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中部行记(2)——会安古镇
乐乎
会安古镇和美山圣地都是1999年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相距不远,却有完全不同的特色。
美山圣地到会安大约有60公里,一路上,阡陌交通中凸显出田园如歌的画面。公路两侧,稻田延伸到天际,田间水牛休憩,头戴斗笠的农民在忙碌,那画面颇有中国山水画中晕染的气息。
越南农村和中国南方的传统村落非常相似,大片瓦房被水田包围着,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各种植物。有些村镇的祠堂非常有中国韵味:高挑的屋檐,装饰着龙凤的吉祥图案,门上的汉字对联。乡下的小市镇,景象凌乱,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语东一幅西一幅,无精打采地挂着。满目颓败的低矮民居、轰鸣的摩托车、台球桌、乱布的电线、可口可乐的广告,展示了一幅杂乱而繁盛的图景。
到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一进入会安,就仿佛通过一条时间隧道,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安位于越南中部海滨,有良好的海湾和岸线,离旧都顺化约150公里,有武嘉河连接内地和山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曾是越南重要的贸易口岸。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会安又成了重要的旅游地,好似中国的丽江、阳朔和凤凰,欧美的游客蜂拥而至,我估计游客数量大大超过本地人口,到处都可以看到游客的身影,酒吧、咖啡馆、餐馆应运而生,开得鳞次栉比。目前中国游客尚不算多,广东游客却占了一半。在会安期间,遇到了国内几个旅游考察小组,有武汉、重庆、西安的,他们说在评估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如可行的话,可能会开通这几个城市直飞岘港的航班。没有遇见湖南的旅游考察组,长沙到岘港的话要到广州白云机场乘机。
会安自古以来就有大批中国、东南亚以及越南其他地方的移民到此定居或贸易。近代受法国殖民影响,并有日本人迁来。从时间序列看,古镇保存了自15至19世纪的文化遗物,从空间序列看,这里分布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形成的社区以及相应的建筑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得到了完整和良好的保护。依我之见,国内那些翻新如新,粗俗不堪的所谓古迹,简直就是垃圾。会安不仅是一座博物馆,还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就这一点而言,阳朔、丽江、凤凰之类古镇是有差距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目前会安的景点大多不收费,即使收费也很便宜,象征性的,几万越南盾,约合十几块钱人民币而已(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兑换率是1:3000甚至更高),更让人感慨良多。
因为在19世纪之前,越南基本属于中国文化圈,会安城市的基本格局与中国南方的城市相差无几,加上这里的移民大多来自福建、广东和海南岛,所以富有粤闽特色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广肇会馆是城内最宏伟的建筑,近年经过整修,更显得气度不凡。导游说,为了保持原有特色,整修所需的建材都由广州和肇庆同乡捐赠,由国内原籍运来。在广肇会馆的后花园,我惊讶地看见一座广州的五羊雕像,分外亲切。
广肇会馆斜对面的博物馆是一座法式的两层楼房,底层陈列着会安附近出土的文物,大多类似波利尼西亚文化,少数来自中国或由当地仿制,当地历史的多元文化可见一斑。二楼是革命史迹陈列,从而将古镇的历史延续到当代。
来到福建人聚居区就像到了福建某座小城,商店招牌多有汉字。导游介绍说,最早的华人商店是叶同源,已有二百多年,开始经营药材,以后改为古董店,现在还在经营。穿过几条狭窄的街道,有一座关帝庙,关庙只有一进,走出后门,发现院子后面一进是观音寺,寺门就开在旁边的街上。关羽和观音的关系如此密切,在国内还没见过。
武嘉河的岔河上有一座廊桥,远看与浙江泰顺廊桥差不多,一般人以为是华人所建,但当地人却称为“日本桥”,据说是日本侨民修建的,面值2万元的越南盾的反面还印有此桥,可见其知名度。这座桥的特点是桥庙合一,桥上有座庙,是中国式的,而桥内悬挂的是日本式的灯笼。桥头有狗和猴的雕像,说是狗年开建,猴年竣工的意思。
会安确是一座真正的古城,基本都是一二层的建筑,很少新房,没有工厂,没有大商店,除了摩托车、自行车和三轮车外,难得看到一辆汽车驶过。不能不感叹会安的“古”和“旧”,连续两天我们都在会安古镇徜徉,悠闲而自在。第一天是随旅行团,感觉不过瘾,第二天我们租车又去了会安,逛了整整一天,仍觉得意犹未尽。沿着小街小巷漫步,累了在咖啡店坐一坐,来杯咖啡,几块法式点心,欣赏异域风情,感觉好极了。我到过国内数不清的古城古镇古村,但很多都名不副实,让人失望。一些有名气的古城、古镇、古村,以至古庙、古迹,都在不断地除旧布新,却独缺有历史沧桑感的“古”和“旧”。不过我也有理由担心,当会安旧城里的居民富裕到要拆旧屋建新房时,要买私人汽车时,要搬去新建小区居住时,今天的会安古镇还能保存吗?
下篇《越南中部行(3)——历史名城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