作文,赋于低等次分数以至不及格,不让投机取巧之文占便宜。我想,如果全国各地高考、中考作文都能这样抓好阅卷教师培训,而不是随便抓个人就可以阅卷评分,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啊!


  当然,说“两考”指挥棒的作用,除了阅卷这个重要环节,还有其他许多措施,也是不可轻忽的。例如作文题目,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虽然越来越进步,但是,作文要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是一个重要标准;而我们的文题,往往在思想人文教育上考虑的多,而在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灵上,考虑较少,就连我今天看到的(6月7日)高考作文题,也还有这个毛病。至于编印作文练习册和出版《满分作文选》,切请慎重对待,别弄些模式化的玩艺儿“唬弄”孩子们啦!


  我觉得有必要特别说一说的是中考作文的问题。因为中考学生多,出题阅卷又在地市级,问题就格外繁多而严重。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有两点。其一,许多教师多年宣传模式化作文套路,声明中考作文判卷老师就是这么给分的。有的而且还成了名师。小学子们满心不悦也只好就范,按套子写。其二,有不少高考作文,更多的是中考作文的阅卷教师,几乎是平均两分钟就判一个作文。这不是草菅人命又是什么?!所以老师只好告诫学生人家主要看看头和尾,你开头语句必须华丽,就不奇怪了。是管理人员硬性规定的错误还是阅卷者个人为所欲为?如果这类德行不惩一儆百,考试公平何在?


  又是6月“两考”时。不应该笼统地谈什么“应试教育”!哪个发达国家没有“应试”?关键只在于一点:我们的两根指挥棒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正确导向的作用?还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相关部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把“两考”导向抓实抓好,一年年抓下去,拯救我们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心灵自由地写作,追寻创新精神,则幸甚!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作者 桑永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我不是语文老师,没有阅过语文卷,只是听说而已。关于高考阅卷,每题都有个复核的人,作文也如此,当然也是听说,实事求是讲,不想在跟帖中造成轰动效应。

TOP

      世风日下啊!
开心上网,平心做人。

TOP

我没当过教师,没有阅卷的经历,但看到这篇文章,不由得想起前几天听一个熟人讲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她一个长辈亲戚是语文老师,每年高考阅卷都跑不脱,近年他竞坚辞了这个差事。他说,一个阅卷老师一天要阅数百张卷子,一张卷子,只有一分多钟的时间来看,基本上就是只看个头尾,中间的往往只飘几眼。头尾稍有点新意而又字迹清楚,文句通顺的就判高分,否则就是低分,尤其字迹僚草的,干脆随便给点分。如果心情不好,或看卷子看得疲倦了,那就对不起,打起分来就没有高低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思想、意境或美学什么的。想想人家苦读十几年,一番心血,两代企盼,往往就这样被他草菅了,于心何忍,最终,只得辞掉这个差事,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初听此事我还不以为然,但今天看到此篇转帖,又得到立立回帖的确认,我才相信那位老先生所言不虚。

TOP

“其二,有不少高考作文,更多的是中考作文的阅卷教师,几乎是平均两分钟就判一个作文。这不是草菅人命又是什么?!所以老师只好告诫学生人家主要看看头和尾,你开头语句必须华丽,就不奇怪了。是管理人员硬性规定的错误还是阅卷者个人为所欲为?如果这类德行不惩一儆百,考试公平何在?”

 

这是真的,不知有关部门会不会动真格解决这些痼疾。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