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散记(十六)
千古红颜之迷香妃墓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 路两侧绿树土墙,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按照穆斯林的风俗,死者的棺柩是用砖石砌成的,一座紧挨着一座,排列在墓室之中。墓室始建于公元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
阿帕霍加墓室高大雄伟,气势非凡,圆顶方基,四周有圆形柱的塔楼耸立,整个墓地都镶嵌着蓝地白花的彩色琉璃砖,显得庄重大方、凝重沉稳。
我和我女儿在香妃墓前留影
墓室里有些阴沉,72位故去的人各有各的墓,都是按照穆斯林的教义要求用白色、蓝色的瓷砖砌成的像棺木形状的墓棺。香妃的墓在第二排右侧,是一座比较小也不甚起眼的墓。安葬在这里的故人中,就其名声和地位来说,香妃理应是居首,但从她在家族墓群的排列来看,是严格按辈数和男女分列排序的,不同的是在香妃墓上多了几条人们献上的彩巾。
这间阴暗的墓室里凝缩着近400年的历史,记载着曾经统治着喀什地区的叶尔羌王朝的风风雨雨,记载着阿帕霍加家族的恩恩怨怨,记载着伊帖尔汗从喀什走进皇宫最终被乾隆封为香妃的曲折故事。……
香妃原名买木热·艾孜木,因美貌闻名。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有风流天子之称的乾隆皇帝宠爱有加,得“香妃”之名。
香妃墓园的金花银叶树(沙枣花树)
传说香妃出生时沐浴沙枣花,遂香气袭人,故被称为香姑娘,远嫁京城后,难解思乡之苦,乾隆派人历时数年将沙枣树从西域移植京城。从此全花银叶成了美与传播美好爱情的见证。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
香妃原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
香妃到京后,乾隆先封贵人后晋妃子。为了让香妃开颜乐色,不再思念故乡,乾隆在皇城外盖起了“回部”市肆楼台,为香妃仿造了一个家乡生活的小环境;又在皇城内专门为香妃修建了一座宝月楼,修建得极其豪华壮观,乾隆宠爱香妃,大有唐明皇专宠杨贵妃之意。
据史实,香妃在清宫生活了28年,香妃55岁病死在北京圆明园,香妃去世后,乾隆皇帝十分悲伤,乾隆皇帝恩准回乡安葬,由124人抬运棺木,并派她的兄嫂一路护送。历时3年运尸回乡,安葬于阿帕克霍加墓中。在香妃墓室里,至今还停放着当年从北京把棺柩抬回喀什的木制大灵轿和一对为星夜赶路用的红纱大宫灯。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
正门前地势开阔乎坦,四周古杨参天。门楼不大,却十分华丽。与门楼紧连的一座小型清真寺供附近穆斯林日常礼拜之用。陵园西部的大型礼拜寺,为三合院形式,有正面敞廊15间,后部砖殿8间。逢宗教节日,南疆各地穆斯林们在朝拜阿帕克霍加墓之前,先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礼拜仪式。
陵园正北有一穹顶教经堂,圆顶中空,自成一组,造型极别致。这里是当年阿帕克霍加与其父讲经习典之所。
还有一说喀什的香妃墓其实只不过是香妃的衣冠冢罢了。香妃是埋葬在河北遵化县清东陵的纯惠皇贵妃陵寝内,准确的位置在第二排东数第一号墓。据说早年因墓塌陷和被盗墓贼所盗,墓中有一具红漆棺木被砍开了一个大洞,棺内存物所剩无几,但在红漆棺木的棺头上,有手书金漆的伊斯兰文的“古兰经”,据说有学者考证,此棺内所葬就是香妃。
但是,香妃的故事给了人们如此众多的美好回忆,寄托着人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谁还肯去追究香妃墓里到底有没有香妃的遗体呢?
站在香妃墓的矮围墙边,可以看到毗邻的是一大片维族人墓地,大既是维族人的公墓吧。
在香妃墓大门外,还有另一处要收10元门票的《喀什历史文物精品展》
室内展品很多但严禁拍照,只好关掉闪光灯用卡片机偷偷拍下这具古尸。
这具保存完好木乃伊古尸有3400年历史了。足见喀什历史之悠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