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杂志2011年第6期刊载郭燕平的文章:“他们让《黄河大合唱》响彻中国——记活跃在抗战时期的演剧二队”。摘录几段:
fficeffice" />
1967年12月,在受“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上,赫然刊登一篇题为《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反革命别动队》的文章。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揪斗、迫害原抗敌演剧队成员的狂潮……
1938年10月的一天,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二队同志从黄河西岸圪针滩渡河,前往山西吉县,离圪针滩上游不远,就是黄河天险——著名的壶口瀑布……
全队登上一只三四丈的木船,船在狂涛巨浪中颠簸起伏……掌舵的老船工突然高呼起号子,全体船工齐声响应,就像战斗的号角一们。在这样激昂的号子声中,船工们随即与旋流激浪展开了一场动人心魄的博斗……
1939年初,(抗敌演剧)二队来到延安……光未然用五天的时间就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完了。3月11日晚上,二队的同志们为冼星海朗诵了刚刚完成的歌词。冼星海听后非常激动地站起来,一把将歌词抓到手里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
冼星海仅用六天时间就把八个乐章的《黄河大合唱》全部曲调谱完了。
4月13日,抗敌演剧二队在延安公学礼堂首次演出了《黄河大合唱》……从此,《黄河大合唱》走向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文章中提及的《文汇报》发表那篇文章,让我的思维定格在1967年那个阴冷黑暗的冬天,一纸“勒令”贴在我家院落内,家父被关进了“牛棚”。“罪名”只有一个——他是抗敌演剧六队的队员。
读了郭燕平的文章,我才知道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是抗敌演剧队创作的歌曲。
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定到陕北去。体验一番波涛汹涌的黄河壶口瀑布。
同样是10月,我独自一人,西出潼关,再转向北方,来到了黄土高原。此时,天空一扫夕日的阴霾,万里无云,能见度极好。这是陕北黄土高原难得的好天气。汽车离壶口瀑布越来越近了,我紧张起来了,忽然心中自然流淌出那首《黄水谣》: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遥想抗日烽火的年月,抗敌演剧队的前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让《黄河大合唱》唱响全中国。
黄河,我看见了。在陕西和山西交界的河谷深处,黄河在流动着……
壶口瀑布,我来了,我来追寻前辈的足迹,我来体验前辈的抗战热情,我来感受你那份奔流向前的豪迈。
数百米宽的黄河,流到壶口,被挤迫在只有20余米宽的龙槽之中。黄河水沸腾了,汹涌澎湃。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浸染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民族的皮肤,孕育出中华文明。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旅游汽车在壶口停留40分钟,我珍惜分分秒秒,血脉贲张之中拍了数800张照片。想用镜头记录下壶口瀑布的气势与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