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表哥夫妇到韩国一游。回来后,在博客中写下游记。确实,景色不怎么样,但那“三多”有点特色,尤其“女人多”,代价惨烈。在征得他的同意后,转载于此共赏。
异域风情走济洲
---韩国游记ABC之A
心仪已久的异域风光,在黎明时分映入我的眼帘。走下南航半夜航班的飞机,踏上了韩国的土地。这里是韩国的济洲岛,四面环海,相似于我国的海南。阵阵海风吹来,清爽至极,沁人心脾。很久很久没有呼吸到这样富氧的空气,一夜疲劳挥之即去。
漫步济洲街头,各处人行道一色黑灰石块,石上小孔繁多,孔形或圆或椭圆,不似人工打凿,而像天然生成。旅游三天,我们走过纵横大小街道,所见人行道路,直至扶手/栏杆,全都是那种石料,灰不溜秋,麻麻点点。
旅游车行走在乡村景点公路上,但见处处荒原野外、田土村庄,都是这种原始黑灰石头。村民们或用来堆垒房屋围墙,或用作菜土围挡。石头是黑灰的,泥土也是黑灰的。没有我们中国常见的沙土黄泥。
一路上与导游小姐问问答答,知道了,济洲有“三多”:风多、石多、女人多。风多,乃是台风多,和我国海南一样,直面台风,首当其冲;这不,国庆期间,我国三亚就多日取消航班。幸好我们在济洲没有遇上“风多”。
石多,便是那黑灰石头了。这济洲岛是火山爆发后形成。大大小小、各形各状的石头,乃是火山灰漂流之物,泥土亦如此。这天然石料取之无尽,造福城乡;但泥土却给人们带来福祉不多---它长不出水稻,小麦生长也勉为其难。我们在乡村看不到更多蔬菜,只有罗卜菜、洋葱等几样。韩国长期从泰国进口大米,从中国进口白菜。资源相对匮乏。
既是火山岛,自有火山奇观。导游领我们奔“成山日出峰”去。此山峰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洋;不高,180多米;顶部为平底锅形,可蓄水。为当地一著名景点,更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岛各处广告牌可见它的英姿。我与妻共进“成山日出峰”镜头后,迷恋山下“女人多”热闹,下海了。
岸边几个老女人忙着捣弄海鲜,引起我对“女人多”的兴趣。原只知韩国美女多---韩国整形技术世界一流,化妆品世界一流。却不知“女人多”与美女多是不是同一概念。导游小姐道出原委,我信服了:济洲岛人自古以来以捕渔为生,男人出海打鱼,遇上台风,诸多葬身海底,寡妇与日俱增。所谓“女人多”,乃是寡妇多。
导游便领我们往纪念“女人多”的“龙头岩”去。透过岸边高大棕树树枝,居高望去,但见波涛汹涌的海岸边,突兀而立一奇石,似是一妇人远望大海深处,盼望丈夫生还归来。今日之旅游景点,曾经洒下多少“女人多”的悲怆泪水啊!
这“女人多”丧夫之后,何以为生? 物竞天择,顽强生存,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女”一族。“海女”者,潜海捞海鲜之寡妇也。她们就在岸边浅海处,潜水下去,三两分钟不换气,从海底捞上蛤蚧、蚌之类,以为生计。导游说,这些“海女”,年岁都在五/六十上下。时常可以见到她们。但我们整整三天,未见一人。是不是,时代进步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女”已经消亡,能见到的,只不过是旅游表演而已?
你说没有见到,也算是见到了:在“自然史博物馆”,一处“海女”蜡像,五个“海女”,有的露出半个身子,有的生起柴火取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在海边捣弄海鲜的那些老女们,动作何等麻利娴熟,她们不是曾经的“海女”吗? 我们驻足流连。鲜活/水灵的海味,三万、五万韩元一盆不等,送厨加工,直叫人垂涎欲滴。啊,勤劳勇敢的海女,让人肃然起敬!
其貌不扬世界文化遗产“成山日出峰”。
多少“女人多”洒下悲怆泪水的龙头岩。
可钦可敬的海女(蜡像)。
免费韩服照。(表嫂是曾下放浏阳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