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斗转星移,自从六八年毕业分配后,至今已过去了四十年。四十年,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我们走过了从二十岁“弱冠”到六十岁“花甲”的艰辛历程。回想从六四年秋入校到六八年冬的分手,在一中短短的四年多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美好回忆,难忘清水塘畔的少年时光。
六四年的秋天,一群风华少年从长沙市的一中,五中,师院附中,十六中,二十中,从株州,醴陵,从茶陵,宜章,从邵东,津市等地集合于清水塘畔。他(她)们中的大部份人是初中的班干部,团干部。因家庭困难,并冒报考一中,而是报考的中专。被有关部门以某种理由(大概最充足的理由是革命的需要了)分配来拼凑成了那届一中唯一的一个英语班——高九十五班。而他(她)们则服从了组织的分配,从乡村,从田野,从小镇,从三湘四水来到了学校。
因为基础差,成绩赶不上本校初中那届毕业的五个俄语班,被某权威老师称为最差的“鸡毛班”。她在开学不久介绍一中时说:每年一中毕业生进京(上大学)的是成车厢成车厢的(不止一节车厢)……鸡毛能否飞上天,就看你们自己了。(大意,不是原话),她这一番话,伤了少年们的自尊心,且激发了这群少年。于是在校园里,这个班是发奋图强,空前的团结,个个同学都自觉地努力学习,自觉地为这个班添光争彩。同时这些人因为来自于社会的底层,冒得背景,没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于是这个班的活力和生命力渐渐显示出来。
从冒上过台的他(她)们也演出了“八大员”(邮递,理发,保育,炊事……等)。校运会田径场上,成绩在年级的前面。自高一在校运会足球场上被高八十班灌八个蛋后,每天课余只见这个班的男生们在球场上奔波,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交球给收球的李东祥师付。二十年后,这个班第一次聚会,走进校门,改守传达的李东祥师付一句“咯不踢球的鬼崽子”,让他们倍感亲切。余了有号称半个校队的高八十八班冒交过手外,他们打遍一中不败。校足球队,校兰球队,校田径队,校团委都有这个班的成员。
他(她)们本应有个灿烂的前程,可惜文革终止了他(她)们的学业。停止了他(她)们前进的脚步……。六八年冬分手后,从八九年起,高九十五班已有十几次全班同学大聚会,(基本上一个不少,包括在外省工作的)这就证明了它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回想起来,还要感谢这位善用激将法的化学权威——黄美茹老师。她不光教我们文化,还教我们做人。同时难忘我们的恩师——物理老师唐建纯,化学老师刘凯旋,英语老师应开识,数学老师曾宪侯,黄又人,祝老师们教师节愉快!
难忘高九十五班。那群曾经的风华少年。
08.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