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丰厚精深的语言之一,也是国际通用语言。其一大重要表现形式为成语,它是熟语的一种,经千百年人们约定俗成,形成固定词组,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在语言、文字表达中运用成语,可以使之精炼、趣致、形象生动、色彩鲜活。它的结构多样,来源不一。有些看字面即可心领神会,有些需知道出处才好理解。哪些成语跟郴州有关呢?以权威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版)为蓝本,我认为有以下这些:
一、耒耜之勤、耒耨之教、耒耨之利、刀耕火耨、刀耕火种、男耕女织。这几个出自于神农的传说,而炎帝神农“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炎帝大臣“郴天作乐以荐犁耒”,这个农耕起源的传说产生于郴州。耒和耒耜是世界最早的农具,耒山在郴州汝城县,耒水流出。
二、兵出无名、三户亡秦、约法三章、一以当十、一决雌雄、破釜成舟、衣绣(锦)夜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秦镜高悬、沐猴而冠、被(披)坚执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分我杯羹、大逆无道、楚河汉界、四面楚歌、悲歌慷慨、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天下归心。
这20来条都跟郴州多少有点关联,秦末天下起义反对秦始皇暴政、恢复六国,楚国陈胜失败后,谋士范增对头领项梁、项羽叔侄讲了“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道理,于是项梁在民间寻访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大家共立他复为“楚怀王”。这旗号一打,果然大事有成。熊心运筹帷幄,让项羽北上救赵击秦,刘邦扶义西进夺关。这样,项羽率兵破釜成舟、一以当十,打垮了秦军主力;刘邦按熊心的交代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顺利入关,夺取秦都咸阳,赢得秦国民心。项羽自恃功高,想让熊心改变原来的约定,熊心坚持“如约”。这样,诸候共尊熊心为义帝,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迁义帝南楚长沙,义帝自己选择建都郴县。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项羽怀恨义帝“如约”,加上担心义帝与刘邦联合,派英布弑义帝于郴,终于引发楚汉相争。项羽因杀害义帝的大不义,最终遭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悲剧下场。而刘邦则建立汉王朝,使天下归心,以致产生傲立于世的汉文化。
三、云淡风轻、傍花随柳。这两句成语,出自宋代理学大儒程颢所作,选为《千家诗》篇首的诗作《春日偶成》中。“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七绝系程颢跟随理学鼻祖周敦颐游学郴县、汝城时,心有所获写下的,俗称“予乐诗”;汝城县现还有予乐湾、予乐村、予乐亭。因此它产生的地点在郴州汝城县。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首句“天高云淡”,即划用“云淡风轻”。
四、枕戈泣血。头枕武器,眼睛哭出血来,形容极其哀丧,时刻准备杀敌报仇。它出自《宋书·桂阳王传》“乐毅归赵,不忍谋燕;况孤子礼则君臣,恩犹父子者乎。所以枕戈泣血,祗以兄弟之仇尔。”
五、杯弓蛇影。比喻疑惑不解而自相惊忧。这句成语非常著名,明代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用为“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历代文人对其都有考识,如清代龚炜的《巢林笔谈续闻》、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唐末宋初李昉的《太平御览》等,考来考去,考证到了东汉汲县(今河南汲县)县令应郴那里。东汉学问家、泰山太守应劭在《风俗通义》一书中,这样叙述:“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官至尚书,历四郡,有威名焉。”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应劭的祖父应郴后来官至武陵太守,应郴的父亲应叠为江夏太守,有可能在郴县县令任上生的儿子,取名应郴。
作者:张式成
|