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二姐:看到“追妈妈”的情节,也便引起了你那时想家、思母的感受。静怡也应该还记得的呀。

TOP

翻看了当年的日记,我们是元月十七号上午动身,走到洪江已是下午三点.在交通旅社住下.第二天早上五点去车站买票,只买了加班车是棚布货车,没有座位.四十个人挤在一起.十多个小时后才到邵阳.下车后买了去长沙的火车票,还要在株洲转车.清晨三点到株洲,因火车误点下午俩点才又坐上车.到五点多才到家.算一算此行用了三天时间.我们一行七人四队的黄,马,康,卜还有一队的付,我和姐.

TOP

   书荟的这篇《回家》,让我们想起了四十年前第一次从高椅红坡回长沙的情景。那次我们家原本是两个最小的弟妹回长的,因我久咳不癒,弟弟主动提出我回长,他留下,并把我们送到了洪江。这难能可贵之举我永远不会忘记。
  记得我和妹妹与红坡几个女知青从洪江搭一辆货车到邵阳,再从邵阳坐火车抵长沙。
  我们和书荟们一样,孝敬父母的东西就是本地土特产,这些东西很早就开始准备,出发时尽袋子装,尽力气担。用“归心似箭”来形容那时的心情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过完春节,即使再不舍,也要考虑返乡的事了。缺钱少粮的父母尽家当打点我们返乡的行装:猪油、腊猪头、香干、粉丝、豆豉。。。。。。父母啊,他们一心只有儿女,而唯独没有他们自己。父母是家的支柱,父母健在的日子真好!

TOP

哈。。那杂年代在乡下还有呷的东西往回带呀,真好过,我是冒得咯杂本事,所以就一直不敢回长沙,直到招上来时才一次回来的,所以对回长沙过年的感受冒得一点。。。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相知,并共渡美好的时光.

TOP

你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回忆,记得第一次回家是和姐姐一起.我们挑了一大担东西.有糍粑,冬笋,干笋,糯米,还有我们自己做的干鸡板鸭.最记得下火车时,包鸡鸭的报纸烂了,鸡鸭的头露了出来,随着担子的起伏一伸一缩.笑的我们不得了.回到家,妈妈把我们带的糯米用柴火"沃"给我们吃.那香气整栋楼都闻到.许多邻居问:"常师母哎,你屋里煮的什么米罗,各香八香?"

TOP

七一年,我在新晃铁路工地上过“革命化的春节”,家都回不了。七二年才回去,两年才回一次家。

TOP

当我们走到马路旁边有一条小路的位置时(大约在今天的枫林宾馆大门一带),李竟再次抛下肩上的担子,回头追着马路边那条小路上的一个女人的背影大喊:妈妈!只是那人头也未回,却原来她思母心切,认错人了。这条小路通往荣湾镇的横街,街上有荣湾镇小学,她的母亲就在那教书,每天走的便是这条小路。
[/quote]
看到这里流泪了 未命名.gif
[im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