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疯狂,教师别疯狂
——兼议李阳家暴案
若干年前,一种叫作“疯狂英语”(CrazyEnglish)的英文教学模式在中国轰然兴起。我得知这“疯狂英语”,还是听一位来美国六十多年的华裔老人说的。好像是她回大陆时被人邀请去看过一场“疯狂英语”表演,令她非常不以为然。之所以称其为“表演”而非“教学”,也是她的感觉——除了作秀就是商业炒作,外加宗教崇拜式的疯狂膜拜,不是教英语说英语,简直是吼英语毁英语。
那之后,我才略微注意了一下“疯狂英语”及其创始人李阳,看过一点电视或网络上他的教学视频。说实话,每次看超不过两分钟我就看不下去了,也理解了那位华人老前辈现场观后的反感。后来还听到不少美国人和海外华人对“疯狂英语”的批评或嘲笑。不过,我并未因此而否定李阳的创意。因为说起来我和李阳算是同行,都是外语教师,只不过他在中国教英文,而我在美国教中文。我懂得教学生一门外语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讲出来,不要怕别人嘲笑自己发音不准语句不通。
李阳在尝试用集众呼喊来去除个人羞涩感,出发点并不错,尽管我对那邪教式的疯狂呼喊方式不敢苟同,但觉得他显然是个有创意敢实践的聪明人。在谁会赚钱谁好汉的中国市场上,能利用“疯狂英语”来扬名赚钱,也无可非议。可我自己作为经过职业训练的外语老师,是不会用那种“疯狂”方式来教美国学生说汉语的。所以多年来我对李阳和“疯狂英语”没兴趣多关注,直到近期李阳殴打美籍妻子的家庭暴力案曝光,网友观众们对李阳的施暴行为一片指责,我才知道他的妻子是美国人,他们有三个年幼的女儿。
我身为女性,又先后从事过媒体、妇女儿童服务、及教育工作,当然对伤害妇女儿童身心的家庭暴力很愤恨,但并未跟着网友一哄而上去痛批李阳。直到看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对此事的辩论,见李阳的现场表现,不仅不像个有家暴行为的犯错者,倒仍像个在“疯狂英语”舞台上作秀的“教父”。以往“一虎一席谈”的辩论嘉宾都会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唇枪舌战,可这次的嘉宾们几乎一面倒地谴责李阳的施暴行为。而面对嘉宾和观众的批评,无论人家是长辈学者、专业情感心理医师、著名影视演员、还是美国女留学生,李阳几乎每次都态度粗暴情绪激动地极力反驳,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乃至对他的印象更加负面。现场有个学法律的青年学生原本认为对所崇拜的李老师不必求全责备,可看了李阳的言行后也当场气愤地批评他毫无歉意诚意。
李阳的美国妻子Kim一直低调,在看到这场“一虎一席谈”后,才站出来接受媒体采访。出于保护孩子们的目的,她觉得李阳不应该再接受媒体采访并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件家暴案。我觉得,Kim谈到的她与李阳的相识过程及感情更加可信。起码从她一个美国女子的角度,她相信当初彼此相爱是真心的,反感李阳把他们的婚姻称为“没有感情的家庭教育试验”。或许是美国女子比较真诚简单,难以识破某些中国人的城府和叵测心计,被李阳利用了。那么可鄙的更只有李阳。
如今,Kim只是从保护孩子心灵不受进一步伤害的角度出发,希望李阳和媒体不要继续炒作此事。这也是非常合理的要求。美国处理家庭暴力案例有相应法规和经验,最重要的是保护当事人隐私;最忌讳也被禁止的,就是媒体曝光公众讨论。Kim报案和在网上寻求援助是不得已之举,而李阳却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负面的)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最无辜和被伤害的是他们的三个年幼女儿,因为父亲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孩子们已经被同学叫作供试验的“小白鼠”。真不知作父亲的怎么想的!
我虽曾做过妇女儿童服务工作,却并非“家暴问题”专家,因此不多评论李阳的家暴案。无论他们婚姻结局如何,只希望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抚慰,日后不受幼年家庭事件阴影影响而健康成长。
而作为一名与李阳同行的外语教师,我想对李阳创造的“疯狂英语”说几句。我并没研究过其整套教材和教学方式,因此也不会对其以偏概全否定全盘。我想,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市场和学子们欢迎,也一定有其特长。我只是觉得,即便是为了抓眼球提高市场效益,采用“疯狂”这个名称和疯狂呼喊的形式,也是对语言的一种亵渎。
难怪在“一虎一席谈”现场,一位年轻美国女孩说跟朋友们提到“疯狂英语”号称教的是正宗美式英语,美国人都说“讨厌”。李阳当时一听就急了,毫不绅士的对那位金发姑娘大声驳斥,还把一切归结于“你们美国人”怎样怎样。令现场很多嘉宾观众都看不下去。李阳自己的人格显然具有心理障碍,惯于用张扬来对抗自卑,但我不打算分析他的人品和言行,只想说他试图维护自己的品牌“疯狂英语”,其心情可以理解,却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尤其是行家建议,就是失败的开始。
让我们做个换位思考的例子来说明。如果在美国,有某位教中文的华人或美国人教师,发明一套“疯狂汉语”或“吼叫中文”之类的教学模式,用狂呼大叫来练习讲中文,那么,首先站出来批评的,恐怕是美国华人和中文教师,以及中港台华语圈的人民。他们会认为,这不是教说汉语的正确方式,而是对中文的侮辱。试想,如果你是个说中文的华人,在公共场合遇到一些美国人,对着你用中文喊叫:“你——好——!!我——叫——李——阳——!!我——是——美——国——人!!!”你会如何感想?轻者或许觉得他们的中文说得很可笑;重者可能觉得他们对自己在攻击侮辱:你是美国人又咋样?介绍个名字至于那么叫唤吗?是成心拿咱华人和中文开涮还是咋地?!
作为在美国教中文的老师,我们所受的培训是:从一开始就要教学生用正常的语速语调和语态来说中文,提供给学生听或看的中文音像资料也需要是正常语调语速的。尤其在教初学中文的学生时,忌讳为他们提供怪声怪调、疯言狂语、或方言口音很重的语音样板。也不可在他们尚未掌握正规文明的汉语句型词汇时,就先教他们土语俚语或方言,以免为他们造成对中文的误解。
这种教学理念是基于美国外语教学准则5C:五个以C开头的英文词——Communication沟通, Culture文化,Comparison比较, Connections贯联,Communities社区。这5C标准是美国教育部与全美外语教师协会在20世纪末共同制定的,旨在让美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外语教学适应21世纪全球化的需要。这五个大C代表了外语教学与应用应该囊括的所有范围。因为教人们学一门外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该语言以便与人沟通交流,更要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以及讲这种语言的国家地区或移民社区的风俗习惯,还需比较自己的母语文化与该外语的异同,并贯联到在其他学科和专业中应用该语言等。
身为外语教师者,自己首先要对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有较深的理解和认同,无论这语言是否自己的母语。如果外语教师痛恨或抵触所教语言的国家及民族,很难想象能成为好老师或教出热爱精通该语言的好学生。外语教师还应该以公正平常的态度进行教学,因为语言和文化没有高低贵贱,只有难学易学或应用多少之分。任何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及文化,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并非国家大人口多历史长,你的语言就比别人的优越。带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教外语,有语言文化侵略之嫌,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外国人对该语言及国家民族的反感。
何况,作为日常交流工具的语言本身都不是天生疯狂的。因此老师们在教授语言时,也切忌用过于夸张甚至疯狂的语调或肢体辅助动,因为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并养成不良语言习惯。尤其对初学者而言,一旦养成不正常的说话习惯,日后较难纠正。这也难怪很多职业外语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疯狂英语”抱有质疑。
另一方面,为人师表者应该具备良好师德,言行举止也应避免疯狂和蛮横无理,因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也是以身作则在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李阳知名度很高,“疯狂英语”号称有三亿人在学。而李阳在家暴案之后表现出的野蛮粗鲁目中无人等举止言行,暴露出他是个人品素质差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他是在用外表的强悍来掩盖其内心的自卑和懦弱。这倒与“疯狂英语”用夸张地叫喊英语来击败不敢开口的羞怯之宗旨相符,但严重背离了教师应有的道德和教学观。更过分的是,直到家暴案被公众皆知,开创疯狂英语的李阳依旧“疯狂不止”,甚至很得意“家暴门”后自己反而火了,到哪都有横幅欢迎。他在台上也承认打人不对,私下却称打老婆“在中国不是大事”。这样一个连起码的父德夫德和舔犊爱心都不具备的疯狂的人,能有资格当教师吗?
再者,李阳似乎在美国呆过,标榜所教的疯狂英语是纯粹的美国语调,这是为了适应中国人向往去美国留学的市场需求。但不知为何,他骨子里似乎对美国有种深仇大恨,即便他能说流利的美式英语甚至娶了美国妻子,其言行表现出他不仅不认同美国文化,还故意与美国文化和美国人对立。他说发生家庭暴力是因为与妻子有中美文化矛盾,他的美国妻子和很多中美人士都不认同此说。是啊,中美联姻的家庭咱见得多了,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的确都会有,可其中有多大比例演变成家庭暴力了呢?李阳试图用宏观文化差异,来掩盖个案中他自己人格变态素质低劣的问题根源。可惜,弱智才会买他的账。
不过,在他的案子中,文化差异倒确实加剧了家庭悲剧,那是因为他是个内心痛恨美国文化的人,也连累到了他的美国妻子和其他美国人,他是在用打在美国妻子身上的拳头来发泄对美国的痛恨。这就更产生了一种担忧,试想,如果李阳成功地教出了三亿会疯狂地说标准美式英语的中国人,同时也为这三亿中国人灌输了对美国文化的仇恨。如果这三亿人中有千百分之一将来从事与中美沟通相关的职业,那么,将来的中美关系走向,该如何感谢李阳老师的功劳?!
疯狂老师会教出疯狂学生,语言启蒙老师对学生日后在该语言领域的作为影响更大。高风亮节的老师更会桃李天下并被学生们引以为傲。人格低下的老师会让学生们跟着蒙羞。带着仇恨教学的老师会教出心怀愤怒的学生。那些跟着李阳学“疯狂英语”的学生们,总有一天,会对当年这位“老师”羞于提及。
我自己作为在美国教中文的老师,在教学生们汉语听说读写的同时,更向他们传达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出自本人内心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自豪感。我不会让自己的学生能说流利汉语却不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需要说明的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与该国的政治和政府并无关系。文化和语言都属于全人类,本不带政治因素也不疯狂!教语言的教师们,也应带着爱心而不是疯狂地去教语言语文化。
——摘自《北美女人》作者 楼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