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苏俄歌曲演唱会上的奇遇

苏俄歌曲演唱会上的奇遇

   710日的苏俄歌曲演唱会上,我见到了46年前长沙二中的学长沈贤悌——沈是高我三届的学生,是我曾经崇拜的学长。

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沙二中还是老书院式的教室,学生也多是清贫家庭的子女,过苦日子一路饿下来,多戴眼镜且文弱单瘦。而沈贤悌学长却是个另类,他也戴眼镜,但他不文弱,他是学生中的大力士。学校有个古迹韩玄墓,说古迹不过是一些石块围成的土堆,每天下午沈都会在韩玄墓前练举重,扛铃大概有200斤左右,他可以连续的抓扛又举过头顶。我偷偷的去试过他能举起的扛铃,只能勉强的提起来。他训练非常刻苦,常练得气喘喘的,有同学讲这是专业运动员的极限训练方法。那段日子里每天我们一帮初中学生都会去看他练举重,佩服他的力气和毅力,也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强者,做一个他那样的大力士。

沈不但是个大力士,学习也特别的好,特别是外语,到了神奇的地步,一本俄汉字可以通篇背下来,口语比老师都好,是学校尖子班86班的学生。他们班曾经流行的口语是“北京见”,正常的发展他将来应该是到外交部去工作,可65年却去了江永,什么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从此再没见过他。但凡回忆起母校,总会想起那位韩玄墓前喘着粗气的大力士,想起能背出整本字典的学长。这次在苏俄歌曲演唱会上,又见到了沈贤悌学长,我特意等演出结束,跑过去和他留影,行者也跑了过来,行昔讲他也是当年那群初中生中的一员。

 

照片 888.jpg

     网片104.jpg

 

    沈贤悌在乡下呆了六、七年,开革开放后去了美国,获得硕士学位,是独立音乐制作人,还教在美国的俄国人学英语。 这是他和江永迥龙墟农场知青演出时的剧照,本来是准备7月1号去俄罗斯做学术交流的,听到有苏俄歌曲演唱会的活动,退掉机票,组织当年的知青伙伴排演了这次演出。

TOP

 

    对举重的沈大哥印象蛮深,他的父亲是二中的老教师,他的夫人是我们初中班同学,也是下放江永的知青。祝福沈大哥和他的家人。

TOP

  张老三提到的这个墓有映像,在高中部操场的一角,围墙边

TOP

佩服老三的记忆力.

TOP

沈先生是我哥班的同學,也是我家的常客.
      最記得他們是俄文班,我們是英文班,他自學英文,有時他用英文問我問題,往往我是不知所云,還得他解釋給我聽.以前他還喜歡拉手風琴,總是在青少宮參加活動.
      下農村之後就沒見過他了,又聽說他找了同我同屆的新時代女性顏先生做了妻子.

TOP

回复 4# 天天

    这墓应该时三国时期的古迹。

TOP

后面的故事多多,希望看到更多!

我也将说出我们初201班与沈辅导员的有趣故事!

这次去湘潭乌石300多人,竟然与他的同袍兄弟同车同桌,真是有缘、巧遇!

   

TOP

 

谢谢行者、大卫王、wanho、小聪哥、天天、蔡家湾的跟帖,那天意外见到学长沈贤悌很是惊奇,也引起对中学年代的回忆。我们初中时,能见到的64届、65届高中生有很多的优秀学生,正常的发展,他们中很多人是可以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他们在运动场上奔驰,又看着他们在操场集合去江永农村,留下许多的感想。fficeffice" />

初中时从一个少年的视角,特别佩服那些体育好的学长。记得wanho的哥哥是学校200米跑的冠军,比赛时把第二名抛下一大截。杨中柱跳远,钉鞋脱落钉在跳板上,人还跳出去六米多(他没下农村,考取了北航)。我们班的辅导员傅铁君是撑杆跳运动员,还代表长沙市参加了省运会,他应是65届的也去了江永。64届还有毛海如、袁小平二位同学被大学录取后,放弃读大学去了江永。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