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到的是变化

这次返乡,还会去大通湖区,我亦高兴,想当年到北洲子挑堤,多次过大通湖农场就是没到过河坝,有些向往。其二是2005年到千山红时去了南湾湖,那里公路边树木齐整,蓊蓊郁郁,让人赏心悦目,看来又可一睹为快了,在去河坝的车上,我兴奋地说:一会到了“军垦”你们就能看到林荫夹道的好风景了,可一路经过,期待中的茂林没了踪影,特色不存,就有误导人家的感觉,但也没主动解释,只是自己纳闷,有点遗憾而已,后来问李振华老师,告之大树已砍了,又栽了小树,怪不得风光不再,回家后碰巧看到一张去年9月17日的潇湘晨报湖湘地埋板,正讲到当年军垦农场,其中说:“当年他们亲于栽下的水杉,如今铺成了绿色长廊,这说明大树去年还在,正巧10月3日,我们在李子同王兴均家聚会,黄健秀说她八月初也到了千山红和大通湖,我忙问南湾湖一线的挺拔树林,她说看到了,如果黄老师没记错,那更说明这美丽“绿色长廊”消失并不久,但我们已无缘欣赏,我想这批大树应是当年修公路时种的,树龄也过四十了,早已成林,可堪大用,更新换代也正常,有经济价值的但我也听说一棵大树一年能吸收4百多公斤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氧气,其环保,生态社会等效益比经济效益大多了,我感到有些惋惜,只愿新苗快长大了。这让我又想到也是七十年代初,五分场四队栽有十来亩的水杉树,是精巧规划的,从不同角度侧面看都排列整齐如艺术作品般让人喜爱,可惜到九十年代成林而现砍了,当然,比起当年下乡之初,湖区的绿化也今非昔比,让人欣赏,的但如果人们不急功近利更看重环保效益,自觉和自然和谐共处,人们就能看到更多风景,感觉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谭老师的帖时,附上了一张幼树林的照片,就是去河坝的路上拍的,刚才传上去时因为还是不熟练出现了几个××,是操作錯误。特此说明。

TOP

文件夹2.JPG

  谭老师讲的“到了军垦就能看到林荫夾道的好风景”,我也一直期待看到。因为我曾经看到过一篇帖是讲原军垦农场的大树茂密成林。因此当汽车朝着河坝方向前进时,我的眼睛贪婪的注视着窗外搜索着这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虽然看到的树木不是预想中的那样美好,我还是感叹变化很大。也确实今非昔比,葱郁的树木处处都是,幼树也已成林。看来现代的人们也懂得了爱护自然环境了。

 

 

TOP

              

谭大妈:你好!又见你发表感慨,还是那么认真,世界在变,万物在变,我们也从少年变成了老头,何况是几棵树呢,不应太认真 了,谢谢你送我的书!

TOP

                    

            

TOP

   谭老师,绿色如今已是地球人共同的话题,我印像中的千山红是难见大片树林的,当时二分场在通往大同公社的小路上也有两排水杉,那就已经是难得的绿色景观了,如今那两排水杉不再,但农场的植被却已今非昔比,葱郁的树木已然复盖田园小径,新绿仍在处处丛生,正如你所说,人们也许已经看重了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懂得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你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侧重于对绿荫的思虑,深恐它像雪花一样的融消了,但你后来终于释怀,因为你看到和听到的故乡更加郁郁葱葱。
少小下农村,三十而未立,只留情谊在,与朋共忆及。

TOP

谭大妈:你好.看到你的帖子,想到你岳麓山人的网名和你所住的岳麓山后山腰的优美环境,只有象你这样长期享受大自然的美的人对环境变化才有如此的关注和体会.要是那些基层的当权者和经办人都象你一样,那我们眼前的绿色肯定比现在多很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