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军校四期同学录(图)【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军校四期同学录
黄埔军校第四期简略: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全国各地和邻近兄弟国家的革命青年陆续耒粤应试,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先后经九次考试分七批入校,初为入伍生,由于报考本期被取录的人数众多,故将之编为入伍生一﹑二﹑三团,设入伍生部专职管理。1926年3月经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共编为步科第一﹑二团(每团辖九连)1667人,炮科大队(辖二队)135人﹑工科大队(辖工兵﹑通信二队)131人﹑经理大队(辖二队)198人﹑政治大队(辖三队)500余人,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学习科目分步﹑炮﹑工﹑政治和经理五科,同年十月毕业。学生人数2654人(含军官政治研究班等)。
本期校名从原称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在校期间正是军校开始第二次东征和举师北伐之时,入伍生之勤务最多,入学伊始,就派出任驻守惠州﹑卫戍广州,警戒虎门,监视各兵舰和看守“廖案”要犯等任务。迄至1926年3月军校扩大改组后,学生的政治与军事学习课程日臻于正规。投身社会工农运动和政治宣传的实践也极为频繁,收获特多。在七月北伐誓师前后,本期学生就相继派入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内担任连长﹑连党代表﹑排长﹑班长或战斗骨干等基层领导职务。成绩优秀的学生,指定调入北伐军总司令部和直属的警卫团﹑补充团等部队服务。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证明本期军事训练和政治素质已达到高水准。本期学生后耒成为国共两党元帅、将军近五十名,黄埔四期生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愤杀倭寇,有的为国捐躯、名流千史。今仍健在者已是寥若晨星。
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第四期学生不同于前三期学生有以下几点:
1.学生要比前三期优秀的多,因为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考生的挑选由地方党组织(例如省党委)承担起来。这样,许多年轻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年团员都被派到黄埔军校学习。
2.学生在社会成份上,农民和出身于农民的人占多数,工人比以往各期的工人数量都多,但少于农民。工农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此外,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西亚的革命青年。
3.学生入学前的文化水平也比以往各期学生为高。尤其是政治大队的学生选的大都是政治水平较高的优秀分子,还有很大一批学生是国民革命军一至六军中的有文化的战士。学生的录取标准是必须具备能够记录教官讲义的文化水平。
4.本期学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们几乎是在出师北伐的前夕完成学业,实际上也是最后一期黄埔军校学生。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未能完成学业。
5.学生人数是前三期学生人数的总和有余(一期645人﹑二期449人﹑三期1233人)。学生的年龄多数在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近八百名学生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
这是民国十五年(1926)由黄埔军校政治部出版,纸本16开,铜版印刷,是录收有影印廖仲凯诗词手稿、党政要人题词、校容、军事演习、教职员、各科学生照片计两千余幅,因书历经苍桑封面已无,偶有断页,但书中照片、字迹清晰,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黄埔军校史的重要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