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壎 当前离线
头衔: 知青VIP
回复 4# 易山
易山君写帖,总是别开生面。遇什么题材都必有所发。你所说的,往往补我不足。大家的观点加起来,庶几可把一篇文章做完整。
TOP
六旬童 当前离线
头衔: 知青元老
回复 1# 陈善壎
陈老师一席话,把人很难想透说明的,说得如此轻松平易、透彻明了。真好!
受老师说诗启发,也学舌谈点体会:
真心喜欢诗,就可以读诗、赏诗、学诗、作诗。
古诗、新诗、土诗、洋诗、快板诗、打油诗、儿童诗……“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皆可成诗,而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则不成其诗。
诗体不少,学诗、作诗可视情而为、慎择所宜。样式和意韵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就可望基本“得体”。
旧体诗,又称“近体’或”律诗”,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唱起来动人,比其他体裁更富乐感,缘于讲究合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法则,也就是“格律”。
完全漠视或恣意违背格律所写的诗,难称律诗。不想受格律约束完全可以另择体裁,最好不要把不伦不类的“诗”轻慢地充作“古风”而有悖文理。
反过来说:舞文弄墨、冗辞赘语、 油腔滑调、华而不实之作,即使表面合仄押韵、貌似对仗工整,也难入律诗,更不是真诗,仅勉强可称“韵句”而已,也就是善壎老师揭示的、实不足取的“伪诗”。
懂诗不易,写诗更难。粗浅心得 权当引玉吧。
多谢善壎老师!问好各位网友!
东乡妮娜 当前离线
头衔: 版主
欣赏了陈先生的《说说旧体诗》。我心目中,散文就应该象先生这样来写。
我不懂做旧体诗。虽然读过不少唐诗宋词。也很喜欢。但是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畏难。我上老年大学时,隔壁教室就是诗词班,他们将作品贴在教室外面,下课了还在讨论,有一位老者,将平平仄仄的字眼归纳整理,写在一张大纸上,一个个去套用,很像拼字游戏。显然这是特例。他们的旧体诗,念起来很顺口,但是好像容易混淆,容易忘记。当我看到您文章的标题时,以为您要说旧体诗怎么做了。看了后,才知道差点错过了先生的好文笔。我小人了。
常青苗 当前离线
我极赞同陈大哥及易山妺的观点,写旧体诗注重格律,但不受格律束绊,写自已的心意,唱自己爱唱的歌。谢谢陈家大哥的主帖及陈家妺子易山的跟帖。拜读,学习了!
我也有同感。
夜深人静 当前离线
夜深人静
头衔: 版主(夜深人静)
一直以来,旧体诗的平、仄、格律总弄不明白,读书少,没法子,读完善壎兄的帖子,若有所悟,过后又是云里雾里!
西岭望雪 当前离线
开机入茶座喝早茶,陈家老大的一篇说旧体诗的文章,及陈家小妺"易山"的跟帖立刻将我吸引。犹如两座山头上唱歌,一呼一应配合得那样完美无缺,说到了我的心里。作诗如唱歌,直抒己意。如果被严格的"平"."仄"格律所束缚,则难以直抒心意,如易山君所说,尽来点生涊华丽之词,恐怕人家读之觉得华而不实缺之心意,或者根夲读不慬。
因此,我极赞同陈大哥及易山妺的观点,写旧体诗注重格律,但不受格律束绊,写自已的心意,唱自己爱唱的歌。谢谢陈家大哥的主帖及陈家妺子易山的跟帖。拜读,学习了!
立秋 当前离线
易山 当前离线
普通人
头衔: 版主(普通人)
回复 3# 陈善壎
可见,诗,真诗,才是评判的准尺。
旧体诗因为有格律包装,伪诗容易混珠。
陈先生的见地站得很高,诗的事应该是在于灵,而非在于巧。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诗心,那些由心而出的好诗大多是不事雕饰的,华丽又生涩的堆砌我是不把它叫诗的,因为它既不好读,又不好理解,表意艰涩,况物牵强,虽然于“平仄”丝丝密合,但那是匠人的东西,而非诗人的东西。
可见学问与诗不在同一领域。
有些人写旧体诗只怕不“文”,写出来别人看不懂,或者念起来费劲。这都不好。其实唐宋名句,都是明白如口语的。有些人就没留意到。你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哪句不好懂?为什么偏偏我们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比唐宋人的作品还拗口?
赞同!有话说“熟读唐诗三百句,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的就是只要爱诗,自会于这点上开窍入门,并不需要那种吓人的高深学问来做铺垫。很多起初有灵气的想在诗上起步的人,被这些平仄的藩篱一围,倒还将妙想隔在了形式的外头,有点像“买椟还珠”。所以,学习格律只能是帮助表情达意,如果成了挥洒内心情感的羁绊,那么做出的诗一定会让诗心走形,别人读来也怪怪。
就如一个女子的化妆,好的境界应该是看不出她的眼睛怎么描画了,鼻梁怎么修整了,嘴型怎么勾勒了,而是只觉得好看,恰到好处。诗,如果句句都是雅词丽字的堆砌,而彼此又不相谐,就让人紧张,甚至窒息,看了就欲远避。你的平仄再无懈可击,你的用词再璀璨华丽,都形如空置,无人愿意问津。
早起来茶座,听陈先生讲道作诗,宛如品了一杯好早茶,谢谢了!
回复 2# 痴眼睛
谢谢,问候痴眼睛兄!
痴眼睛 当前离线
“要说活人的话,莫说死人子话。”说得好!学习了!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