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热烈祝贺哥巴新著《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在香港出版发行

热烈祝贺哥巴新著《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在香港出版发行

 

对知青运动的潜心解读

        ——读哥巴新著《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

 

当知青下乡的“有悔论”和“无悔论”在知青群体乃至社会各界争论不休时,一位老知青却在默默思考,潜心治学,伏案创作出近20万字的长篇论文。

不久前,有幸获得哥巴兄赠送的这篇论文打印本《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近期陆续拜读完毕,感叹作者尽管历经九年的知青磨难,而今却能以一学者的眼光和手笔,以史为证,理智思辨,条分缕析,深刻揭秘知青运动的真像,解读这场给千万青年学子带来的影响着终身命运的下乡运动。读毕不禁掩卷叹谓:这本研究知青问题的专著,该凝聚作者多少心血!

正在考虑为此书写点什么时,欣悉此书近日已在香港正式出版,作者给我发来该书图照,告知暂难在内地出版发行,我深以为憾。

该书打印本共分五章一百五十六节。

作者用一名老知青的良知和勇气道出这样几句开篇之语:

我们回望过去的

荒唐丑陋和苦难

是因为

想找出这一切的病根

朋友,不要害怕直面过去

如果没有直面过去的勇气

那又怎样开拓未来

……

关于当时高喊的“上山下乡是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一论点,作者收集了不少证据,旗帜鲜明地进行驳斥:既然高喊上山下乡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为什么绝大多数被动员上山下乡接受“培养”的不是当时受到信任的党政军干部子女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子弟,而是在学校被边缘化,受到排斥打击,被拒于中学、大学校门外的地、富、反、坏、右、资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子女?

作者还尖锐地指出:尤其到了文革中后期,招工、招兵、招学、走后门成风,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走后门,如有的群众戏称这一现象是,领导干部子女下乡是镀金,群众子女下乡是扎根。还有些顺口溜更是反映了当时实况,如一等人送上门(指回城),二等人走后门,三等人找窍门,四等人没有门。这一现象,更是使广大群众看清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实质。对于领导干部子女是镀金,而普通人家、尤其是出身不好的青年,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作者对下乡运动的起因研究尤费不少笔墨,如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造成的严重就业压力的分析;国际形势与下乡运动的关系分析等。为此,作者还将视觉触及到过去国共两党的斗争,触及到苏联对中国的影响,触及到前人很少研究的民国时期的经济,甚至将中国的这场下乡运动的根源上溯至康乾盛世……

确实,历史如同一根项链是不能割断的。我想作者正是依此观点,以历史的眼光,旁证博引,上下求索,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将这一发生在中国的严重影响数千万青年学子前途命运,乃至影响整个中华民族进程的下乡运动,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得不令人信服,让人感叹:被遮掩的历史面纱总会有人去揭开的。

作者除深刻解剖下乡运动的前因后果外,还对一些世说进行了一些梳理或纠正,如上述的“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之说;“农村需要有文化的建设人才”之说;“知青下乡是志愿的”之说;“一穷二白,人可多,底子薄与上山下乡”之说;“净化城市”之说等。

作者对历届知青下乡情况也进行了明晰的分类,如对50年代的早期知青的介绍;对文革前知青的介绍;对老三届知青乃至新五届和后五届知青的阐述等。

不难看出,作者还从湖知网中摘录了一些知青或后知青时代的生活片段,一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其著作的内容更充实和更有说服力。

作者凭一老知青的良知与阅历,参阅大量资料文件,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解读知青下乡运动,在国内出版界可谓独树一帜。同时,还原知青历史真像,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档案,其意义非凡,其功德无量。

虽然感觉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有过多之嫌,但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作者治学的严谨与求实,也可说这些引证的东西能更好地还原历史,见证历史。

知青写的关于知青的书,知青当然爱读,只是我们暂时还看不到这本在香港出版发行的书,但愿期待的时间不会太久。

  历史的陷阱封面(1).jpg

P1190020.jpg P1190021.jpg

    祝贺家门出书!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祝贺哥巴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出版发行

TOP

   祝贺哥巴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书籍在中国香港出版。
但愿人长久,聚散总随缘。

TOP

 

祝贺!

 

哥巴兄的大作早已拜读,很佩服老兄的认真执作。可惜,这样的著作不能在内地出版啊!

TOP

回复 1# 峭壁松

    祝贺哥巴兄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书籍在中国香港出版。

TOP

祝贺哥巴兄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书籍在中国香港出版

    敬佩哥巴兄敢直面知青这一历史事件,敢讲真话,敢为人先的精神!

什么时候在内地有卖,期待中。

TOP

回复 34# 淮羽 钦佩哥巴的勇气!直抒己见还原历史事件的真面目。祝贺“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在香港岀版发行!

TOP

祝贺哥巴兄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书籍在中国香港出版。

TOP

祝賀哥巴著書立說!
先睹為快,我一定會去買一本來讀。

TOP

 

     有卖先买一本。毕竟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难得!

TOP

    箸书立说,说人家欲说而未曾说,说人家想说而未敢说,乃是真君子大丈夫所为。为历史记着下隆重的一笔,可喜可贺。辛苦也值得。

TOP

可喜可贺!
期待此书早日在内地发行!

TOP

自费出版,精神可佳。

TOP


  楼主既然有打印版,想让它面知网或知友还是做得到的。只是有没有这种可能(原因大家都明白)。好生扫描一下,人手一册电脑图片版。只是一点时间成本。

TOP

回复 21# 峭壁松 谢谢各位朋友捧场。拙作《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与知青》,只是一孔之见,只是哥 ... 哥巴 发表于 2011-6-12 10:11

   祝贺低调的哥巴兄出书,那个年代唯成分论,60年代中期下放农村的知青深受其害,哥巴兄以及老知青都属于受害者。

 

   68年以后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不论阶级出身好坏都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文革末期,百业待兴,的确是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一年后,文革收尾,城市招工,知青大规模招工开始,不少知青的家庭出身等问题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坎。而我们这些所谓的良民出身,自然不忧虑政审这一关。

 

   我为什么说69年秋到70是知青大规模招工开始?因为亲身经历这场梦,稀里糊涂下乡,稀里糊涂招工。走得那么急,回的那么顺利,我们生产队男女搭配6个同学,那次招工5个,仅剩一个父亲是国民党坦克兵的女同学(74年保送读工农兵大学)。我们班除了投亲靠友,下在一个公社的一共45人,69年底到70年回城35人,剩下那10人因为家里的成份高或父亲历史政治问题政审不过关。这35人中有3个招到煤矿下井,除瓦斯爆炸死于井下一人外,我们同学当年招工回城还有34个,(不包括投亲靠友的)。回城当工人的同学们,基本累及一生,我是唯一的幸运者,下半辈子没有当工人了。那么,当年10个政审不过关而被继续留在乡下的同学,有7个在1974年——1976年先后被推荐上大学和中师,在一起聚会时同学们说,后回城的这些同学因祸得福,我不这么认为,毕竟这些同学在乡下多吃苦好几年,理所应当弥补失去了的年华。如今,早期招工回城的退休费远低于这几个有文凭的同学,因为他她们所在单位大多属事业单位和高校,退休工资当然高于工人一倍以上。我想,这也是当年他她们因出身和政治原因而无法招工在精神上的一个弥补了。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TOP

回复 21# 峭壁松

谢谢各位朋友捧场。

拙作《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与知青》,只是一孔之见,只是哥巴从自己的角度对在中国“为什么会发生上山下乡当农民这一逆世界文明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潮流而运的运动”的尝试性解答。

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哦。

另外,博客上只能读到很少一部分。因为哥巴一将拙文发到日志上,就出现提示“有……内容,只能自己看到,不能显示……”。也就不想发到博客上去了。

再补充一点拙作信息(见下图)

P1190327.jpg

 

TOP

  《历史的陷阱》这书名取得好啊!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佩服作者哥巴敢说敢写有胆量。

   当年曾经相信美丽谎言,掉进陷阱里的人,真想早日拜读,一睹为快。


TOP

祝贺哥巴兄《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在香港出版。

谢谢峭壁松君的报道。也谢谢五九兄的介绍。会到那里去看的。

   

TOP

渴望早日拜读哥巴兄弟的佳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