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4# 采青

 

温馨回顾:坚强的理由

1.宁波灵桥:乡绅监管德国造

  坚强理由:采用欧洲成熟工艺,材质优良,监管到位。当年,检验砂石的乡绅用白纱布把砂石包起,解开后,纱布须一尘不染,才可用于浇筑。

  不管是在宁波市民还是在桥梁专家的眼里,灵桥都只是一座普通的公路桥,“它所用的,就是当时最常用的钢材,建筑工艺是当时欧洲最常见但也最成熟的工艺”桥梁专家陈惟珍说。

  这座普通的公路桥,目前已服役了75年。现在这里每天仍然车水马龙。

  “建桥以利乡众”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灵桥1936年6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我国最大的新型独孔大环桥。

  灵桥的前身,是唐代的一座浮桥,《鄞县通志》记载:“历宋元明清,因而修之,桥之坏也屡矣。”每逢夏秋台风,浮桥时常断链,屡造成死伤。特别是1926年8月的一次事故,三十余人溺亡。此事件,促使地方士绅有了集资修建新桥的念想。

  彼时当政之国民政府陷于军阀、党争。沪宁两地的工商界人士便担起了“建桥以利乡众”的使命。

  乡绅们在宁沪两地募捐筹款。建桥时牵扯到46间当地居民房屋的拆迁。士绅们通过自己威望,加上合理赔偿,顺利解决了征地问题,没造成一起纠纷。

  彼时的上海滩被称“十里洋场”,众多外国企业在这里寻找机会。

  通过谈判,建桥事项由德商西门子洋行承包。钢梁则由德国另一家名叫孟阿思的桥梁公司提供;打桩和混凝土工程分包给康益洋行;油漆工程由信昌洋行承包。

  最成熟的欧洲技术与中国最传统的乡绅文化,在灵桥的修建过程中,有机结合。

  古老的乡绅文化主要体现在修桥资金的筹集、监管程序上。对桥梁质量起重要影响的水泥、钢材等,乡绅们和洋商均有具体约定。

  据悉,当时所用砂石,都是用筛子筛过,并清洗得一尘不染。检验砂石的乡绅会用白纱布把砂石包起来,解开后,纱布必须一尘不染,才可用于浇筑。

  老而弥坚

  灵桥竣工翌年,抗战爆发,灵桥成了敌军轰炸的目标。

  海曙区文物管理所文保员李文国介绍说,有一次9架飞机投下18枚炸弹,但也只在桥上留下一些小坑。

  它竣工13年后,解放战争的烽火烧到此处。1949年7月份,国民党空袭宁波,弹痕斑斑的灵桥屹立未倒。

  但毕竟是76年前的设计,陈惟珍说,现在它最怕船只撞击,“它太矮了”。

  1994年,宁波灵桥实施了拓宽改造工程,2003年再次整修,4年后又进行大修。

  宁波市政桥梁管理所巡查科科长邓水源介绍说,比起宁波其他桥梁,“可以明显感受到灵桥材质的优良,看不出建筑于动乱年代”。

2.南京长江大桥:再用50年没问题

  坚强理由:汇集全国桥梁专家,严把质量关。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78岁的老工程师万方每周都会去看看他曾参与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

  自1968年通车至今,南京长江大桥已近43岁。

  近年来,大桥先后经历多次修补,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桥本身的安全状况,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相关负责人描述为“非常健康”。万方认为,按照当初设计建造的预想,该桥应在中年,“再用50年没问题”。

  条件差但重质量

  资料显示,南京长江大桥自1960年动工建设。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历时8年建成通车。

  该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后,使过江时间由轮渡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两三分钟。

  南京长江大桥在建设时,几乎汇集了当时全国所有桥梁专家。工程师万方介绍,当时技术和材料相对落后。不过,虽然受艰苦条件等因素制约,但对待建设质量十分严格,也没有现在工程转包的概念。

  万方回忆,大桥建成通车后,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后来虽然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跨江桥先后建成,不过南京长江大桥承受的压力依然很大。

  万方说,因为该桥不收过桥费,行车路线短等原因,很多车都集中走该桥,包括一些重载车辆。

  压力大不断修补

  几年前,围绕南京长江大桥争议不断。桥身净空高度24米,万吨油轮无法通行。甚至有人建议将桥炸掉。

  除此,桥面、伸缩缝、基座等均有不同程度破损,也出现多处裂缝。2002年以来,大桥先后经历多次修补。

  2007年,同济大学的桥梁专家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全面“体检”后认为,大桥“骨骼”状态良好,但主桥局部构件特别是公路桥面的病害较多。

  2008年,该桥部分结构大修。

  在2006年时,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铁路局曾联合下发《南京长江大桥安全管理办法》,设立大桥安全保护区。不过,目前该桥的压力仍然很大。

  据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路桥科数据,目前该桥日车流量7万多辆,日通行列车100多对。该桥通行初期,日车流量约为7000辆,设计通行量约1万辆。

  2011年7月28日,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大桥车间书记叶恒金称,目前该桥“很健康”,整体结构“很安全”。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联想到那些“桥坚强”,不禁令人唏嘘:今不如昔!

 

 

 

网上列举的“桥坚强”样板:

 

 ●赵州桥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今1400年

  ●四川简阳沱江大桥 桥龄41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成危桥,经艰难爆破拆除。2011年4月27日,重建的简阳沱江一桥及东溪大道胜利实现通车)

  ●钱塘江大桥 桥龄74年(由于战争原因曾主动断桥11年)

  ●武汉长江大桥 桥龄54年

  ●南京长江大桥 桥龄43年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桥龄110年

  ●宁波奉化江上灵桥 桥龄75年(由德国公司设计,这家公司经历二战,竟仍然保存着灵桥的档案,前不久还寄来文件提醒业主及时维修)

  ●兰州中山铁桥 桥龄102年

 

“桥坚强”对垒“桥脆脆”:赢在精神

 

茅以升的名言:“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

  

“ 如今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钱江三桥和钱江大桥相比,到底缺了什么?”茅以升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茅玉麟说,“不论什么时代,都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建桥,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当成文物,但这种精神不能像文物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

  玉麟说,最近10天以来,桥梁坍塌事故频发,令人痛心。中国在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各个方面的水平都没有问题,但是利益交换、层层分包造成某些工艺的缺失,程序上的省略,导致设计的要求达不到,再加上日常管理和养护比较落后,所以当超载出现时,直接导致桥梁事故的发生。

  “炸药放不对位置就炸不掉的桥”

  “茅以升他们是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来做的。”钟光明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成就这样的伟业”。

  在钱塘江大桥的修建中,茅以升的角色相当于今天的桥梁项目业主指挥部指挥长,融资方式采用收费还贷,跟今天公路建设方式一样。茅以升不仅要苦思施工方案,还要四处奔走融资,更要节约费用,监管支出,同时培养国内技术力量,最大的困难是,大桥尚未竣工,战火已经烧到了钱塘江边。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当时茅以升正在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工作,忽然沉箱里一片黑暗,原来因为空袭,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掌管气阀的工人临危不惧,坚守岗位,我就葬身水下了。”尔后的40多天,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冒着炮火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大桥通车当日,就立刻投入到为抗战运送军火物资的服务中。

  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对大桥充满崇敬之情。他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刷一层漆。“你看这些铆钉,虽然只有22毫米,但是货真价实,规格很高,它们是连接钢构的关键,到现在都纹丝不动的,看铆钉就知道这个工程不是偷工减料的”。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TOP

 

    可怕啊!我国基本建设的工程质量怎么了?到处都有断桥危楼!

TOP

发重了,请版主删除一帖!谢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