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源印象
那山哑口有一个叫矮寨的村子。那寨子,常常被一层淡蓝色的薄雾笼罩。透过薄雾,隐约可见些许农家小屋,立在山坡。每当寂静的清晨或是傍晚,从它那儿,时时地传来牛的吼叫、鸡的打鸣,依稀还有时断时续的吆喝声、山谣声。“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便是那种意境的写照。
走进山垭口,过了那古朴的山寨子,沿蜿蜒起伏的山路一路前行,便进入清溪源了。进山之前,我们就听人说过,要到达这山谷的深处,非要趟过三十六道河,我们似信非信,世上竟有这等奇事?其实那山谷里,哪里有三十六道河?无非就是那一条小山溪在摆着迷魂阵,和进山的人捉着迷藏。那条小山溪,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山间少女,一会儿隐藏起来,叫你无处寻找。一会儿又突然地闪耀于你的眼底,神出鬼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峰回水转”,峰回水转,是清溪园景观的最大的特色。
刚进山谷时,我们是有意识地记着数的。后来,我们不再记我们究竟过了几道河了。在那个五彩缤纷的画廊之中游览,老是记着什么数儿,便自然会让我们少了许多的兴致。大自然那天斧神工之作,早已让我们深深地的陶醉和折服。
君不见那山溪,至极的清莹秀澈?水面,飘浮着山影:水底,晃动着游鱼。掬一捧溪水痛饮,甜透心脾:撩一把溪水洗漱,精神顿爽。人们都说,山间有好水,这话不假。更何况,这儿的水,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清纯的诗呢!音韵也是那样的美妙动听:柔曼,有如潇潇细雨。湍急,如同战马嘶鸣。深潭泉滴,清脆如弹拨,陡壁飞瀑,浑然如雷霆万钧……呵,假若那一次我们能夜宿清溪源,枕泉望明月,听涛论古今,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境界?
山溪的两旁,是蔚伟壮观的山崖林壑。山崖的绝顶之上,有灿烂的阳光飘荡。跳跃的阳光之下,山花争艳,层林尽染。站在深谷,举目遥望,不能不发出感慨:这简直就是一幅幅山与影的摄影佳作呀!一线蓝天,白云浮动,飘渺如一支悠远的歌。有鸟啼数声,山谷便声声回应,空山鸟语,韵味无穷。心时顿然飘浮起刘天华的那支二胡名曲的旋律······
假若,能将它移动,移到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张家界去,那它足可以单独形成一个风景点,引来无数的游客。相信它也会让摄影家们、画家们留连忘返,让诗人散文家们灵感飞扬,诗兴大发。但遗憾的是,它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如今,依然的默默无闻,深隐在那个穷山僻壤之中。
那一天,我们很晚才出山,当我们走到山垭口,天已经傍黑了。残阳余晖,映照着山民荷锄而归,于小溪旁冲洗去一天的劳累。归牧的牛群,颠着溜圆的肚子,在山仔子的叱咤声中走进牛棚。晚炊在袅袅升起,那蓝蓝的炊烟,久久地盘旋于这山间,不愿散去。有些许农舍,点燃了昏黄的油灯,闪闪于门窗之内。呵,“出山日已暮,林火远明灭”——我们仿佛置身于另一种的诗境之中……
这是三十多年前清溪源留与我的一个深深的印象。那时我是一个知青。不知怎么的,几十年都过去了,我却老也忘不了它,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景观非常独特,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也许是一种老知青的“江永情结”,时时盘旋于心头,挥之不去?于是便以文字而记之。
2001年2月6日-10月31日
小记:前几天笨笨牛发了个短信给我,问我能不能去江永。可我却去不成了,这是一种悲哀。因为腰椎病变,使我不能远行。但心却将随大家同去。此作写于2001年2月,按时间算,文章中写的,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重来发表,聊以自慰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