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的黄河北岸,从中山桥望过去,几乎正对着山上的白塔。据说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不幸在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我则胡思乱想,建塔之所以选择在黄河边的高山上,恐怕还是有“宝塔镇河妖”的愿望在里面。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有拱抱金城之势。自古与黄河一道构成天然屏障,为军事战略要地。无论是明代洪武年间修造的浮桥,还是清末修造的铁桥,都选址于此。除了此处从工程上说利于架桥,军事上说利于扼守要津,从风水形胜上说是背山面水,剩下从迷信角度讲,恐怕就是希望能得到雄踞高山上的宝塔庇佑。呜呼!兰州百年前能开“中西合作”风气之先,“中山桥”能横跨黄河百年,莫非都与“白塔”有关?唉!什么时候,有智者能解开这个谜团?
    我们原拟从白塔公园的前门上山,想依次观瞻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的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但公园门口贴了告示,说前山维修,要进园从后门。问后门在哪里?答曰:沿右边公路走,再左拐爬到后山。哇,晕!这时有中巴车来揽客,五元钱送到后山。我看这白塔山不大,干脆走着去,顺路看看白塔山周边的风景。
    一路走一路看,谁知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挖得险象环生的公路,是贴着山一层层建造竣工,眼下正被勒令拆除的房子。路不算近,爬山辛苦,头上有太阳晒着,招来了妻子的埋怨,质疑我走路上山有省钱之嫌。

    我诚惶诚恐,只好走在前面探路。可喜的是躲过了门票 —— 也许因为前山维修根本就不要买票,反正没有掏钱。总算心理平衡了一点。再经过几番探路周折,总算从挂有“施工重地,闲人勿进”牌子的边上穿插过去,到了白塔寺。嘿嘿!不是我沉得住气,捱得起骂,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险些与白塔寺失之交臂,这趟山就白爬了。
    据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但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复存在,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名为慈恩寺。寺内宝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慈恩寺也通称白塔寺。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令人惊异。
    白塔寺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我们虽然看了,拍摄了,但只能说“将疑将信”。寺内回廊相连,四通八达,还有卖小葫芦的,买各种工艺品的,我们都一一看过。
    白塔山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除了古寺古塔,树高林密。我想登山远眺是其主要卖点。站在白塔寺前俯视兰州市容,只能用四个字“放眼望去”。兰州城高楼林立,密密麻麻,当年的金城城堡何处寻觅?黄河从西往东,亘古至今多少年,就在眼前滔滔流去。历经百年的中山桥横跨黄河,桥下游艇穿梭,桥上行人如蚁。。。。。。直使人恨不得击节长啸,“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路牌上看到白塔山有个碑林园,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达。一来是喜欢书法,二来碑林园在另一个山峰,可以从新的视点看兰州,尽管又累又饿,还是欣然前往。碑林园不收费,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
    碑林园采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布局,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风光及地形,构成一幅玲珑秀丽又凝重典雅的画卷。碑林园由东西碑廊、碑轩和书艺院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草圣阁,仿古重檐,金碧辉煌,檐下除了赵朴初写的“兰州碑林”外,还悬挂着当代书法大家题写的“塔影河声”、“翰墨流芳”、“黄河第一阁”等匾额。

    碑林内容广泛,涉及的人和事众多。既有张芝、李世民等古人的传世之作,也有沈鹏、朱乃正等书法大家的咏陇诗文;既有汉、藏、蒙、西夏等文字的古代碑刻,也有刘墉、包世臣、郭沫若、张大千等历代名士的手札。碑林园有《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等镇园之宝,还有集真、草、隶、篆、行诸种书体碑帖一千多件精品。
    虽然时间紧,来不及细看,但稍作流览,已经被碑林园琳琅满目,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的丰富收藏;上自陶器、甲骨刻划符号起,历经钟鼎石鼓,秦汉简牍,魏晋风骨,唐宋元明清至今的书法演变,深厚的文化积累所陶醉。

    碑林园建在此很好,园内建一座草圣阁尤其好。登阁游览,内赏古碑名帖,外眺群山大河,涤尘洗垢,清心醒脑,快哉!快哉!

 

9、中山桥上行人如蚁

 

 

      SUC58566N.jpg

 

10 —— 11碑林园,草圣阁

 

 

      SUC58570N.jpg

 

 

      SUC58572N.jpg

 

 

TOP

 

    我们在“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前留了影,然后走上了中山桥 —— 黄河铁桥。抚摸着历经百年的铁桥,眼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免感叹岁月的沧桑,凭吊“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镇远浮桥,追忆和赞叹百年前修建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铁桥时,那些不应忘记的人和事。
    镇远浮桥建成后,虽然“天险化康衢”,但并不是非常坚固安全。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周而复始,所费甚巨。到了清末,兰州人口增加,对外交往加强,如何在黄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的永久性大桥,成为官府和百姓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清朝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曾提议借用外资在兰州建桥,终因要价太高而放弃。进入20世纪,或许是上天要成全陕甘总督升允,德国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先生游历来到兰州。聪明的升允预感到机会从天而降,遂令兰州道彭英甲与其共议建桥之事。1906年5月初,双方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同。消息传开,拥护或反对,议论纷呈。此时,升允主意已定。为了慎重,他一方面要求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同时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为了解除中方的疑虑,喀佑斯决定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合同因此暂缓订立。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几番论证磋商,双方最终于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修兰州黄河铁桥合同》。合同规定整个建桥工程由中方出资,德商承建,并由德商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合同还规定,建桥所用的钢材、水泥均由德商在本国采购。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条,催生了一个极为复杂困难,而又严谨有效的运输方案。
    此后二年,历经千辛万苦,建桥的材料终于运齐。又过了一年,清宣统元年六月初十,即1909年7月26日,陕甘总督升允,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彭英甲等军政要员,大摆宴席,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
    据档案记载,此次宴会极为丰盛,烧烤,海鲜,香槟酒、吕宋烟等不一而足,用银180余两。是的,太值得庆贺了。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无论是怕湿的水泥,还是超重超长的大件,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因为它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因为它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当然,对升允,彭英甲等官员来说,他们的政绩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对普通的兰州百姓而言,从今往后,黄河天堑将永远成为过去。
    铁桥上人来人往,百年历史的飞扬,百年文化的灵动,黄河铁桥为什么能历时百年而雄姿不改?只须记住几件让今天的我们唏嘘感叹的往事。
    铁桥建成后,为了切实保护和维护铁桥,甘肃洋务总局当年就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以及巡兵站岗、车马行人来往条规》。法规极为详细,执行极为严格。如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
    如今我国很多桥梁和公路被超载汽车压塌压烂,为什么?
    1911年夏初,陕甘总督传札甘肃洋务局、农工商矿局等,声称“经朝廷各部核查,甘肃创建兰州黄河铁桥所用桥价及各项盘费银两与原立合同数目相符,并无贪贿之虞”。 
    如今我国那么多豆腐渣工程,牵涉那么多贪官,为什么?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通车已四十年的桥身安稳如常。
    如今常听到报道,某桥被船撞击了一下垮了,某桥刚架好拱就垮了。完全不知有“质量”二字,为什么?
    建桥合同写明了“保固八十年”,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恕我孤陋寡闻,不知现在国内大小工程,设计,施工各方合同有无保固期。保固期满后,有谁来对合同做一个了结。我只经历过买了小电器后,按原先保修条款去找店家或厂家要求赔偿,不是遭拒就是杳无音讯。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但兰州人最钟爱的还是这座已百年历史的“黄河铁桥”。它是兰州的象征与名片,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寄托。每个兰州人都可以通过铁桥抚今追昔,与祖先对话,铁桥也给了人们太多的思索。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块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上,替换了原有的“第一桥”。黄河铁桥从此有了正式名称“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红卫兵不知铁桥为外国人所建,故未把它当做“封、资、修”而砸毁。保护了这座桥的竟是“无知”!
    1989年8月9日,保固期满的铁桥意外被一艘自重260吨的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6年,铁桥被国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我们走过了黄河铁桥 —— 中山桥,仿佛走过了百年。我看到了清末那几位忧国忧民而又清廉务实的官员与洋商在据理力争;我看到了漫漫千里古道上,役夫吆喝、骡马嘶鸣、车轮滚滚;我看到了铁桥因战火而短暂中断;也看到了铁桥被列为国宝带给兰州人的兴奋。可是我高兴不起来,而且感到心情沉重。
    听说前两年有关方面曾打算抬高铁桥,以便开发旅游,让桥下能穿行豪华游轮。不知此始作俑者是否知道:作为文物国宝的铁桥哪怕移动分毫,凝聚在它身上的历史文化信息便会荡然无存。又听说最近政府打算让铁桥恢复通行汽车以缓解交通压力。铁桥是文物国宝,与兰州人民休戚相关,是无法抹去的记忆。难道我们就狠心压坏它,忍心让一个“百岁老人”去分担你的交通压力?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啊!黄河铁桥已经深深扎根在兰州人的心里。我别无所能,只能衷心希望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共同走过下一个百年,直至永远。

 

5、待拆的房子

 

 

      SUC58553N.jpg

 

6、白塔寺内葫芦阁

 

 

      SUC58557N.jpg

 

7、俯视兰州市容

 

 

      SUC58561N.jpg

 

8、白塔寺

 

 

      SUC58563N.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