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邓贤的书多是写知青的,值得看,我早在多年前就在我学校的读书馆看到邓贤的书了。《知青梦》

TOP

不说文革前下放的知青,就是文革后的知青状况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大城市下到边远地区(农场);一种是我们象被赶的湖鸭子一样下乡的;一种是七几年下去的厂社挂钩的,我们之间相互牵连、共同合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正是由于他们用血肉抗争和我们的社会之力换来了我们的返城,获得了自由,不容易哦;设想一下,要是我们还在乡下,情形如何?不可想象哦;谢谢他们的拼搏!惋惜未能享受到我们今天生活,而抛尸露骨在他乡的知青战友……

TOP

  没有通读全书,但云南知青为返城所经历的事实记述看到过一次。

  谢谢你的转帖!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阅读后,让人心酸流泪,让我又回忆起自己的知青曰子,当时身处无奈、无助、无望。下决心:此辈 ... 笑彩霞 发表于 2011-8-16 15:51
真没想到没读过此书的知青还真不少,更别说其它人了。

TOP

“你去通知版纳州委,让他们查一查这些人的阶级出身和他们的背景。”领导同志吩咐秘书。(见原文)   ... 海客瀛谈 发表于 2011-8-16 19:16
出身不好的知青更是在炼狱里讨生活,他们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只有默默地吃苦受累,忍受着莫须有的指责讥讽和怪罪,提心吊胆地度光阴,那些伤心事只有出身不好的知青才体会的到。

TOP

回复 11# 车窗外       《中国知青梦》给我震撼 格之明 发表于 2011-8-16 18:47

是啊,92年成书,也只能在大陆境外发表,再倒流回大陆,直到现在知道这本书的人也还不多。

TOP

           邓贤的(中国知青梦)及续集(流浪金三角)于06年己阅, ... 西岭望雪 发表于 2011-8-16 17:04

直到现在能真实反映知青抗争的也唯有此书而已。

TOP

“你去通知版纳州委,让他们查一查这些人的阶级出身和他们的背景。”领导同志吩咐秘书。(见原文)

       1965年,零陵地委书记宁生,也是这样对待湖南省江永知青调查团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法宝,当年就是理论根据和行动准则。

TOP

回复 11# 车窗外

 

 

 

 

01300000633919129221240986707.jpg

 

01300000633919129221244404775 拷贝.jpg

《中国知青梦》给我震撼

 

 

作品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首次披露了知青大返城的内幕和全过程,以及边疆兵团战士的血泪档案。百人卧轨,千人绝食,万人下跪,惊天地泣鬼神!

这是一支昨日英雄梦破灭的魂曲,一首中国知青运动悲壮、雄奇而又痛苦、困惑、低回的挽歌。

 

 

《中国知青梦》是作者19925月于成都写成的,距今已经15年了这篇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事情更是十分遥远,已经三十多年了。

 

 

十多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了此书,当时就通读了一遍,之后又多次翻阅。

因为是同龄人,同是知青,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知青生活,常引起我的共鸣,给我深深的震撼的。

 

 

TOP

 

 

       邓贤的(中国知青梦)及续集(流浪金三角)于06年己阅,整体感觉可以,但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谢谢车先生转帖茶座,让没看过此书的知友们可以阅读!

TOP

   阅读后,让人心酸流泪,让我又回忆起自己的知青曰子,当时身处无奈、无助、无望。下决心:此辈不回城,宁可打单身。上山下乡耽误了多少人的美好青春啊!现在我们老了更要善待自己,过好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TOP

我是哭着读完这一篇文章的,太感人了。我们能进城,能就地安排工作都是这些知青战友通过血肉的抗争才得来的 ... 兰竹 发表于 2011-8-16 10:35
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多转几个网站,你就会发现不同的文章和不同的声音。

TOP

   很早就已经看过《中国知青梦》,但似乎那是一个长篇。作为知青,我们受到的待遇比起边疆的知青 ... 包子馒头 发表于 2011-8-16 10:18
插队知青没有大的集体,生产兵团就不同了,没有成万人的舍命奋争是换不来新的知青政策的。

TOP

回复 11# 车窗外   ——谢谢车窗外转来此贴,详细地了解了以前只是耳闻的内幕。   &nbs ... 二马 发表于 2011-8-16 10:11
我是05年在凤凰网知青频道看到,当时就下载了。你既然注册了凤凰网,可到知青频道版去转转,里面读书栏中有较多的知青文学。

TOP

         当年的知青们能返回出生地,是知青们通过血肉的抗争而取得的 ... 狄德罗二世 发表于 2011-8-16 09:56

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改变,必然会有一定的背景。那些视死如归的殉道者足以让所有知青下泪,“不回家,勿宁死!”的英雄气概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TOP

我是哭着读完这一篇文章的,太感人了。我们能进城,能就地安排工作都是这些知青战友通过血肉的抗争才得来的,谢谢他们。
兰竹

TOP

   很早就已经看过《中国知青梦》,但似乎那是一个长篇。作为知青,我们受到的待遇比起边疆的知青来,似乎要好许多,真是很幸运。

   谢谢楼主的转帖,让我们了解知青大返城的始末。二世兄说得好,知青返城是用血肉的抗争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但愿人长久,聚散总随缘。

TOP

回复 11# 车窗外

 

——谢谢车窗外转来此贴,详细地了解了以前只是耳闻的内幕。

    怵目惊心……一代知青为生存权利竟付出了如此的代价!

    好在一切不会重来!祝老知青们晚年幸福、一定要快乐!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TOP

 

       当年的知青们能返回出生地,是知青们通过血肉的抗争而取得的!

TOP

回复 10# 车窗外 十一
   
溃堤的洪水从云贵高原汹涌而下。从云南边境通往内地几乎所有水陆干线上,一列列满载难民般的知青的火车,一辆辆汽车,一艘艘轮船昼夜不停。知青有的两手空空,吊而郎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有的成双成对,拖儿带女;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步履蹒跚,有人大哭大笑,有人乐极生悲。世界原本是一个大舞台,十万知青演员在这里匆匆上演了一台精彩纷呈大喜大悲的人生短剧。从宏观上看,知青大返城是十年前那场上山下乡运动的必然重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此知青们打着红旗上山下乡,在边疆埋葬一个雄心勃勃的拓荒梦之后,就丢盔卸甲地踏上重返城市的归途。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判断,溃逃本身就等于失败。因为对于知识青年来说,当他们的英雄主义内核被历史无情地阉割之后,他们就不得不在布满荆棘与炼狱之火的小路上艰难地寻找和修复自我。本世纪下半叶发生在中国的知青大迁徙运动,是整整一代人对自身也是对本民族的全部文化形态包括生存状态的一次全面检索。他们播种青春,收获苦难和责任,失去口号和旗帜,却获得沉甸甸的思想和信心。公元一九七九年二月之后短短两三个月中,云南农场知青返城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至次年,仅余三千二百余人,不足原总数的百分之三。发端于云南国营农场的知青大返城风潮迅速冲击全国各大垦区。中央和各省市对知青政策网开一面,于是全国知青大返城的运动便在当年春夏之交达到高潮。至此,历时十年并造就整整一代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终于宣告结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