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感觉罗丹

【原创】感觉罗丹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句子,天然而浑然,不知不觉之中就使人着了迷,罗丹必定是掌握了某种神秘的钥匙,通向并打开了艺术的密码。这是她自己的美学。”

这是我在去年九月读完罗丹的《知青笔记》后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是当时我对罗丹散文艺术的一种直觉,没有想到太多。几个月前,我有幸得到罗丹的赠书《缺角的风景》。读完以后,好像有了些新的启发,想写点什么;不过,我能说的仍然只是我的感觉,一些只鳞片甲的断想;其实我是没有能力来评论罗丹的。

画面:罗丹的散文似乎与美术有着割不开的关系。不是说她常常在文章中提起她的美编职业,而是她在写作时会经常描画出一幅幅画面。她总是一边书写,一边作画,静物,速写,写意或工笔。有时候画跟在后面,是文的后缀;有时画与文融合在一道,难分彼此。看看这两段文字:

“外婆领我上船乘凉,总是先将灯摆在船头。每次俯下身拧大灯花时,身体弯得胸脯贴到了膝上。”

“下船到家是百多米长的坡路。一路上,我和外婆跟着两个一大一小、一胖一瘦的黑影,在船灯的鉴照下慢慢上坡。”《船灯》

多么清晰的画面!罗丹的散文里这样的画面俯拾皆是,这不是妙手偶得;在文章中这是叙事,同时也是作画;但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在叙事时将一个细节镂刻为一个图画,仅仅是以叙事语言一笔带过。罗丹则不会轻轻放过这个机会,她会抓住时机,将她的美术感受化成文字;而此刻的文字,不仅承担着叙事的功能,同时也是对画作的图解但更是对画面的延伸与深化。以文字作画,比单纯作画有更深的含义;因此也可以说,罗丹散文中的众多画面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

再看这一段:“她站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她紧握火把的手指被熏黑了,松树柴燃烧的松油流着她的手背上,结了厚厚的块。火焰噼噼啪啪地响着,火星溅满了她的脸颊和全身。我看清了她的被皱纹包紧的眼睛里的黑眼珠很黑、很亮,闪烁着慈祥的光彩。”《山口》

在这里突出的是手、脸颊和眼睛,其余都隐去了,使人想到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的明暗对比的鲜明。这不是作画,又恰似作画。在很多篇什中,罗丹都把文笔和画笔融为一体,她似乎很相信有时候画面更有说服力,恰如“一支画笔,就是这个充满斗争、毁灭和混乱的世界中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我不想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俗套,在文与画之间是有一道沟渠的,问题是怎样嫁接和融解,这不是简单的贴图。我猜想,罗丹除了在文与画两者之中达成了默契,事先大概也一定掌握到了某些机窍,例如海明威将画面感结合动作的精微刻划,一如他的《老人与海》。

“身体弯得胸脯贴到了膝上。”这种凸出来的动作刻划,真的神似了海明威。

语言:有人说散文的第一要务是语言文字,或直称文字。然后说到文字,必说清新。什么是清新?我不太明白这个词,不仅是这个词早已经用滥了,关键是它并没有说清楚。我觉得清新的意思,其实就是洁净。所谓洁净,就是韩愈老先生说的“务去陈言”,也如近年“在场主义散文”主张的“去蔽”。一方面是行文不拖泥带水、缠结不清,更重要的是只用原本的、原生的、真实的文字,少用或不用旧词成语特别是含典故的成语,摒弃所谓的“古典味道”和民国范儿。

很多人不一定同意这个说法;但我经常看到那些或俗艳、或陈腐、或装范儿的文字(这有时也包括我自己)觉得实在也应该改变了。罗丹的散文几乎没有这些累赘,她是洁净的,即使那些荷载了太多情感重物的文字,她也宁愿选择真实而洁净:

“当我的女儿踢开我全身的骨架,裹着大团大股的鲜血从我体内冲出时,我虚脱的肉身已经成了一张薄薄的白纸被人拿来拿去,我的膨胀迷蒙的眼球在红色漩涡中晃来荡去,我的血管里注进了陌生人的血液,我知道,那是一个和我母亲有着同样命运的女人的血。”

“睡梦中门外常看到一座黑色的荒丘上,一个长发飘飘,身穿士林蓝布旗袍的美丽女人在风雨中孤独地行走,她胸前满开着殷红的杜鹃花;她每走一步,花瓣就飘落一片,红红的、点状的,像一片细小凄婉的泉溪,将冷寂的土坡划成两半;一阵朔风,那些细碎的、惨红的花瓣又被风吹得飞洒,连同她飘忽的黑发和被风撕裂成碎片的士林蓝布旗袍。”《血色花瓣》

分娩的过程之痛之累是以“踢开”“裹着”“冲出”这样颇具冲击性的白描文句来表达的,没用一个痛字却使人感知到巨痛的深切;而“肉身已经成为一张薄薄的白纸被人拿来拿去”与“眼球在红色漩涡中晃来荡去”这种颜色的对比并不是身为画家的罗丹的艺术想象,而是她在那一瞬间真实的感受并象征化了。真实令她选择到了这样的或直接或象征的文字。

同样不是艺术想象,在罗丹的梦境中也展现出她对母亲真实的美感。红与蓝,褐与黑在风雨中舞动、撕裂。在我看来这是梦魇,但罗丹却写得很美;虽然尚美,却不是唯美,而是惨残的美,即罗丹此刻看到的真实的美。她的用词、句式把梦境具象化了,使人觉到她在文字上的用心与艰难。

把这两段文字抽出来看实在是不妥的,这篇散文深含了很多内容;我只是想,这样的文字,在她写作的时候也是在呕血,因为她在寻觅、挖掘她认为最适合的、更准确的语言,她必须绕过、丢弃那些像老朋友一样过于熟稔的词句。罗丹对文字有自己的审美观,即对于洁净的自觉与追求;也许是伴生于她的美术,而在写作的苦熬之中渐渐成熟。如果说这篇散文中还有一些词(如凄婉、朔风等)或许会使以后的罗丹不太满意,那么,她几年后的作品就已经达到了洁净、精粹、浑朴、自在的境界了。从早一点的《木栅栏》、《春江花月夜》中古典的四字句式到后来的《天上人间》、《无言》、《落叶》等诗化的散文似乎都可以看出她在文字上的趣向与轨迹。

灵感:罗丹的感觉是敏锐的,非常敏锐。她的散文每一篇都会不时蹦出几句或是成段的感受。你可以说散文就是这样写的,问题是罗丹的敏感很特别,新颖别致,那是属于她独有的:

“马路两旁的梧桐树撑着黑沉沉天幕,向我一步步移动。树液一点一滴洒向我,晃动着感叹的灵魂。人间歇息之时,它们抖擞着精神,伸长着自己,我悬着的心因此廓然澄明。”

“我突然想,婆婆紧闭的心扉就像这两扇坚实的大门,门一旦打开,里面却有着一个奇妙清空、幽香馥郁的世界。”

“我送走她的背影直到一个晃动的圆点消失,我漫步街头孤独而又茫然。不知是我内心的血在向外漾出,还是人流的热浪在向我的体内浸入;是飞向天空的啼血的杜鹃,还是不堪重负而坠落的一团云彩;是我的飘荡,又是我的坠落。猛然间我看见了婆婆清瘦坚定的身影,她身后的光影倏地闪烁了一下,一个高大健壮、面色红红的女孩喊着唱着跑向我,我张开双手,才知是一个幻影。”《我是老屋的窗》

“树液一点一滴洒向我,晃动着感叹的灵魂。”这种感觉多么独特!“一个高大健壮、面色红红的女孩喊着唱着跑向我,我张开双手,才知是一个幻影。”纷乱的思绪中突如其来的女孩化为幻影这是无端的偶然还是别的什么?还有,婆婆的内心世界紧闭着,为什么里面会是“奇妙清空、幽香馥郁”?

回复 24# 大队部

 

长篇大论,字字珠玑,在评书,也在论人!

 

学习了!

TOP

谢谢人静兄、易山君跟帖!“罗丹的精彩,知情的骄傲!”人静兄说的是知青吧?一句话概括了,当然令知青骄傲的还有很多人,例如刚上网的陈兄,散文写得那么好,和罗丹比较是另一种风格,同样叫人佩服!易山君与罗丹有接触,似乎很了解罗丹,感受她的坦诚、深邃和温和,所以被她吸引,孺慕之心溢于言外。易山君,加油哦!

TOP

   大队部兄从《缺角的风景》的感受罗丹姐的真实、纯粹和自然很让人信服,读文识人在大队部兄台是很在行的,他的三点印象其实就是一点,那就是本真。罗丹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诚实,那种对于自己心灵的尊重和对于朋友良善的坦诚。罗丹姐是很内敛的,更是深邃的,她的平易毫不显俗套,温和而不失傲岸,她是我见过的最体现内涵两个字的女性(不,不仅是女性)。她的文和画看不到一点哗众取宠,不牵强人,不迎合人,那种独立的文品其实是人品的投影。纯粹,大队部兄这个词最好!

TOP

罗丹的精彩,知情的骄傲!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TOP

谢谢汪兄、东乡、孟兄、峭兄、笑版、斜版、渔夫兄、乐闲兄、晏生兄、二马、王幽、国藩兄、兵哥、59兄各位的褒奖!写这篇帖子,对我来说是一个欣赏和学习的过程,就是匆忙了些,有很多话未及写上去,比如“力度”、“观察力”等,谈到的内容也有所遗漏,总之有点遗憾,而各位的飘扬也让我赧颜。罗丹的散文艺术的确是自觉自为的,苦心经营而臻于完善,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揣摩的地方。但只能学,不可以似,因为她的散文太独特了,或者说每个人的文章都打下了个人的印记:经历、学养、性情等等。关键是要自觉自为。东乡说得好:“它每一句应该都有所指。它接受所有的情愫,而绝不会混杂。你向它倾诉。你得到信任。你寻找慰藉。你会共鸣。你与之心系,它比你更傻,会赠你信物,托付终身。”所以罗丹有罗丹的感觉,东乡有东乡的味道。喜欢散文写作的知青朋友加油啊!

TOP

谢谢大队部对罗丹的评介,闻罗丹之名甚久,但一直无缘读罗丹之文,今日才从李姐处得到一本《知青笔记》,正细细品尝之中。

TOP

           你的点评写得真好,水平很高,喜欢看你的文章,听说你是湖南知青网的才子,希望经常看到你的文字。向你敬礼!

TOP

文章很好 继续发表!

TOP

犹如老师在讲课,精彩,受益。听这样的课是种享受。

TOP

回复 2# 大队部

 

——谢谢大队部兄的精品!

    细细地读完你的书评,佩服你对罗丹文和人的赞美、肯定那么入微、到位!

    说实话,从1988年自考完后,二马看见长部头的书,就有吃肥肉的感觉——想吐!被书折腾苦了……直到去年底,我竟一口气读完了罗丹的《知青笔记》。被深深地打动、感动——却无法表达出一切(才疏学浅所致)!感谢你这里全说出来了——再次拱手、有礼啦!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TOP

大队部讲评罗丹的散文真的是一流的。透彻!看起来过瘾!

TOP

“感觉” 二字让我深有感受。这表达了一个读者对作者由衷的敬佩,一个有文学素养的人发自内心的礼赞。读了这“感觉” , 我感到,罗丹不光是感动,(她前天在电话中告诉我,大队部在茶座又发了篇文章,她很感动也很过意不去。因为她目前还无法给这些关心和爱护她的朋友回帖)更是有福:又遇上了实实在在的读懂了她的文友。读了这“感觉” ,上了一堂生动的散文写作知识课。大队部从“画面” 、“语言”、“叙事” 分析列举了罗丹散文的艺术风格。在“画面” 中写道:"她会抓住时机,将她的美术感受化成文字;而此刻的文字,不仅承担着叙事的功能,同时也是对画作的图解但更是对画面的延伸与深化。""以文字作画,比单纯作画有更深的含义;在文与画之间是有一道沟渠的,问题是怎样嫁接和融解,这不是简单的贴图。"的确,大家都说罗丹文章如画。我想,这不是她的刻意所为,应当是她多年绘画养成的观察事物的工夫。绘画同样要倾注情感,观察敏锐。我也写过关于罗丹绘画语言的感想,但因文学水平太差,似在就事论事,象说画一样(本人的绘画水平也不过小学程度)。你的论述让我矛塞顿开,谢谢你!说来惭愧,每当读到罗丹邮给我的新作,我除了叫好外,说不出个道理来。你说得真好:"坚强而不恣意,自然而不散乱。她绝不高调也不故作低调,敢于剖白自己而从不煽情,她打开心扉,却总是控制得宜。"你把罗丹说透了!

TOP

读你《感觉罗丹》的文章,有好象见到了罗丹的好散文,又如见到了一个能文擅画,多才多艺的罗丹本人。难得!这是你真心体会,真心的感觉,客观准确性的评价的效果。让读者受益非浅。问题是在这篇好评中,你给散文确立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清新”,清新好啊,清新文章让人愿意接近,能够记得住,可以有共鸣。而你这篇评论文章,恰恰遵循了此道,望你们比翼齐飞。

TOP

     用心用情,大队部乃真正读书人矣!
开心上网,平心做人。

TOP

罗丹的散文很美,大队部的这篇评论同样精彩,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老兄在精心品读,倾心作评,可谓读得细,感受深,论到位。尽管有不少人评论在先,但你能独辟蹊径,慧眼识珠,精妙点评,读之使人对其散文理解更深,更清晰。这是我读老兄这篇评论的一点真实感受。

峭壁松的话讲得很实在,很到位,说出我的心里话。

TOP

罗丹的散文很美,大队部的这篇评论同样精彩,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老兄在精心品读,倾心作评,可谓读得细,感受深,论到位。尽管有不少人评论在先,但你能独辟蹊径,慧眼识珠,精妙点评,读之使人对其散文理解更深,更清晰。这是我读老兄这篇评论的一点真实感受。

TOP

     感觉罗丹,感觉到了位。这篇书评非常精彩,精彩在于非常细致。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真是一篇好评论,爱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TOP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还以为说的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
    ●━┳━─┳─●┃●╲┃╱
▆▆▆▆● ┃ ─╂─ ┃  ┃
    ●━┻━╱┃╲╱╲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