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也许是全省唯一的《知青桥》

        这,也许是全省唯一的《知青桥》

 

         走南闯北,没见过以知青命名的桥梁,也没见过请知青题写桥名的《知青桥》,但在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上,还真有这么一座。笔者有幸从桥上走过,一股自豪之情从心头油然生起。

 

       IMG_7467_调整大小.jpg

 

       IMG_7470_调整大小.JPG

 

       IMG_7469_调整大小.JPG

 

       IMG_7468_调整大小.JPG

 

       IMG_7465_调整大小.JPG

 

       IMG_7471_调整大小.JPG

 

       此桥为什么会命名为《知青桥》?

      《知青桥》什么年代建?

       谁人为它把名题?

       这当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完善!

IMG_7466_调整大小.JPG (180.03 KB)

IMG_7466_调整大小.JPG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IMG_7467_调整大小.jpg 

张坊《知青桥》是株洲知青的骄傲,浏阳知青的骄傲,也是全中国知青的骄傲!作为历史的见证,永垂青史!

fficeffice" />向苦椎山人等老知青致敬

TOP

我县[永兴]也有一《知青桥》,建于2001年. 李政协 发表于 2011-5-31 12:21

 

        好啊,欣喜永兴也建有知青桥,且建于2001年,不知其规模如何,有照片吗?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我县[永兴]也有一《知青桥》,建于2001年.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我县[永兴]也有一《知青桥》,建于2001年.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这座全省唯一的《知青桥》,捐款最多的是山人兄,他的名字也将与桥一起成为历史。

    很久不见发帖,祝好青山兄!

但愿人长久,聚散总随缘。

TOP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8:10 潇湘晨报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

  知青援手浏阳市张坊镇建设

  ★华容东山镇东山中学门前的知青路举行奠基仪式。

  记者 倪志刚 摄

  ★江永井边乡管家村的何花焕挑着自制的淹菜和特产到知青驻地找当年下乡和自己结拜的姊妹佘君炎。

  ★参加活动的湖南知青艺术团兴高采烈

  在胡麓清和其他同样曾下放浏阳市张坊镇的千余名知青眼里,浏阳市张坊镇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昨日下午,34名知青代表一起前往张坊镇,当离“第二故乡”愈来愈近时,知青们显得极为激动:对他们而言,这块曾记录他们欢乐与悲伤、奋斗与汗水的土地,让每个人都无法抹掉心灵深处那段亦喜亦悲的岁月痕迹。张坊镇,这3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记录了他们的每次回归,也记录了他们的多次反哺。

  昨日,他们再次以反哺的名义回归“第二故乡”。

  捐资建起“知青桥”

  胡麓清老家在宁乡县,是1965年11月来到张坊镇的,妻子尹有根比他早一年。“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生命就和这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经常到小学去玩,离开后总觉得要为这个地方和这里的孩子做些什么。”胡麓清说。

  胡麓清介绍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上稍有点起色的一些知青就为这里的小学——洞溪知青希望小学(原为“洞溪中心小学”)捐助了五千多元钱,用于学校危房的改造;去年9月,由知青捐助9万余元修建的“知青桥”正式动工,年底,知青代表们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见证了“知青桥”的通车庆典。这座桥,使洞溪知青希望小学上百名孩子上学时少走几里路的弯路。而老知青盛平玖与洞溪知青希望小学的关系更亲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已资助了该校9名贫困学生。

  今年3月1日,得知本报正在组织“重返知青点·建设新农村”活动,胡麓清便迅速和其他知青取得了联系,3月7日,由知青代表捐助的2万元现金就已打入当地政府财政所账户。“现在一些知青已经退休了,他们拿出来的这些钱,大多是自己的养老金。”胡麓清说,知青们的举动让他深为感动。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这些,据张坊镇党委书记袁德政介绍,数十年来,知青们对当地发展的支持“远不止如此”。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乡亲们”

  在2005年修建“知青桥”时,杨学诚个人捐助了2万元,对于这位经济并不富裕的知青而言,他的举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说实话,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这片土地的,40年前,张坊镇人以他们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在阶级成分上存在问题的我。现在,在我看来,张坊镇的困难就是我个人的困难。”杨学诚说。“当地百姓们当时看见我饭量大,就省下口粮,偷偷地送到我房门前,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送粮的人是谁。”杨学诚说,他惟有以这份感恩之心面对每一位张坊镇人当作报答。

  知青杨采解回城后供职于浏阳市交通局。自离开张坊镇起,他每年都会回到下放点,并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困难户——蔡立宗一家。“每年给的钱不多,但即使没钱我也会回来看看,看看这里的乡亲们,是他们,给了当年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杨采解双眼湿润了。本报记者 张平平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心系乡亲,心系第二故乡的典范! 杨学诚大哥好样的! 倡议大家尽其所能,好好宣传一下浏阳张坊知青桥! 弘扬善举,让知青精神永放光芒!
丁子

TOP

       网文转录者按: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它不仅提及了张坊《知青桥》的建成,而且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知青下乡对农村和农民们的正面影响。这些也许是身处知青位置上的我们不曾想到过的。

      

    知青桥及其他

      http://www.changsha.cn ffice:smarttags" />2005年05月091437分 星辰在线

     电子版 > 长沙晚报电子版 > B7

 

    知青来了,新生事物就多了。当年广大知青命运的阴差阳错从根本上说或许还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蹉跎岁月,换言之,知青的不幸却也是我们的幸运fficeffice" />

    回了一趟老家,发现穿镇而过的小溪河上用钢筋水泥架起了一座新桥,坦荡如砥。乡亲们都叫它知青桥,因为桥是当年下放在这里的长、株、潭知识青年去年返乡联谊时倡议而修建的,而且修桥的近百万资金多半是由他们募捐。乡亲们在桥的东头立了一块碑,碑文除略述乡桥变迁之外,还把捐建者大名铭勒其右以示褒扬和纪念。其时暮色苍茫,我在里面找,终于找到了“杨昭仁”三个字,眼前一亮,勾起心里头对杨老师的许多思念和对有关知青话题的一些思考。

    杨老师是湘潭知青。从启蒙的第二年起,她就接手当我们的班主任,教数学直到小学毕业。可能是我念书较为用功且悟性尚可,杨老师待我特别好。农活特忙的时候,我偶尔要背着弟弟上学,每遇这种情况,都是杨老师帮我照看弟弟,让我专心上课。母亲由于生育密,劳动强度大,病痛多,杨老师家访知情后,不时花钱买些红糖要我带给母亲。杨老师是城里人,乐观,大度,真诚友好,善解人意。毫无疑义,她的精神气度对我和我的同学甚至我们的家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前两年我对环境哲学里的环境人格理论着迷了好一阵子,就很可能源自于少年时代对杨老师的人格崇拜。

    人格崇拜说得有些玄,那是人懂事以后通过“反刍”才感悟到的,其实那时最佩服的就是杨老师知识渊博。如今回过头去看,杨老师和她的知青伙伴也就初中、高中毕业,距从教的基本学历还差一大截呢。可那是什么年代,更何况是在浏阳河的源头大围山的脚下。本地老师几乎都不会普通话,都不识汉语拼音,更不要说梯形菱形算面积、串联并联改电路了。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几乎都是城里下放来的知青。现在我们同学相遇,还常常念叨起我们的文化知识基础都是当年知青老师奠就的。简直无法想像,要是没有知青下放这码事,我们这一代“文革”中长大的乡间少年,日后的人生际遇该会生出几多坎坷几多曲折!前年国庆邀另外两位同学去湘潭看望杨老师时,我说,其实不只杨老师是我的老师,所有知青都是我的老师,都是家乡所有人的老师。老师和同学均问此话怎讲,我说,是城里知青告诉我们乡下人怎么生活的。

    当年农村里大凡有点文化有点头脑有点地位的青年都以娶个知青老婆或以嫁个知青丈夫为最大追求,至于知青返城劳燕分飞那是后话。我有个表姐秀外慧中,本地提亲者甚多,表姐就是个非知青不嫁的角儿,尽管家里坚决反对,她最终还是如愿以偿。我思忖,这个婚姻时尚的形成就在于当年城里来的知青们时髦前卫,代表潇洒漂亮,代表真诚善良,代表文明进步。知青的发型,知青衣服的款式,知青说话的腔调,知青走路的姿势——乡亲们都是先惊诧表示不可理解,再嘲笑表示不以为然,后学样表示从善如流。我记得是知青来了之后,村里人用草木灰嗽口的人就明显少了,大家开始时兴用牙刷牙膏。没有知青下放时,谁会把裤子罩在褂子上来显精神?夏天穿凉鞋套袜子,是当初乡亲们最看不惯的做派。知青上供销社买卫生纸,乡亲们起先还有人以为那是卷旱烟的好材料呢。从前家家户户都把鸡屎鸭粪之类的生活垃圾往河堤下面倒,这陋习硬是在知青们的反复劝止中被乡亲们改掉了。当年乡亲们在生活方式上能不断趋于卫生趋于文明,知青们的引领之功很自然就让我想到了胡服骑射的典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提升,意义大着呢!

    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种地的日子还能怎么过?知青们就不这样过。除了劳动,他们还要拔河打球,还要唱歌跳舞,还要吹笛子拉二胡……这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市里一家剧团的负责同志跟我扯谈时,竟说他们那个年龄段的本土文艺体育人才几乎全是当年知青教出来的或是受知青影响自学出来的。你若问我,谁的歌唱得好,我会告诉你,是我的本家根生叔。根生叔孤苦伶仃,三十几岁未能娶亲。他特会唱也只会唱《红梅赞》,就因为住在他屋里的知青特喜欢这首歌。记得那时根生叔清早执一样农具出门做事总忘不了先一声巨吼———“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激越高亢,唱得听的人心里头颤颤的。那时我还小,只觉得他唱得好,如今忆起他唱《红梅赞》的情景,便要生出“女人愁哭,男人愁唱”的一些感慨来。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有位姓曾的同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把我折服得简直要五体投地了。问其所以,答曰:在家里当农民时跟城里下放知青学的。受同事影响,我也学过吹笛子拉二胡,却终因少了慧根学无所成。这种遗憾常常害自己傻想,现在老家的孩子们到哪里去找城里知青做老师呢?

    上世纪70年代末叶辛写知青题材的小说《蹉跎岁月》,首先感动无数知青,继而风靡整个读书界,还拍了电视。我喜欢这部小说,电视剧也看了,爱屋及乌,连关牧村为它唱的插曲《一支难忘的歌》我都喜欢。但是我还是想说,这蹉跎岁月只是就一面看的,是从受难一方看的。我的老家穷,闭塞,保守落后。知青来了,新生事物就多了。我的老家同许许多多的知青下乡过的地方一样是受惠的一方,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受惠的一方,在我们看来,当年广大知青命运的阴错阳差从根本上说或许还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蹉跎岁月,换言之,知青的不幸却也是我们的幸运。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张坊《知青桥》是株洲知青的骄傲,浏阳知青的骄傲,也是全中国知青的骄傲!作为历史的见证,永垂青史!
丁子

TOP

友情链接:

我与张坊的知青桥(三)

http://2011.hnzqw.com/viewthread.php?tid=11998&extra=page%3D1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人们不会忘记!知青精神永放光芒!杨学诚好样的!

IMG_7467_调整大小.jpg 

TOP

     心系乡亲,心系第二故乡的典范!

  杨学诚大哥好样的!

  倡议大家尽其所能,好好宣传一下浏阳张坊知青桥!

  弘扬善举,让知青精神永放光芒!

TOP

   苦锥山人的退休金在今年刚增加了之后是2000出头一点。按这个金额计算,需要他不吃不喝不抽烟不 ... 阿井 发表于 2011-5-9 10:13
青山说,这儿曾走过一个叫苦椎的人;绿水说,这儿曾游过一个叫山人的汉;知青桥说,修建这桥杨学诚流汗最多.
  悠悠岁月,留予后人评说……
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壹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壹良方,服之,愚鈍至今。

TOP

    友情链接:

 

   苦椎山人 《我与张坊的知青桥(二)》——

 

     http://2011.hnzqw.com/viewthread.php?tid=11749&extra=page%3D1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友情链接:

        

       苦椎山人 《我与张坊的知青桥(一)》——http://2011.hnzqw.com/viewthread.php?tid=11692&extra=page%3D1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张坊《知青桥》是株洲知青的骄傲,浏阳知青的骄傲,也是全中国知青的骄傲!作为历史的见证,永垂青史!

TOP

回复 12# 踏遍青山 顶!

TOP

      说不定,浏阳张坊的《知青桥》可以在全国坐上第一把交椅呢!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百度了一下:全国的《知青桥》:

      1、 站在村口知青桥上与老乡.虎林知青合影。取名《知青桥》是因原在我大队插队的浙江知青陈华现在黑龙江省政府工作,他帮助筹款建造此桥,新民村个为作纪念取名《知青桥》。可见新民村老乡和我们知青还是很有感情,这桥就是见证。(http://www.zjzq.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48&ID=35874

 

     200912410263210299.jpg

 

     2、尚在建议中的镇江《知青桥》(帖见2010年12月:http://www.zgzjzq.net/read.php?tid=2637

       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可能把《平政桥》改为《知青桥》,“春江潮广场”改为“知青广场”是最好,而且最长久。桥傍立一碑,正面刻上“镇江市人民政府”,“镇江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某月某日立。背面刻上镇江市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所有下放有关重大事件的日期与人数即可。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不影响现有的“春江潮”广场景点,如果搞“知青亭”与“知青墙”若干年后。谁来负责修善?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桥属于镇江市的市政建设,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都要保存好。至于我们的名单,镇江市档案局全部都有,就没有必要刻在碑上了。当然,无论这么说,都必须有镇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一切都是空想。”

 

    

  电子邮箱: 906590330@qq.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