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席慕容《唯 美》

 

 

         唯美是一种逃避吗,有时,又好像不是,比如,一碟菜,同样是吃,但希望摆出来漂亮点......人,从生到死都是诗意的,即使是棺材也做得充满诗意——不知天命

 

  《唯   美》 席慕容

  我不太喜欢别人说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因为,在一般人对"唯美"的解释里,通常会带有一种逃避的意味。好像是如果有一个人常常只凭幻想来创作,或者他创作的东西与现实太不相合。我们在要原谅他的时候,就会替他找一些藉口,譬如说他是个"唯美主义者"等等。
  而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这样的唯美才是比较健康的。因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自助,而不是一种自欺。
  就是说,我们面对现实,并不逃避。我们知道一切的事相都是流变,而且无法持久的。可是,我们要在这些零乱与流变的事相之下,找出那最纯真的一点东西,并且努力把它们挑出来,留下来,记起来。
  这样,就算世间所有的事物都逐渐地改或者消失了,不管是我自己本身,或者是那些与我相对的物象,就算我们都在往逐渐改变与逐渐消失的路上走去了;但是,在这世间,毕竟有一东西是不会改变、不会消失的。那些东西,那些无法很精确地描绘出来,无法给它一个很确切的名字的东西,就是一种永远的美、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与延续唯一的意义。
  这也就是,在九百年后,我们重读苏轼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时,会有一种怅然而又美丽的心情的原因了。
  我们明明知道那已是九百年前的事了,明明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事物都永不会重回了,可是却又感受到那夜月色与今夜的并没有丝毫差别,那夜的赞叹与我们今夜的赞叹也没有丝毫差别;明光是飞驰而过了,然而,美的经验却从苏轼的心里,重新再完完整整地进入了我们的心中,并且久久不肯消逝。
  这样的唯美,才是真正的唯美,也是我心向往之的境界。

追求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TOP

回复 1# 不知天命

 

    唯美是一种逃避吗,有时,又好像不是,比如,一碟菜,同样是吃,但希望摆出来漂亮点......人,从生到死都是诗意的,即使是棺材也做得充满诗意——不知天命

 

    我对你转帖的席的文章不是很在意,倒是这句话我有同感。若是菜没有吃完,晚上还得接着吃,我一定要换个小点的碗来乘,并且那里面的作料,诸如葱蒜辣椒我都得选出来,晚餐回锅时换新的作料,看起来就不像是剩菜了 。至于死的时候的打算,比如我如果在弥留之际来不及化妆,在我死后就不要在我的脸上涂画了,棺材可能用不着,盒子可以精致一点......

TOP

    唯美是一种逃避吗,有时,又好像不是,比如,一碟菜,同样是吃,但希望摆出来漂亮点......人,从生到死都是诗意的,即使是棺材也做得充满诗意——不知天命

   读了美帖,想到莫斯科的<名人墓地>,那人生感悟、生命美丽……美可让人获得更多更多。

    凶残的德寇对卓娅进行了种种摧残和侮辱:长时间严刑拷打她,并逼迫她身着单衣,赤裸双脚在雪地上跑动……坚强的卓娅承受住了所有非人的折磨,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一无所获的敌人恼羞成怒,绞死了卓娅。绞架上的瞬间被定格 DSC03758a.jpg

       列夫-托尔斯泰花了六年时间精心写就的一部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作者与青年近卫军让人缅怀

DSC03756a.jpg

 

TOP

   《钢的>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自传之说,是多少人的榜样.

DSC03753a.jpg

著名芭蕾舞家,人们同样怀念.

DSC03737a.jpg

        在<名人墓地>,还有一位著作家曾说(大意):我要感谢,打着我的不是带刺的棒子……

      人生感悟何不美妙!美真无处不在!

TOP

  真正的美正如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并且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人生中会遇到许多美的事、美的人,把他们永远定格在记忆中、回味中、享受中,岂不美哉!妙哉!

 

 

TOP

 

 

   对于“唯美”,是壮烈?是优雅?是精致?寒乡说不清楚。近来读章诒和的小说《刘氏女》和《<刘氏女>笔谈》,倒是强烈地感受到了“唯丑”。读罢,唏嘘不已!掩卷深思,总觉得在封面题语(也是小说结束语)“风,就是人生”的背后,也有点“唯美”的东西,是大悲大悯?是大彻大悟?抑或其他?自己还是说不清楚。因此,附上材料,供朋友们斟酌:

 

 

                                                       章诒和简介

 

      章诒和,安徽桐城(今枞阳)人,为中国民主同盟创办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六届主席、中国最大的钦定“右派”章伯钧二女。1942年生于重庆曾居于香港(湾仔与旺角亲戚家)三年,在培正小学读书,建国前随家迁到北京定居;1954年起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60年考进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文学系,大学时期(1963年)被下放到四川川剧团艺术室工作;因为在日记中写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得罪了江青。

 

  遂于1970年被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为现行反革命罪犯并判有期徒刑20年(当时被划为右派),狱中诞下一女;19795月丈夫唐良友在成都因急性胰腺炎离世。同年秋天被判无罪释放并回北京,后在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室工作。197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退休并开始写作。

 

                                                                                                                                    

TOP

 

 

                     《刘氏女》序言

 

 我在监狱蹲了十年,和女犯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


      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不少女囚进了监狱,又有了新的故事。《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一九八○年,我把刘氏女的故事讲给吴祖光先生听。听后,他在客厅走来走去,激动地对我说:“诒和,把你刚才说的,落到纸上,就是中篇。赶快写!”    三十年后,我把她“落到纸上”了。但吴祖光先生已去世多年,大概真的“刘氏女”也走了。

 

我不写政治,不说制度,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内心。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尝试写小说。很吃力,也很卖力,用尽气力也未必好,但我会继续下去。

 

                                                                    二○一○年十二月    北京守愚斋

 

TOP

 

            《刘氏女》笔谈(壹)

 

:     

 

您以前一直写作历史性回忆性的散文,这次动笔写小说,序里说“很吃力,也很卖力”,请问你是第一次写小说吗?

 

    从您转写小说的体验里,是什么地方让您觉得“吃力”呢,是关于小说这种文体么? 

   

    想问问您对自己这本小说满意吗?

    

    您觉得这次写作与以往散文写作相比,是否能说出某些散文写作中难以说出的东西?对什么样的题材您才会选择以小说来写?

TOP

  

 :    

 

  《刘氏女》是我第一次正式写出的一部中篇小说。为什么说是“正式”呢?因为此前有过一次“非正式”写作,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上班,用业余时间写出的,六万字左右,题目叫《殉葬品》,女主人公是个女囚。写时,没打算发表;写后,一直放在抽屉里;写的理由则很简单――牢狱生活对我精神伤害太大,太深。监狱里蹲了十年,出狱后噩梦十载。白天奔波劳碌,夜晚被人追逐残害。梦中惊魂不定,醒后大汗淋漓,再多的安眠药也是无效。那时母亲健在,我不敢讲。她的心早已破碎。


    怎样才可结束内心的恐怖?想来想来去,唯一的出口就是倾诉,倾诉的方式就是用笔写出来。写作,即成为精神释放,也是心理平复。我开列了十个女囚名单,打算以她们为原型,写十个故事,也就是十个中篇小说。至今她们可能活着,也可能自杀或老死。所以,我只能写成小说。我一直为此而准备,包括词语方面的。后来改变了写作方向,首先要以散文方式写父辈的故事。


    意外发生了!《告密》、《卧底》两文“吹皱一池春水”,我被朋友击倒。无法想象那么正义且有知名度的人出来了。有的人打算通过过硬的关系,调出我的档案,看看章诒和是否也有告密行为。有的人开始写章伯钧的故事,说他从来就不是东西,无非马路政客、投机分子。有的请出香港知名人士,报告打到最高层。忧烦不尽,心乱如丝。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实体;我也才懂得某些制度是不能碰的。鸡蛋碰石头,我连鸡蛋都够不上,是粉尘,一粒粉尘。


    “芦花吹白上人头,镜里萧疏不奈秋。”已近垂暮之年,决定另择一路,于是打开抽屉,拿出了以前为写小说准备的所有材料和自己写下的许多片段。一下笔,便知转换文体之不易。散文很自由,而小说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称问题。散文不用设置人物关系,而小说人物关系的设置就至关重要。散文里,自己想说什么说什么,在小说里,主观情感不可投入过多。一切都不熟悉,一切均需从头学起。所以,我很吃力!由于认真,故又很卖力。

 

 

       (《笔谈》共五节,以上只是第一节。全部文章可到网上搜索和阅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