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楼上的老兄言之有理。那“诺贝尔奖”咱是根本不感冒!在政治上没有正义,在学术上没有权威。而且它没有农学奖项。历次的生物学奖都给了医学方面的成果。和平奖就更没法说了。给达赖、给奥巴马、给刘晓波——啊,呸!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就我所知道和理解的说几句:一个作物的产量(品质)测定,当然应该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士完成。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验收工作从来是由农业部组织的。就像建筑工程验收是由建设部组织专家验收一样。如果不如此,那应该由谁来做呢,由那些“八卦”记者?由外行?况且,袁先生杂交水稻研究在国际上是令人信服的。 日本人的杂交稻600公斤实验九十年代成功,实验面积是300平方米,连半亩都不到,到国际水稻所(菲律宾)申请验收,回答是:不典型!一个成功的农作物品种之所以叫成功,讲究的是推广面积(大面积高产)。所以这次“Y两优2号”的实验面积是以百亩为单位,以万亩为目标的。好的种子、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秀的种植条件(地)是杂交稻高产的保证。据我所知,这次验产验收是非常严谨、公开、科学的,一点都不神秘。什么叫“第三方”?难道需要法国、美国军事专家参加吗?有的外行为了表示自己的高明,提出似是而非的质疑,实则是讲外行话。

   隆平高科是借袁先生名的一家上市公司,并不经营种业(现以经营黄金为主)。当年袁先生不同意以自己的名义命名,是湖南省做工作,说为了促进湖南经济希望袁支持。袁先生以“不参股、公司不得垄断自己的专利”为条件同意,公司给的是干股。现在把上市公司的过错算在袁老师的头上,实在是不公平。有一年,有人造谣,说袁老师用分红的钱开奔驰。在网上一片哗然,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甭说奔驰,给袁老师一架飞机都不为过。他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最后搞的袁老师出面辟谣:我是开摩托车下田,那有什么奔驰喽。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袁老师是为了敛财搞科研,那真是令人齿冷!

   总有些人,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目的,用给人泼脏水的方式“傍”名人。谁做出了成绩就怀疑谁。其实更显出自己的“小”来。(连“转基因”是什么都没搞懂,就置疑其安全性)真是可笑。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复 19# 寒乡

    我个人认为诺贝尔奖,尤其是文学、和平奖那政治味道太浓。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委们的价值观,人权观和我们不一样,能评上你吗?据说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是和他个人有关系。

    美国买了专利,和诺贝尔奖没有必然联系。他们是为了赚钱,买这专利的公司发了大财啰!

TOP

 

 

        实干精神极强的袁隆平,兢兢业业几十年,

 

      在解决世界吃饭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向袁隆平致以老知青的崇高敬礼!

TOP

 

质疑:

   专利都出口美国了,世界科技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什么还是与袁隆平无缘?

TOP

回复 17# 大卫王

 

说得很好,很专业。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回复 13# 采青

       杂交水稻和转基因不是一回事。它是水稻之间的杂交,就好像洋鸭和水鸭杂交后代是湖鸭的意思相同。更不是什么“人马”“猪狗”“人猪”这些不同目之间的杂交,有谁见过杂交成功的后代?

       质疑验收不透明,是完全可以的。但把它和转基因等等扯在一起就没必要。现在我国13亿人,都有饭吃,这事实是有目共睹的。那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多倍体小麦比杂交水稻早好多年就有了呢!

       水稻是自花受粉,所以杂交水稻不容易搞。几十年来,杂交水稻从三系育种到两系育种,直到现在的超级稻确实很不容易。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第一个出口美国的专利。

       我是不想回到那每月28斤粮,吃不饱的年代。

TOP

回复 15# 知足长乐

 

     质疑得好!

 

  我猜想:可能是那些洋人嫉妒我们的成就。

 

TOP

    我有一点搞不明白:世界科技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什么与袁隆平无缘?

TOP

俺转上述贴,知道也许会招来口诛笔伐的。其实俺也一直对袁老是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有诗为证),可是近年来看到科学的力量几近邪恶,不由人不发杞思,有人发问是好事情,千万别把科学也变为了迷信。

 

 

感动中国——袁隆平


须皤面如黔,田野自行修。村叟人间老,行星河汉游。

採花南海密,结子楚山稠。来去万千里,稻粱为众谋。  


袁隆平院士
    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爲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爲“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ffice:smarttags" />2004-11-25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网文转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称重)加权平均(后),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如此报道杂交水稻,有失偏颇。我理解的杂交水稻是,“猪狗”、“人马”、“人猪”结合的产物,他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广泛质疑。

        试想,当一大类物种相互“苟合”产生的下一代,下几代是一个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我们就去盲目崇买所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何道理呢?

        这里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描写,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都要付出数不清的心血。

        我们知道,任何超自然能力组合出来的新物种,其实就是一个怪胎。这给天生有缺陷的产品一样,人类食用这些产品有变异和被变异的可能吗?谁也没有做过医学实验。

        当大家起哄,为中国农业科学家叫板“好”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们整个社会有“只看数量,不看质量”传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是给中国人带来了希望,还是带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现在谁能说清楚呢?没有,一个都没有!

        于是,我建议,冷静看待科学、冷静看待超自然能力;真心诚意地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华民族下一代着想,让真正的科学说话,放弃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陋习,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理智的选择。

 

作者:黄晨灏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回复 11# 采青

 

 

     不论对与错,要有质疑。

     至少证明俺娘给的这颗脑袋是想事的!

 

TOP

网文转帖:

 

 

    201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题为《向袁隆平致敬》的文章,称袁隆平以亩产926.6公斤的数据,再次刷新了世界对杂交水稻的认识。文章认为,袁隆平作为一个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诉求,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在民众中获得矢志创新的动力,在稻田里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要致敬他“让人类远离饥饿”的崇高理想、“人民农学家”的民生情怀和甘于奉献、惠泽苍生的科学精神。
  
  对于袁隆平院士多年以来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又一项突出成就,我作为一个每天吃着五谷杂粮的普通人,同样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这些年来,中国之所以能成功地用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以杂交稻为代表的水稻增产技术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袁隆平院士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科学大师。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虽然袁隆平院士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杂交水稻技术思路的科学家,但他在中国却开创性地实践了这一技术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亩产500公斤到700公斤再到现在的900多公斤,这些数据,都是证明袁先生技术成就的最有力证据。
  
  但不知为什么,当这一次,笔者看到有关报道说袁先生指导的、位于湖南隆回县的试验田,测出了每亩926公斤多的产量时,尤其是几乎每个人都几乎沉浸在激动之中并不约而同地夸奖袁先生之时,特别是今天《人民日报》罕见地在报眼位置用罕见的“致敬体”文章盛赞这位科学家的时候,我隐约有一些不安,甚至因此产生了质疑。
  
  据媒体报道,9月18日,由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袁隆平院士指导的、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手工收割、脱粒和烘干、去杂,测定亩产为926.6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新高峰。
  
  那么我的疑问是:多年来,袁隆平先生所实施或者指导的杂交稻研究项目,其产地、生产过程和产量测量,一直都处于神秘状态。虽然绝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些持续创新高的数据。但我作为一个曾经种过多年水稻的人,对此依然感到不可思议。
  
  比如,我曾经亲自栽种的杂交稻,如果碰上风调雨顺,加上少虫害、肥料充足,曾经达到过亩产1100斤的水平,但那是多么壮观的场景——稻穗满垄、密不透风、颗粒饱满、株株丰硕。我真的难以想象,要达到亩产近2000斤,那是多么超级壮观的场面!那些稻株,还有透气的空间吗?
  
  水稻种植讲究“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八字原则,其中,适度的稻株密度,是确保丰收的前提。袁先生的试验田,我们普通人无缘目睹,只能开启头脑的想象,到底是每粒稻子更加硕大,还是每株稻穗更多颗粒,抑或是田地植株更加密呢?
  
  第二个疑问是,杂交水稻工程,不仅是袁院士的科研成果,更和农业部的政绩息息相关。而每次测量产量,都是由农业部门组织测定,这一过程,太缺乏透明,太缺乏公众的知情和监督。我从来不惮于用最坏的可能去揣测政府官员的行为——这种测量既然缺乏公众和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人们凭什么毫无保留余地相信呢?
  
  第三个疑问,当大家都用无私奉献、惠泽苍生等词汇去盛赞袁隆平先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了主观主义的心态?毕竟,袁院士在“隆平高科”、“亚华种业”等上市公司中曾是有深厚利益背景甚至直接控股的。甚至早在2009年,就有人举报隆平高科以水稻科技名义欺骗股民、上市圈钱,通过黑幕操作为利益小集团谋取巨额的“创业利润”。这些问题,后来也不了了之。
  
  我并不是反对袁隆平先生依托技术进步赚取个人利益,这恰恰是需要鼓励的技术转化机制。但既然有这些机制和事实,我们也无需过度拔高对袁隆平先生的评价,把一种事实上已经用于商业操作的科技成果,过度拔高为“无私奉献”,不仅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袁院士的形象。
  
  我深深知道,在绝大多数人都陷于对袁院士和其所创造的成就的崇拜之中时,我出来说这几句话,会惹恼很多人,会冒犯很多人的尊严,会被斥为“爱说风凉话”。但我经过再三思考,依然要说出这些话。因为,善意的质疑终归不是坏事,中国最缺乏的是公民的质疑,以至于多少年以前那场由《人民日报》舆论引领的浮夸风和“放卫星”运动,至今还让人们心有余悸。
  
  记得几年前,我在湖南长沙与湖南农业大学一位老师谈及袁隆平院士的贡献,这位老师说,事实上,农大有些专家私下里对一次又一次的产量新高尤其是在那么短时间里的产量创新高并非没有任何疑义,“但到现在这个份上,袁先生已是‘神’,容不得半点质疑,官方舆论也不会容忍任何对袁院士的质疑或反驳。”
  
  我想,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另一种悲哀的开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袁先生的产量和成就都是货真价实的,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每个中国人多了一分基本的安全保障。但是,我们维护袁先生的形象和信誉,完全不必要用“神不可知”的方式,反倒可以用公开、透明和中立监督的方式,以事实说话,让中立者说话。
  
  今天,《人民日报》向袁隆平致敬,我则想向袁隆平质疑,并希望这种质疑有实质的意义。

 

       作者:陈杰人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

TOP

 大跃进时代“亩产千斤”的神话成为现实,水稻之父袁隆平——您是神仙!

 

致敬他“让人类远离饥饿”的崇高理想,致敬他“我是人民农学家”的民生情怀,致敬他甘于奉献、惠泽苍生的科学精神。"

TOP

回复 7# 东乡妮娜      向“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

    科学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决策!

 

TOP

回复 1# 思树

       向袁隆平致敬!致敬他“让人类远离饥饿”的崇高理想,致敬他“我是人民农学家”的民生情怀,致敬他甘于奉献、惠泽苍生的科学精神。年过八旬的袁隆平为我们树起了一个标杆,愿更多的人受益于他的成就更受益于他的精神,愿更多的科学家景仰他的成功更景仰他的人格,将关切民生的深厚情怀转化成永不停歇的科学追求。

    向袁隆平致敬!向为民生做实事的科学家致敬!向具有完美人格的科学家致敬!

    谢谢思树推介。

TOP

科学家万岁!

TOP

袁院士是工程院院士,但当时没有被评为科学院院士。后来被美国科学院评为他们的院士,而且在袁院士在美国接受院士聘书时,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

TOP

向神仙——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