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 杨鸣秋 "勾蓝瑶族乡是个神秘而充满野性的地方,之前我们在宣传品中,言谈中常见此种说法。此番实地见闻感受到的,却是瑶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好客和坦诚。这支两百多人的知青团队一进勾蓝瑶寨,大多被勾掉了魂,一下子不成队列,时分时聚,三五成群走家串户。无论你走到哪一家,总有茶烟有板凳,还有他们种的杨梅和西瓜,那种实诚而朴质的笑容,不是上级布置,没有经过培训,而是发自瑶族人民的本性和心灵深处,如同从岩石中流泻的清泉,没有半点杂质。"......

  确实:淳朴的勾蓝瑶族老乡从心灵里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有照片为证。

 

1.淳朴的瑶族妇女

P1100162.jpg

 

2.我们到村子里拍照时,她用瑶族的叶子粑粑来招待我们(真的很好吃!陷是花生、芝麻和糖)

 

P1100165.jpg

 

3.来她家过洗泥节的亲戚的小孩

 

P1100164.jpg

 

 

4.巧遇江永老知青“松树”

P1100154.jpg

TOP

拜读杨兄的美文,情深意重,叹为心声。那天活动启幕,我为你拍下了佩戴红领巾那一激情四溢的瞬间。今天,我把它恭敬地送给您,希望能喜欢。谢谢你的好文章,认识你,真好。

兰溪风光 242.jpg

 

 

 

50年后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下系上了红领巾,心中的亢奋和激动真是无以表达,情不自禁地抱起了现任“红领巾”,弄得对方惊慌失措。这么纯洁天真的孩子,她怎么知道爷爷心中的“知青情结” ,又怎么知道“知青爷爷”此刻的感怀。

情结老知青,联络两地情

TOP

鸣秋君真是了得,信手拈来就是一片好文章,又是情真意切,佩服,佩服。

TOP

 

      真情实感,写得好。谢谢鸣秋兄。

TOP

 

      楼主说:“笔者的哥哥便于1965年下放江永,直到1975年方病退回城。”

     

      我的老兄也下放江永,也病退回城,但他熬到六十刚满,便撒手人

 

寰,阴阳两隔了!小弟我去年曾写诗哭兄:

 

 

哭兄

 

落泊都庞岭,身衰病重回。

 

知交分手苦,母子抱头悲。

 

困境冰三尺,余生酒几杯?

 

哀哉已逝,恸哭唤魂归。

 

 

 

 

TOP

 

    鸣秋友写得好啊!有情有感、有议有论、还有一颗心!这就是杨鸣秋:

 

P6151138.JPG

TOP

在这清溪和笑容中,你也许会想到,这世上除了功名利禄,金钱和权势外,更重要的是得有一颗从容淡泊的心。
一篇好散文,可惜字太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