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生态精华】渠江排歌——收集整理:芝麻开排

渠江排歌

作者——芝麻开排 前言:不知始于何年,渠江流域的排工、船工之间广泛传唱这首歌曲。此歌从渠江汇入沅水前的最后一个险滩唱起,顺江而上,一直唱到靖州县的浮桥。排歌作者是谁己无从考证,也许是千百年来排工、船工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将渠江流域的主要险滩、河湾按从下到上的顺序编成歌词,曲调则采用湘西少数民族山歌的形式,唱起来轻松悠扬,朗朗上口,也非常地押韵,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排工,船工们如何同舟共济、共克途艰,和水上生活的喜怒哀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渠江流域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知青朋友的要求,现收集整理于下,供网友们欣赏。

《渠江排歌》

托口进江大板滩,鸡龙阳秀是一关,流瀑乱石三尺浪,沙堆门口剪刀滩;

火炼真金在漠滨,跑马射箭桃花溶,捡到铜钱穿线眼,扒不熟的上梁滩;

大井小井象条冲,滑板山窝象条龙,两个土垒似猛虎,朗江岔里论英雄;

朗江上面普行舟,枫木塘里慢慢游,落马洞头打一望,望见青朗和木舟;

木舟上来客寨塘,要吃细鱼哈叭樑,子本场上买小菜,饱吃茶饭亮口塘;

上子本、下子本,都是一些出门人,三百高头问一汛,黎平壕里要小心;

王家洞、陡岩嵦,一篙一篙撑上来,妹几滩头唱支歌,岩头妹妹笑呵呵;

岩头场上买小菜,高涌洞脚等对来,高涌洞上猫沙滩,好女出在大菜湾;

绣花岔里洗个澡,连山妹妹都来瞧,撑架岩脚烧把火,烧得坛子出青烟;

打破坛子是江口,清水不度白石滩,蚾蛳游海张公角,懒龙吃水太阳塘;

金滩银滩滩连滩,蚂蝗过江窑底塘,鸡公吃水贯堡渡,铁板架挢是板滩;

仙人骑马马鞍洞,神仙捕鱼是网塘,网塘上去掏马墩,鲤鱼生籽是鱼滩;

弯弯曲曲牛门角,黑漆门路桐油岭,要吃豆腐推磨把,花花绿绿观音滩;

水酿塘头望靖州,手把浮桥进东门。

这是排过会同漠滨流布滩的场景:

这是排过黔城下游新店处险滩时的场景:
快乐开心每一天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难得开排兄收集整理出如此完整的《渠江排歌》,也难得犟牛兄收集整理了《酋水船工号子》你们真的很了不起,谢谢你们!也谢谢静子!
       我们必须记住: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东西,民族的精华就是世界的精华。希望《渠江排歌》和《酋水船工号子》能永远流传给我们的后代!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感谢芝麻开排、犟牛,真希望知青网的春节联欢会能将这些民族的长期积淀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文化搬上舞台!

TOP

每一条河流在几百上千年的流淌中,都孕育和形成了无数独特的音乐符号和地域文化风格,船夫号子是河流文化中最具人文感召力的精神符号,从那风行浪打水载轻舟的从容放歌和应和中,从那激流险滩拼死一搏的生命节律和呐喊中,也许不仅仅只是歌者为解乏和鼓劲的行吟,更多的是劳动者面对险恶环境的达观从容和血性的张扬!正由于这些原生态的劳动号子代代相传,才有了伏尔加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扬子江船夫曲、川江号子等等磅礴大气风格各异的音乐艺术作品见诸于世。

很仔细地品读了犟牛兄和芝麻开排整理记录的这些极富地域特色的歌词,虽未曾听过,但心中似有旋律在涌动……感佩犟牛兄和芝麻开排在艰辛的劳动中能将这些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号子整理记录下来,当年的记录许是一种文化心理使然,却在无意中为传承地方民间艺术作出了贡献,也为艺术家们的再创作提供了最鲜活的艺术素材。

TOP

"歌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山水风情无限。粗狂奔放、琅琅上口,仿佛让人看到山里汉子“穿蓑衣”耕田种地,“戴笠帽”沿渠江放排,从歌中可感受到人们在汛期放排,其情景十分壮观,闯滩时人人上阵,与波涛搏斗,呼喊声不绝,排歌会时而高亢、委婉,时而急促、有力!体现了劳动和生活细节,也彰显了人们向往美好爱情的情怀,反映了山里人勤劳善良、朴实大方的精神风貌"。——看了芝麻开排兄收集的

这些放排歌,看了这些照片,很受感动!芝麻开排兄的确为第二故乡靖州民俗文化做了一件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能欣赏到这些宝贵的民间杰作,领略了靖州大山的排歌,不失为一种美的文化艺术享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TOP

  1972年夏季,我们七个知青加一个老工人为一组,老工人当组长,从靖县城出发,放四组大木排,每组排约40立方米,长约100米,排上用木板搭一木棚,(如楼主放排图片所示)即是我们八个人水上生活的栖息地。
   每当我们飙过一道险滩,心情放松下来,就引吭高歌,有唱南洋民歌马来亚姑娘的,有唱排歌的,…不会唱歌的就对着岸上打吆喝,希望吸引姑娘们的眼球。我历来嗓门不好,不会唱歌,也不敢乱打吆喝,静下心来学写诗歌。
   现将排过流瀑滩时写的一首顺口溜,(曾在靖县栏目发过的)抄录于下,供网友们欣赏。
                            滔滔渠江水,
                      多少知青泪,
                      握棹闯险滩,
                      不畏征途难。
                      农村天地阔,
                      城市不容我,
                      下乡闹革命,
                      时无米下锅。
                      农夫待我厚,
                      皇天对我薄,
                      梦里上大学,
                      县令不想做!

TOP

原来《排歌》是倒着逆流唱的,总算明白了。谢谢开排兄。与犟牛兄的《酉水船工号子》相比,似乎《排歌》的文学性稍高一筹,而《号子》更口语化。当然这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文学作品,无分轩轾。
当年在队上听老农说,——而且刚看了《闯关东》放排的一段,其中的老师傅也说,旧时放排的人辛辛苦苦生死莫测赚了几个钱,到了地头不是在赌场输个精光,就是在窑子送给女人,两手空空回不了家,只好再回去继续放排,松花江一带谓之“江驴子”。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命。这样的故事在《排歌》里是没有的。现在的时代应该是不会了。
能够听听《排歌》、《号子》就好了......

TOP

【排歌与号子】湖南叫排歌 《爷爷的三峡号子》

【排歌与号子】湖南叫排歌 《爷爷的三峡号子》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2287547135728803670.jpg 1162210178839490576.jpg 1167558203396903710.jpg 2069966978732169153.jpg 2728055474280568567.jpg 3108046692840320019.jpg 4909205068810635576.jpg 绿江排歌
  很久没有看到鸭绿江上放排了,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四道沟镇下乡,从缓缓行驶的车窗里不经意的向外张望,江中一排木筏豁然映入眼帘,再次看到鸭绿江上放排,我瞪大了眼睛,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油然而生。

  曾几何时,鸭绿江放排是这条中朝界河上一道壮观亮丽的美景,江水清澈,碧波荡漾,在风清云淡的日子里漫步江畔,不经意回眸间,一大串木排顺流而下,放排的木把头木橹轻摇,在湍急的水流中穿插摇摆,勾连纵横之间,平添了几许诡谲绮丽。待到水流平缓时,放排的“木把头”便会挺直了腰板,抬起了高傲的头颅,目视远方,大有千军万马舍我其谁的霸气,往往这时,你会为放排人的豪气钦佩不已,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荡气回肠的震撼了。

  领头的放排人称作“头棹”,“头棹”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更要有过人的胆识,鸭绿江上遍布险滩暗礁,稍有不慎,就会人排尽毁。

  追溯鸭绿江放排的历史,大约已有100多年了。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运输行业,在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林木的过度采伐和沿江公路的开通已不复存在,也标志着长白山区放排历史的终结。

如今的鸭绿江放排人全都是清一色的朝鲜人,落后的朝鲜仍然使用这一传统的运木方式,在东北全境只有在长白县至临江市的沿江路上偶尔看到。曾经有一首放排歌真实的反映了放排人的生活:“雨打木排起白烟,望不到后,望不到前,前呼后应声声传,头往右啊,尾往左偏,小心顺拐撞着山,岸上野兽声声惨,鬼哭狼嚎心胆寒”。

                                                       2010年9月

(下图:临江市四道沟镇鸭绿江段,对岸为朝鲜民居)


  

                                              (上图来自网络)
周日上午守候江心岛,觅鸭绿江放排,奈天降大雨,江水上涨,无功而返。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4.gif

渠江排歌,知青中应该有人会唱吧,抢救整理上来啊。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致对《渠江排歌》感兴趣的大队部诸君:
   渠江最终在黔阳托口镇汇入沅水,“托口进江大板滩,鸡笼阳秀是一关”,是指从托口逆流而上进入渠江的第一个滩名叫大板滩,鸡笼、阳秀分别是第二、第三个滩……。排歌是倒顺序,逆流而上唱的。
   据分析,排歌的始作者应是渠江流域广大的船工,民国以后,随着公路、汽车的发展,船工淡出历史舞台,排工继续大行其道,传唱至今。
   歌词中有一句:“三百篙头问一汛,黎平濠里要小心”,“三百篙”是个既险又长的滩名,意指逆水行舟,这个滩要撑三百竹篙才上得去,“黎平濠”也是其上方的一个险滩,不是指贵州黎平县的江河。流经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黎平、剑河、锦屏等县的那条河叫清水江,流量比渠江稍大,在托口镇沅水上方汇入沅水。严格说来,渠江和清水江是湖南四水之一沅水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
   在靖县知青园十周年庆典之际,洋葱君要求我们唱渠江排歌,在文峰塔游园时我临时喊了一句:当过扒排佬的站拢来,一下就聚集了20来个当年的“浪里白条”,莫看他们当年叱咤江河,闯激流过险滩如履平地,平时随便即兴能哼上几句,但要他们现在登大雅之堂唱歌,竟没一个自告奋勇,只好作罢。

TOP

能欣赏到这种宝贵的民间杰作,领略了靖州大山的排歌的精粹,难得渠江开排收集整理出如此完整的(渠江开排歌)谢谢你!谢谢静子!

TOP

  渠江发源于湘、黔两省交界处的云贵高原东部余脉,流经通道、靖州、会同、三县,在黔城托口镇汇入沅水。从通道县溪镇算起,360华里水路到洪江,沿途共计大小1000多个险滩。
   在清代以前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渠江是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生命线。山区苗、侗、汉各民族出产的木材、桐油、兽皮、药材等山货土产经渠江输出,换回布匹、洋油、洋火、铁器等生活物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百年来奔腾咆哮的渠江,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辛酸悲壮的故事,靖县民间有歌唱道:“有女莫嫁划排佬,脚踩木头手掰棹,一阵太阳一阵雨,晒得脑壳臭尿骚”。
   渠江之水流到了文革后期的七十年代,由于国家建设对木材需求的增加,想不到渠江竞给知青带来了机遇。放木排这个危险异常、常人不敢轻易涉足的行当,在木材公司的重赏之下,有靖县、洪江、长沙共计上百名知青为了摆脱经济上和生活的困境,铤而走险去放木排。(其中靖县知青约占六成、洪江知青占三成、长沙知青占一成,长沙藉知青我认识两个,均是下放甘棠公社的,一个叫陈顺其,在太阳坪木材站放排转为正式河运工,后调湖南省木材公司工作;一个姓唐,名字不详,现在靖州县木材公司下岗)。
   七十年代,知青放排佬,一度成为渠江流域水运木材的主力军。1973年约有一半放排知青从临时工转为木材公司水运工人,本人有幸因此跳出农门。另一半因成份太高或家庭社会关系太复杂等原因而“不宜录取”。真是荒唐年代的荒唐事,当个放排佬,还要成份好!
   我衷心地感谢渠江,伴我度过那苦难的年代;衷心地感谢《渠江排歌》,给我带来欢乐,帮助我记忆渠江水路,战胜险滩;感谢古潭静子将渠江排歌转到文艺广场发表。

TOP

        细细品味,越想越有味!我还是有点糊涂,从“托口进江”开始,起点究竟是哪里?如果经过黎平,那么歌主应该是从贵州黔东南出来的?如果是一条水路,尽管弯弯曲曲,毕竟有路可循,而且歌主也只有一路;但我没弄明白的是,《排歌》里的各处地名是不是都串在一条线上,是不是各有渠道,从几处来的?我想说的是如果地名不能串联,《排歌》的歌主就不是一路,而是几路的排工羼杂而成的。果真如此,《渠江排歌》就真正是集大成的共同创作,而且我相信这应该不是独本,文体类似而文词不一的绝对还有。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歌主是劳动者,所谓的"排古佬",但绝不是文盲,至少也是断文识字的“土秀才”。你看看这样的句子:流瀑乱石三尺浪,沙堆门口剪刀滩;这种状物的文字简直有点雅;再看:王家洞、陡岩嵦,一篙一篙撑上来。/水酿塘头望靖州,手把浮桥进东门。这不是诗又是什么?从整首《排歌》的体例看,活脱就是一首唐宋人最喜欢的歌行体!渠江迤逦多姿,凶险之际陡令豪勇:大井小井象条冲,滑板山窝象条龙,两个土垒似猛虎,朗江岔里论英雄;妙曼之处更现柔情:绣花岔里洗个澡,连山妹妹都来瞧,撑架岩脚烧把火,烧得坛子出青烟。这些终日在渠江上漂游的排工们实在是很浪漫很陶醉的......

TOP

     谢谢芝麻开排、犟牛两位的《渠江排歌》和《酋水号子》,如果两者同台展现,肯定很精彩,会让我们耳目一新!
    谢谢静子,你真是个有心人,把世间美好的东西都能挖掘出来,让大家分享。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渠江排歌》我在靖州插队落户时就听过,我们很多知青都放过排,那场景惊心动魄,难以忘怀。
       谢谢芝麻开排,为二故乡靖州民俗文化做了一件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
       谢谢犟牛,让我们了解了《酋水船工号子》,我相信:当这狂野而浑厚的号子声
响彻在天地之间,一定会让天下人为之惊叹,就是张艺谋听了也会动心的。
        谢谢静子,看来你还蛮喜欢原生态的音乐。  

TOP

回复 1# 古潭静子


    能欣赏到这种宝贵的民间杰作实为有幸!
        谢谢静子,芝麻开排,犟牛的倾情奉献!

TOP

谢谢静子,芝麻开排,犟牛的倾情奉献! 让我们能欣赏到这种宝贵的民间杰作!

               
独立思考,拒绝跟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