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再版《学习江永知青文学 感奋壮丽人生路程》

        在萧杀去秋,我的撰文《学习江永知青文学 感奋壮丽人生路程》在茶座置顶撤下后竟不知所踪。在今百花争妍的艳阳天,我偷闲将她拾掇回知青家园,以作为一枝抱春的玫瑰吧。予人玫瑰,留有余香。

         

      学习江永知青网文  感奋壮丽人生路程
      
    严报(网名:永明马灯)的《关于召开江永知青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的通告》引起了我对
江永知青版块的兴趣。
    我们知道,1964年长沙知青下放江永之时正是全国人民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又逢阶级
斗争日盛的艰苦时期,他们背着“原罪”,带着美好理想下农村,在江永这旷远之地饱受了阶级歧视,生活磨难,恐怖打击,可以说这是我们在1968年以后一个面向下农村的知青所不可比拟的!处于绝地而后生。改革开放后的江永知青扛起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大梁,省城长沙的第一批个体老板少不了江永知青,如先前的“知青饭店”老板郭晓明、程保罗,后来的上市公司“山河

智能” 董事长何清华。首先推出启蒙文艺力作的也首推江永知青,如文艺团体“红一线”(现在的“湖南知青艺术团”),作家有朱赫、罗丹、陈广生、韩一民等。而今他们知足常乐,进入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阶段。
    我通过近来阅读2010江永版块上一些短小精致的纪实散文、游记、回忆录、人生感悟,以
及历史掌故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以后,惊喜地触摸到江永知青文学这一条汇入湖湘文化大江大湖的清澈奔泻的溪流,由衷钦佩这些心灵开放、反求诸己、言行精当、善良平和的网络写手。这些知友有永明马灯、枫林过客、笑对人生、蒲哥、钱塘旧客、新燕地毯、火土重生、麓山远眺、呱叽村溪流、临风独酌、隐士安、憨哥、秦哥、阿迪、乐乎、北风吹、老土、马畔闲人、江
河人、周行、多余、子耿子、高头王家、 fgonline等。
    “阿迪”近日开篇的中篇江永知青史《往事如烟》,通过长沙碧湘街的知青“我”被“动员”下
农村的不幸遭遇拉开了历史序幕。解放前这位知青的父母靠勤劳发家致富,可是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部队以寄存在他家店铺的军粮为托“杀猪”,使他家不得不把私家豪宅典当给一位国民党的高官,解放后他家却被诬与国民党高官是至亲,致使继其家业被毁以后,父亲又戴“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在1964年上山下乡时,他惨遭连坐,不得不“在上山下乡的阴云笼罩整座城市
上空,人人自危和风声鹤唳的惶恐之中”远去江永穷乡僻壤插队落户。
    “ 阿迪”的《往事如烟》回忆到当年动员下乡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班上有先一批下去
的知青现身说法,他们就像我在中学读过的《包身工》里那包工头一样,凭着他们那张可以把稻草讲成金条的嘴,把他们在江永的日子,说得如同天堂:什么江永的柚子碰脑壳,什么走的路都是用包谷铺的,什么江永的风景赛过甲天下的桂林,什么东西便宜得让人吃惊.......”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么宣传江永,人们会不以为奇,但是在物质匮乏精神压抑的当时这纯粹是
“天上掉馅饼”的荒谬与欺诈。
    网友“多余”的《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记载:1964年9月,百分之八十五带有
“原罪”的“黑五类”子弟,长沙市六千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到了湖南偏僻小县江永和零陵等地,
然而等待这些青少年的又是什么呢?是凝重,铅块一般的死硬!是锁喉,窒息得要命!
    1965年新年刚过,江永四个长沙知青因冻馁、火灾、过劳而不幸死亡。1967年8月13日,
与江永毗邻的道县,由派性武斗疯狂演变为对“地富反坏右”及其子女的集体屠杀,不少知青“黑五类子弟”上了黑名单。之后,江永桃川农场知青俞沛昌中弹后流血过多死亡。8月17日,原长沙市三中62届高中毕业生,长沙
市中学生歌舞团乐队指挥,因出身问题连考三届大学未被录取的1964年下放知青王伯明,无端被数个端着鸟铳的农民“专政”。8月19日,零陵地区的长沙知青9名死于枪杀,15名受伤。极度恐慌的六千长沙知青不得不开始恐怖大逃亡。我记得在当时动荡不安的长沙,从江永逃回的知青仓促组织成文艺团体“红一线”,他们举着王伯明的血衣的演出震惊了懵懂迷茫的长沙市民。
    当年正常时期,江永知青的生活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为了帮助城市伢妹子过农村生活关,农活技术关,地方上组织知青向品性好技术好的老农学习,这种人性的关爱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周行的《我的师傅水得》讲到她这个瘦小的城市姑娘以瘦小的老农水得为师傅,“师傅教我犁田、耙田、扦秧和割禾等农活时非常细心,古铜色多皱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师傅还给周行“忆苦思甜”,讲了他娘“快生他时还在扦田,最后把他生到水田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一个初涉人世的高中毕业生听起来不谛石破天惊,极具震撼力,使她初识到做人的不易。水得师傅还语重心长地解除这城市姑娘的困惑“我知道你们委屈辛苦,我只希望你记住我的一句话,‘春不种,秋无收,不苦哪有甜’。”“春不种,秋无收,不苦哪有甜。” 多么经典的语言啊,出自一个没上过学但却肩挑家庭生活重负的农民之口
,这应该是下乡知青得到的通俗而生动的人性化启蒙,下农村真正的最大的收获。
    没有下过农村的人看了《我的师傅水得》,千万不要陷入“老贫农”有政治教员的说教能力的认识误区。诸不知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影响下的农民是原生态的,少受政治污染的,他们讲话往往是“三担牛屎六箢箕”,通口而出,甚至粗俗难耐。记得在1964年“四清”运动有上台“忆苦思甜”控诉“四不清干部”的贫雇农,竟说出“旧社会在地主家做长工不少吃不少穿,过年打牙祭,主家打包封”一类感恩“剥削阶级”的话,当年老贫农“反控诉”的例子不胜枚举,于此就不多占
笔墨空间了。
    远离城市父母的知青与当地善良的农民自然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当年下放在江永马畔的“马畔闲人”在庆祝下乡四十周年时与其他马畔知青一道重返马畔,乡亲们敲锣打鼓舞狮子放炮竹迎接他们。“马畔闲人”马上想到那舞着的“狮子”,是收藏在他已去世的师傅阁楼上的,“但那年月从来没有动用过,如果我师傅在,眼下舞狮子的该是我师傅了,他那活泼机灵的性格乡
亲们早就送给了他一个绰号——山妖怪。” 
    当然当年知青的生活也不是一味的苦,是苦中有乐,是充满生活情趣的。马畔闲人《深山来的不速客——宣传队趣事》讲到一头山林里活蹦乱跳的麂子陷入了知青的合围,欣喜若狂的
知青追呀打呀,活像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狩猎时代。
    还有 “子耿子”讲他在知青点喂猪的《甜头 昏头 苦头》一文,反映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求生存,与农民打成一片的现实生活。他在文章结尾有一段富有生活情趣的总结:“喂猪有乐趣,看它肥头大耳地哼哼,躺倒在地,让我们给它梳理、抓挠,真是一种享受。猪粪交队上记工分,种菜有了保障,吃了补助谷子,圆了我的亲手操刀梦。”同时,“偷潲被抓个现行,为了找饲料着急上火,精神身体都受催残,甚至还得了一种后遗症,直到2007年秋天回靖县以前,时常会梦见猪没有吃的,在尖叫着跳栏而惊醒。”当然喂猪主要是为了满足食欲需要,但是在养猪的过程中“子耿子”也产生了一种与现在时尚养宠物相同的快感,这种精神上的快感可以抵消当时知青因招工受挫等问题引起的郁闷,文章的此一核心意思是“子耿子”在上述总结喂猪的得
失时未曾考虑到的,而文章本身却充分体现了的。
    爱情是满足人的生理和生存需求的情愫,本应唱响知青生活的主旋律。
     

孟晓:你是知青中的见义勇为者。我混得比你好,可是我没有能力帮助你,很惭愧!

TOP

麓山远眺 :我虽没见过你,但通过你的网文,很熟悉你了!我知道你住在麓山畔,经常到广 州女儿家帮她料理家务,开始我以为你是位男士,后来才知道你是江永女知青。去年8.9月份 我写这篇文章时,专门去烈士公园采访过周行,也曾想采访你,但就是与你联系不上。因为你 们江永知青中产生了不少才俊,确实值得我学习!

TOP

      我佩服痴兄的就是他做事的执着精神:写文章写得到位;摄像更是叫我望尘莫及。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二马:从本学期起我又重返长沙市老干合唱团,开学来就在排练晋京党庆90周年节目,虽忙一些但愉快。今天从市老干大学回来看到你昨夜11:41的跟帖,那时我已酣然入睡了,辛苦你 了!其实写篇东西如有时势的激化,个人潜质得以发挥,没什么难的!但我现在随着兴趣的转移, 就不可能再写出这样的文章了。你写网文很奋发,我希望你学我注重休息,劳逸结合,最好少熬夜。

TOP

 

 

 

 

            今日上网再细看痴眼睛君这篇文章,总结好全面,足见你对江永老知青、对江永版块的感情。痴君的热忱、认真、执着值得我好好学习,你的帖子连我一篇短文也提到了,真有点惭愧,谢谢你的鼓励。

TOP

痴兄:

   感叹你对江永知青的敬重和对他们文学作品的如此全面点评!

   真的,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敢想象!

   至少我就做不到——尽管我也很敬佩他们!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TOP

笑兄:我与你多次见面,并在网上神交已久。这次春节联欢我依稀看到你坐在我后几排, 但当时忙于与身边过的网友相会,后来参加华容知青的节目,看摄影展,幸会修建枝柳铁路知 青代表,就没再见到你的身影了,遗憾!但相信后会有期。

TOP

谢谢你,痴眼镜,你费了这样大的力气,写成这样长篇大论,我真服了你,的确,回想我们当年下乡,心怀坦荡,心里无私天地宽,真可谓大公無私,心里唯独没有自己,那时,不知天高地厚,满口頂天立地豪言壮语;随被人利用,但是今天回想起来,不愧於天,不愧於人,我在一首诗里说过一句话,只说问心无愧,不说无怨无悔,好在春天已经来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的春天也已经来临。知青青春虽逝,但生命的活力长存,痴眼镜的文章就是我们知青网文学百花园的一朵报春花!

TOP

      没错,你火土还是那位风风火火的好学长!不过我认为我们都是乐于到知青家园来会友 、消闲的健康者,无所谓义工,或作者,或.......,你说呢?

TOP

回复 10# 痴眼睛

  谢谢兄弟看得起,作为版主,也就是一个多了一份义务的义工,多了一份责任的义工。

  说来惭愧,我做得很不够,同时告诉你,至今我在江永版块仅在去年利用“特权”删除过两张别人拍的我的照片(因为是偷拍,形象实在差得吓人),这一方面是我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我们江永朋友年纪都比较大,进入了耳顺之年,基本上己经安于现状,所以也就无帖可删了。

  再次谢谢你的大度!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火土兄:

       我敬重你是江永版块的斑竹,所以在春节联欢时将手头仅有的几张《走路上学》 送了一张给你,盼你能在知青圈中转悠的时候传送给江永知青的大哥大姐们看,可是你没有像犟牛、二马一样有回音。今天你提的要我删去一段误传的文字,我很是诧异!我是去年拟文查找资料时从江永版块的网文上收集的,我《学习江永知青文学 感奋壮丽人生路程》一文当时在江永版块上隆重刊出后,还得到了你的跟帖好评,你当时为什么不提此要求呢?况且你在江永版块掌有“操作权限”。当然你今天向我提此“大是大非”的要求,我绝不为难你,立即删去!

TOP

  谢谢楼主把那段文字去掉了!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8月17日,江永铜山岭农场跃进队的知青集中在队部“接受教育”,“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当场枪毙了当地的两名地主、两名地主子弟,吊死了一名妇女。”

   有请痴眼睛将这段文字删去,(我没有操作权限)

   通篇文章详述和引用了江永版块的很多网文,谢谢你对江永知青和江永知青文学的青睐和厚爱!

   上面一段文字属于道听涂说,根本不存在。因为我就是农场知青,对当年的事情比较了解。

    现在江永县政协正在编纂《长沙知青在江永》一书,正要更正一些误传,以正视听,专此相告,望谅。切切!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老土”《飞往台湾》源引了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精彩的讲话:“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憾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而后 “老土”激情地展开会见隔断六十年的亲人以及游览名胜的记叙。“乐乎”《 旅》、《日本风情画》、《印度——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莫斯科掠影》、《走进法老的世界——埃及纪行》把我们带到异域风俗人情的画面中去寻味。“笑对人生”长期旅居纽约,他对美国的人文风景作过大量的报道,最近他发出的“中国游客10年前曾受到歧视而今人均旅游消费已超欧美日”的报道,显示了中国总体国力荣登世界前列,迅速与世界融和的中国公民越来越活得有尊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fficeffice" />

 他们绘声绘色的图文是献给未去过有关旅游地的网友的养眼的盛宴,是为将去有关旅游地的网友准备的详实的作业,是对已去过有关旅游地的网友加深印象的回顾展,应该感谢他们!

    异性友谊”的话题在我们知青家园拉的很热闹,这是不争的好现象,这大概也是由于“异性友谊”的鬼使神差吧!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女子十七、十八一枝花,二十七、八豆腐渣”,这么说来我们的知青姐姐妹妹五十七、八不就老掉了牙?此言大谬不然也!年轻女性展现的是青春靓丽,阿娜多姿,而年长的女性洗尽铅华,她们外表智睿淡定端庄富态,内在慈悲为怀仁爱心肠,“母仪天下”不应只是对封建皇后娘娘的赞颂,应该是很多个人修养颇好社会形象颇佳的成年女性的荣耀与专利。

    知青姐姐中不乏“天下母仪”,试举一例。

    江永知青周行的短篇散文《窗外的歌声 》讲的是一个行将落下人生帷幕的老头“心怀叵测”地在“桃李满湖湘”的退休女教师“周行姑娘”家窗下唱情歌,引起“周行姑娘”的顾盼......。这个老年人“异性相吸引”的故事展示了江永知青姐姐的人格魅力,也吸引我前往烈士公园西大门翠竹林拜访这位儒雅的知姐。通过与她的促膝谈心,我方知她的父亲是参入了湖南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少将,她1964年高考以数学99分高总分而“落榜”,下放江永后因数学解题能力极强,而被录用为教师,到1988年回长沙后虽无大学学历但凭自学成才的强教学能力,被荷花池财经职业学院聘为奥赛专职教师,并卓有业绩。我在秋高气爽树木葳蕤的烈士塔下寻觅到周行姐时,她正在与她在网上多次报道的被我在跟帖中称为“九天仙姑下凡尘”的“开心姑”一起排练“斗牛舞”,虽然是初次会面,我们玩相机,讲上网,好不愉快!在谈到知青网的热闹时,周行姐不无怪罪地说她老公就不爱这个“热闹”,因为一讲到那雨里、泥里、血里的乡里往事,她老公晚上就做恶梦!

    一方面经历过坎坷磨难的人,格外珍惜今天的幸福。另一方面有人昏天暗地黑灯瞎火地在闹着、烦着、幻梦着,社会潜存着价值观的固化和虚无化灾难的复活性危险。要通达社情人情,汇入社会潮流,还需更新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乱攀比,“待自己不过”。 社会开放与和谐需求换位思维、发散式思维、多角度、多方位思维,而不是单向思维,更不是逆向思维。“人换思想地换装,更新观念才健康”对于我们迈入老年社会的知青来说理应如此,不少知青已经如此!自然科学追求实证,文化谋求价值观,追求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价值)是由文化来维系的,而文化高于个体生存,靠人气滋养。2010年9月17日由周荷初、程保罗、严报等文化精英组织的“ 江永知青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就是“高于个体”的文化盛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知青青春虽逝,但生命的活力长存。 但愿我的拙作能够成为陪衬鲜气十足活力四射的江永文学百花园的一朵小花!

TOP

       我国著名的民主斗士,新闻界大名人严怪愚的儿子严报(网名“永明马灯”)承接了乃父的春秋巨笔,将许多微缩暗淡了的历史人物、人文景观光大起来。尽管他也曾发表过“点小体会”,认为“湖知网是个极好的娱乐平台,交友平台,学习平台,但不宜为时政平台,学术平台。”尽管他为了活跃网上家园,用长沙方言,插科打诨,写了一些搞笑型文章。但真正要认识严报的庐山真面目,还得看他撰写的文史掌故,或是他那如同文史掌故一般厚重的记叙文。

        我看过严报写的几篇“文史”。读《像雨像雾又像烟 —— 亲情咏叹调》》使我们痛苦地看到因文革对“丑老九”的摧残而扭曲了心灵的知识分子的委琐形象,从而使我们反思过去不为人的社会,做好现代社会为人的人。《春寒料峭读“骨架”》文章极短,史料性极强,文章首先简介了文化名人刘斐章、冯英子、陈楚仨先生给贫寒交加的“大右派”严怪愚先生送新驼绒大衣的感人故事,接下来讲的是今日刘斐章的儿子“骨架”也给他送来防寒之物,即“骨架”的讴心之作——《史无完人》,并精简准确地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我想严报提名人(包括他父亲),是为了弘扬名人精神,而今净化社会需要这些不死的灵魂,更需要像严报这样能讲真话能还原历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稀有资源。杰出文人从来都是不拿信念、原则、个性去做交易的血性汉子,他们是照出政客、小人、市侩嘴脸的明镜。

 

 

   《天路已无桥——寻梦随笔》详实地郑重地道出了老巷子——戥子桥的掌故,我作为多年居住此地的居民竟不知此地蕴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掌故,汗颜啊!然而严报不是为写史而写史,他写到了少年的他和他的一家,以及他和他的街邻住在戥子桥所遭受的屈辱,乃至今日他重返戥子桥看到一个个写在老宅子上的“拆”字心疼不已,名人严怪愚的儿子严报完全将自己与故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捆绑在一块啦!

   《读网友红烧肉之<湖知网大梦呓>》以深沉的爱关照着他未曾谋面的事业有成的郁结着知青情结的网友“红烧肉”,为了给贫困知青的善款不落他人田,严报又用调侃的语调披露了基层社会的阴暗面。

      《浏阳河你弯过了几道弯》寻出了知青“西门子墨”学生——知青——恋爱结婚——打工——香港——加拿大的生活轨迹,最后得出人生感悟:“思来想去的幸福,就是这样平淡,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麽?他做梦都冇想到:幸福,竟如此简单。”

         江永版块资深“刀笔吏”,除了“永明马灯”,还有大家熟悉的“蒲哥”、“钱塘旧客”。“蒲哥”的《昔日长沙28处码头》、《几栋长沙老宅》竟将我等平庸之辈无法觅到无从知晓的“老长沙”齐唰唰地摆到世人面前,特别是联系到现在政府正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以前不合法收归国有的石库门老宅子退还给原产权人的“善举”,我更感到岁月的沧桑与史籍的珍贵。

        “钱塘旧客”也不弱“蒲哥”,早几年我看过他的春秋刀笔刻记的二中知青下放地华容的历史掌故,而我下放此县八年也未曾闻之。“钱塘旧客”有一句 “最大的幸福即做人的尊严”的人生诤言铭记我心。最近,他为了预祝江永知青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圆满召开作了一首格律严整的五律《皓首生花笔》,诗曰:

         皓首生花笔,丹忱奈老何。文章开岳色,著述涌湘波。

         凤翥霓裳舞,龙吟剑佩摩。鉴今书旧事,横槊一高歌。

       最近我读了“阿迪”的回忆录《昨夜星辰——当年活跃在南区文化馆的人们》,使我一个在南区工作过的老长沙,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本土历史课,特别是“阿迪”回忆到他1964年插队落户到了江永后,就是凭着在南馆学到的“文艺知识”得到了文化工作岗位的妥善安排,使我这个老南区也为之高兴,“阿迪”讲的虽是“昨夜星辰”,但家乡明月永远润泽赤子之心。

        现在的社会是太平祥和的,现在的知青生活是轻松愉快的,现在的知青怀旧情结是浓郁芬芳的。

        常住深圳女儿家的长沙人“麓山远眺”在《长沙明天更美好》一文中倾诉了他对长沙的深爱。他说:“每年我都要在深圳小住几个月,住久了我就想回长沙......但确实讲,长沙也时常让我有忧虑、无奈的感觉。许多陋习,不文明甚至丑恶现象,每天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政府对城市的建设投入巨资,长沙的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地铁,过江隧道的开通,大规模棚户区的改造,我相信,长沙的明天会更美好......昨天我去白沙古井一游,清澈井水洁净甘甜,有外地客把手伸到井里洗手,一位老伯制止说,‘我舀瓢水出来给你洗手,在井里洗手是绝对不可以的。’难怪白沙井水长流不断,因为有这么多的爱井人。”

        知足尝乐《重走下乡路,再温故乡情——江永游记》有这么一句, “这是一条盘山公路,一旁是树木杂草横生的陡峭高山,一旁是望不见底的悬崖沟壑,开车爬山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技术的。” 表现了知青不畏艰难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临风独酌”走在江永乡间的小路上,“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曾经的岁月,曾经的历程,一切都好像并不遥远。我们努力寻找着当年的痕迹:飞檐的青砖老屋,村里牌楼欧阳氏祠堂,流经门前的小溪,溪水旁的菜地,赤脚挑粪踩过的田埂,洒过汗水、泪水的土地,冰冷刺骨的冷浸田,劳作过的榨油坊,晚工歇憩的古凉亭,游过泳、放过树木的溪涧,曾经担任老师呆过的小学校,砍过柴的山林……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在这里,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

     

TOP

        如何搞好夫妻关系也是知青网热议的话题?乐乎有其成功体验,他在《夫妻脸与婚姻回归——凡人感悟(1)》中说:“从热恋中的情人变成夫妻,一路走来,年纪大了,孩子也长大了,展翅飞到广阔的天地,虽然有点失落感,但也有些如释重负的轻快。现在应该走回头路了,那就是要从夫妻再变成恋人,营造夫妻的两人世界。”无怪乎,同是江永知青而又热心做广大知青“贤内助”的李姐高度评价:“乐乎朋友的哲理缘于生活,高于生活。    “乐乎”和大多知青一样是很珍视夫妻感情的,同时他也厌恶社会上的女人“奴役”他的感情。“乐乎”讲了一个小故事——《大伤脑筋的“艳遇”》,他在游历塞班岛时遇着一位不带照相机的职业女摄像师,这位女摄像师大打美女牌,缠着“乐乎”为她摄个人照,你看这高度自恋的妇女“占据最佳摄影处,搔首弄姿,摆出各种‘PS’,或带帽或系围巾,或戴墨镜,或逆光顺光,侧面正面,有时还要换件靓衫......这让我很是恼火。”好在“乐乎”会写文章,终于把积郁发泄在网上了,还起到了吁请人们重视社会公德的积极作用。

        确实,知青们的修身悟道能力较强。“呱叽村溪流”最近有一篇人生感悟晒网了,标题是《说说五十岁的男和女,让六十岁的想一想》,要把五十岁、六十岁的男人女人的人味写出来谈何容易哦,“呱叽村溪流”偏就写出来了,而且入木三分。我的没有下过农村但陪大资本家的祖母挨过斗的妻子看完这篇文章后懂味地感慨:“就是要咯样哦!讲些大道理有么子味啰!”

        知青对一些社会腐化堕落现象是反感的,但又无可奈何的,为了安定自己的情绪,如何规避是好呢?陈广生在《我希望他们都能胖一点点》的文章中说出了他的妙法:这么“糊涂难得,难得糊涂”地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即使是有什么病魔来找我,我也不会拒绝,我也不会慌张,我也不会崩溃,就事论事吧,就像我瞎了一只眼一样,还剩一只,我也能开车到犟牛兄家里去做客。

         知友聚会是知青生活的盛宴。 “冰洁 ”因知友的相聚竟写出好诗《喝火令 又聚樟树园》,诗曰:再倾壶中酒,豪情落九天。盏盈杯溢话当年.峰险路回如昨,弹指一揮间。自古英雄慨,唯留纸上篇.几多悲壮已隨烟。汉月秦风,尽在曲中传。惜蜀道周郎恨,揉断二胡弦。

         爱开玩笑的“呱叽村溪流” 写出了寓含深意的抒情散文 《爱,因表达而幸福》,他开篇唱道:“因为太多的原因,我一直都喜欢大海。所幸,我在海边有了一处住所,可以面对它,贴近广阔,贴近碧蓝,感受我所希望的“汹涌澎湃”,享受那特有的自由自在。面对大海,终于可以喊出来:苦,但是有爱……”

        笨笨牛的散文《逝去的记忆》赞颂了“新燕地毯”的开朗豁达,他面对死神的降临还在关心时政关爱社会,还在讴歌抢救汶川地震表现出的人间真爱,还在豪情满怀地写下辞章优美的《湘江礼赞》。“笨笨牛"不无感伤地评价:他“这辈子一直在选择艰难的‘生’,然而他最终无法承受疾病的折磨,选择了容易做到的‘死’,他死去了......他给世界留下了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此人曾经死了又死,今天,他终于活在此地了.’是的,新燕兄死了,但他活在了我们的心里。”看了牛总追悼“新燕地毯”的文章,我感受到:对人生真谛的大彻大悟是有苦有甜能伸能屈知无不知的知青面对人生归路的必然开怀畅达。

        热闹时尚的网聊也不失是一种排遣烦闷的有效方式。“临风独酌”在《江永知青园地2010年原创网文汇集前言》畅言:“诸多当年一起走过苦难,走过辛酸的知青朋友, 来到我们的都庞家园,我们一起回味青涩的浪漫,重温去日揪心的爱,寻找当年暖心热肺的情,我们一起流下伤心的泪,我们一同发出会心的笑,我们互相珍视着自己透明真诚的心。”

   

TOP

的艰苦创业的故事,语言充满乡土气息、人情味,可读性强,这使我联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长工出身的解放军战士高玉宝,写出了一篇著名的革命启蒙小说《半夜鸡叫》,今天的陈广生虽只读过小学,却写出了紧贴时代发展的人性化作品,陈广生是当代的“高玉宝”,为在社会改革大潮面前不着头脑的人们鸣起了“半夜鸡叫”!

     《长青路》是秦哥报道的一条以江永知青捐款为主,地方政府补助为辅而修建起来的山村公路,其中知青企业家范璟、吴春香夫妇捐巨款92万。長靑路一头连着国道,一头接着一所希望小学,这所希望小学是江永县第一座,该小学是2002年通过“笑对人生”联络一位民营企业家,以及他本人与长沙知青郭哓明、齐石坚捐款而建成。江永县城下放知青“江河人”感慨道:“长沙知青为第二故乡的奉献真是太多了。允山——周家邦——中桂——瓦扎湾,一路都流淌着知青的颂歌。”今日“笑对人生”在纽约的家中敲击键盘跟帖说:“江永知青做的事情还不止这些,至今这种事情,还在继续,据我所知,与江永知青有关的学校,就有好几座。道路也有好几条。”长青路,多好的名称啊!既蕴涵着长沙知青对第二故乡的回报感恩之心,又有着长沙知青与江永人民友谊长青的深情厚意。

       江永知青始终关注着江永农民的冷暖安危。我在跟帖“马畔闲人”的网文《张亮与毛英 ——记宣传队队友》时提出了“安农惠农政策在江永农村推行得怎么样”的问题,我的问题即得到当地知青“高头王家”的回答:“感谢楼主关注江永农民,据我所知,江永农业税不光免了,还能按土地耕种面积领取补贴,农村医保也搞得不错,社保好象还没有开展,低保搞了一些,但有些村做得不太公平,一些村民有意见,当然这是村干部的问题。”

       名不见经传著述却有生活有文采的知青网络作家可多啦!

        我上网江永知青版浏览了“乐乎”的图文并茂的游记、纪实、回忆录、人生感悟,简直就是享受了充满知青生活情调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壮阔的历史画卷。如,他的《渐行渐远的背影》系列纪实性文章,通过通讯传媒工具的作用与演化,表现了现代科技工具在知青命运转变以及生活提升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中《电报》一篇,“乐乎”是这样介绍的:“20多年前,电报曾是最快捷最便利的无线通讯方式,但价格不菲,一个字几毛钱,若要加急的话价格翻倍。下乡十年多的“乐乎”接到过两次电报,而且都是加急的。第一份加急电报是母亲“空中来穴”催他赶紧回城办理户口迁移,误以为趁“动乱期间,浑水摸鱼”,哪知动乱期间户口也是管制得严实冒缝的,没有户口的返城知青毫不客气 一律驱逐回乡,这一次的电报是白打了。第二封加急电报是在1975 ,弟弟帮他在城里办理病退回城手续,需要 “乐乎”赶紧回城到学院家属委员会盖章同意,可是居委会主任怕犯敌我不分的政治错误,不予批复,致使“乐乎”又受一烙铁。“乐乎”的神来之笔表现在文章结尾,他是这样写的:“如今在邮电大厅,已经看不到发电报的人,电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谢幕了,无人喝彩地离去,让人不无伤感,透着淡淡的惆怅又充满无奈。其实岂止电报,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乐乎”的《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写的是他回城后发狠创业的故事,他回忆到“三十年前,电视机还是稀罕物,全厂就俱乐部有一台.......有位工友分到一笔变卖祖屋的钱,买了一台彩电——1000多块钱的彩电!轰动了全厂......我暗暗下定决心,省吃俭用,一定要买台电视机,让老婆舒舒服服呆在家里看电视。”为了挣钱买电视机,他想到自己“还有一点薄技在身,即会一些外文的翻译,何不搞些翻译投稿,既可练笔,又多少可以弄点稿酬......”于是他立马到图书资料室借了一堆热加工的外文期刊,专选那些科技人员和工人最欢迎的实用性强的,能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文章翻译。他家买第一台电视机的钱就是这样靠 “乐乎”的勤劳与智慧挣来了!

        “乐乎”的神来之笔还表现在对当时的“时政”进行的反思和批评。靠翻译挣钱买电视机以后,“乐乎”的厂里将他作为“自学成才振兴中华”的典型鼓吹,联系到“领导总喜欢高谈阔论”,给人带“高帽子”,或用子虚乌有的成就、兑不了现的承诺来激励士气,“乐乎”爽直地指出:“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现实生活,而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

 

TOP

        知青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群体啊?他们确实是一群老一辈弄不明白当代青年又诧异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说他们胸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美好理想下农村,但他们却又偷鸡摸狗,肏娘吐烂痰,打群架,唱洋歌,似乎是一群孟浪颠狂浑浑噩噩的“乌托邦”、无政府主义者;你说他们是听党的话,有组织下乡锻炼的,却又“家庭出身不好”,招工不上,参军不成,考学校不取;你说他们正是读书成才的年纪,当时除《毛主席语录》以外的书本都属于销毁之列的“故纸堆”,无书可读还尤自可,偏要他们小小年纪下到穷乡僻壤,接受无多文化的农民的再教育;你说在大风大浪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可是即便是以后招工转干了,单位重用的还是没有经过风浪的工农兵家庭出身的子弟,真能够提拔重用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知青又是如何来评定自己的呢?朱逖先生是江永知青,是我们长沙市二中的校友,是湖南知青网的第一批注册网友(网总笨笨牛言),而且是改革初期便舀到个体经济第一桶金的长沙有名的“新燕地毯”商店老板,原省工商局管理领导干部、旅美江永知青“笑对人生”将朱逖先生今年2月在病榻上为湖南知青网友春节联欢会写作的一首没有来得及发表的诗呈献给世人,其中有这么一段诗句:

         “我们饥寒过,但从未起过盗心,我们活过来了,

          我们也高贵过,但从未生过淫欲,

          我们象诗人王百明一样也骄傲地死过来了!

          今天,为我再一次面对知识青年这杆大旗,面对这人山人海 

          的知识青年,请让我们象当年共产主义的虔诚信徒一样,一 

          起来再狂呼:乌拉!  万岁!”

         憨哥代刘迪平代发帖又是这么说:“我们是一群推衍不老神话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永远不老的名字‘知青’!”尽管知青中产生了不少大有作为者,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跟我一样的没有多大作为的,走上街不一会就淹没在人流中的芸芸众生。虽没有成大气,但我们同样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伟大的社会实践。因为通过我们艰苦卓绝的实践告诫后来人:解决就业问题,不是不择手段的将城里的年青人赶到农村,强迫城里人变农民,而是要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把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显见知青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却是被社会边缘化了的普通人。他们不同于“高、大、全”的时代英雄,不同于傍福沾光的政客、市侩,不同于桀骜不群的读书人,不同于头戴光环的军人,牛气冲天的工人,土生土长的农民,不同于少不更事的“衙内”、“官家女”,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阔少”。知青是人,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们比没下农村的同龄人生活更苦一些,精神负担更重一些,即使是招工回城,望提拔论资排辈轮不上,寻好岗位没有文凭够不上,找对象没有条件娶不上。他们少年老成,忍辱负重,他们吃苦耐劳,不懈努力,他们总是在拼命赶“最后一班车”。他们特立独行,自我完善,他们默默奉献,不事张扬,如今他们“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幸进入了“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精神世界。

        还是让我们通过江永知青的文学作品,走进他们的生活与精神的世界吧!

        虽被埋没,然而是金子总会要发光。 fgonline的《错乱的因果轮回》讲述了一个知青外语人才的遭遇。湘西人田家健少小在长沙读书,1961年以优异的俄语成绩毕业于长沙市五中(现恢复雅礼中学老校名),1964年下到江永桃川石枧公社马畔大队一组,不久即升格为“苏修特务”,被遣送到宁远县水市水库监督劳动。幸亏驻地军代表察知此人冤枉,在“贫下中农最高法院”专政行动前一刻,暗中让一位出身好的女同学通知他出逃,田家健得知消息,躲进茅坑逃过一劫。改革开始田家健获释并当上了张家界市的政协委员,后帮助一位中学生解决了办理赴俄罗斯留学公证文书的翻译大难题。故事结尾作者感叹“今日之莘莘学子操外语,断不会再有此等荒诞不经的奇遇。”

        陈广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湖南作家协会会员,又是“作家开店不买假货”经营有方的杂货店个体老板。我闻名找到梓园路他那能够刷卡消费的杂货超市,会见了因写作累瞎了一只眼而又精神昂扬的他,他慨然送给我他的著作《点亮你心中的灯》,并且郑重地签上他的名字。这本书讲的是他回城后打工、卖黄泥、开店......

TOP

    又是“马畔闲人”的短篇纪实散文《张亮与毛英 ——记宣传队队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对朴实的回乡知青的爱情,“那时的张亮,目光炯炯,眉如双剑,上台无需画眉;毛英面如满月,灿若春桃,化妆不用胭脂,不知什么时候起,做事他们两人总爱凑在一坨,挑土时毛英的粪箕总是搁在张亮的锄头下,我们开他俩的玩笑,张亮总是抿着嘴笑而不语,毛英则一个‘哈哈’辫子一甩扔给你一个嗔怪的眼色……”马畔闲人的描写是多么细腻传神,他接下来介绍张亮因为爱上了毛英,竟而毅然决然地推掉经人介绍的宣传队“顶头上司”的亲妹子,准“大舅子”心里不“合”,但也不得不认可。这一段记叙虽朴素但历史性却强,它说明到文化革命这时节,经过革命的洗礼封建意识已是残余,青年人特别是知青开始自由恋爱,他们无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敢于自我决断,虽然有些“背逆”,但“生米煮成熟饭”,家庭、社会还能容忍。

      长沙城市知青的恋爱是自由的,但是结婚是无望的。所谓“自由”是身在异乡没有父母的监护,然而实际上青涩少年对异性的爱恋受到时代的扼制与摧残。今日的“火土重生”因一张靓丽的女知青单人黑白老照片,“思如泉涌、毫无滞涩”地回忆了他知青时期的纯情,写下了凄楚动人的叙事诗《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这首诗亦如《山楂花之恋》的青涩,“发乎情,止于礼”。“ 火土”与照片上的女青年的爱情萌发在1967年江永知青“大逃亡”,从广东坪石徒步十五公里到湖南白石渡的铁路线上,卿卿我我在失去户口的长沙的花前柳下,未久结束在女知青不得不接受父母的劝诫嫁往长沙农村的“满面涙痕、容色暗淡”之中。显见城市知青的爱情悲剧的历史背景是国民的贫困,极左政治的恶作剧,以及知青本身的O经济、O政治。但不管怎么讲,“火土”和那位女子是值得的,虽然青涩但纯真地爱过!

      爱情又是知青在野性环境里不得不选择的自我保护的方式。 隐士安的《 漩涡 靠山》讲述了一位出生工商业兼地主家庭的花容月貌的女知青的爱情故事,因这位女知青屡次招工不上,便有不少当地农民打“饿捞”主意。这些络绎不绝上门的“饿捞鬼”玩笑开得太狠,使女知青产生恐惧感,转而寻求男知青的保护,这下早已春情萌动的一位男知青借保护为名,歪打正着,与难耐寂寞、害怕孤独的女青年闪电般地恋爱同居。从此“明花有主”,再也没谁敢骚扰这位知青美女了。现在城市的剩女过多,主观原因是大概是过度自恋,她们是否也学学当年这位女青年的聪明与勇气,做到“明花有主”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